仙辑
烟台绒绣,又称绒线绣花,是用彩色的优质绒线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进行绣制的一种手工艺品。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绒绣,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长沙汉墓出土文物考证,西汉时期,我国毛线织绣就已由新疆流传到中原等地,当时的作品多为坐垫、褡裢等。但是将彩色毛线绣在有网眼的坚硬的钢丝布上,却是近代从欧洲传到我国来的。
相比于其他非遗项目模糊的“家谱”不同,绒绣的发源地更加明朗,就是在烟台。那是烟台开埠后的1886年,法国传教士史密斯女士想要送一副绒绣给当时的英国玛丽王后。她经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当时赫赫有名的民间绣织高人董泰女士。史密斯把一幅精致的油画作品《王后出巡归来图》呈上请董泰女士过目,并要求就照此画绣织,另外还拿来英国的毛线说
明线料。使用中国的挑绣工艺绣出国外的油画在当时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董泰女士经过精细琢磨,在自家的绣房里一干就是半年多,有的一英寸大小的小地方竞绣了两千多针,最终不负众望,绣出了第一幅中国绒绣精品——《王后出巡归来图》,逼真程度堪比油画。史密斯夫人拿到后大加赞赏,最终也博得了英国王后的高度赞扬。从此“烟台绒绣”诞生了。
时隔十几年之后,董泰之子许振邦先生投资创办了烟台第一个绒绣加工厂,民间称谓“许家花坊”,它逐步形成了具有中西合璧特定技法的工艺制品,并且在当时小有名气,成为烟台艺术制品在中西方传播与融合的一个典范。
建国后坐落在芝罘区内的烟台绒绣厂,把绒绣制品更加专业化了,而这一专业化的指导者与继承者正是许振邦的儿子许若愚。他也是烟台绒绣传承人之一,他不仅代表烟台引领指导绣出了人民大会堂悬挂的该厂荣誉制品——“东海日出”,而且多幅作品在国家重要地区和经贸会上采用。烟台绒绣将我国傳统的工艺针法同欧洲风格融于一体,仅毛线色彩就有1000多种。烟台绒绣不仅能生产图案富丽的靠垫等日用品,还能仿绣世界名画、彩色照片、人物肖像、中国画等艺术品。
绒绣制作主要分设计、放大稿、描样、染色配线、绣制、局部拉丝造型等多道工序。烟台绒绣共有100多种不同针法,每种针法都能表现不同的艺术特征。基本针法与我国传统的打点绣针法(又名戳纱)相同,用有规则的斜针按网眼一格一针绣制,每针就是一个椭圆形小色块。一幅绒绣少则几万针,多则须几十万针,先前的单色绣也改进为拼色绣、彩锦绣、接色绣、后期拉丝等,大大增强了艺术表现能力。烟台绒绣非遗传承人周志娟介绍,烟台绒绣的技法更丰富,层次感也更加分明:“我曾经绣过一幅绒绣作品,里面用到的针法就有40多种。而且头发、水流等都需要不同的技法。”除了技法多变,烟台绒绣更加耐看。这里说的耐看,即是“可远观也可近赏”。
烟台绒绣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工艺技法的艺术,是地域特色的文化瑰宝,而传承人周志娟以及她的同行们,用她们精湛的技法默默地为烟台文化增光出彩,周志娟也因此获得了众多国家级有关重要奖项,1988年她主导创作的《欧洲风景》绣作获全国百花奖银奖;2011年,作品《淑女与犬》《红色花荣》获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在她摘取了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的《贤明带来丰收与和平》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细腻精湛、古朴华丽的绒绣精品,也看到了绒绣艺术的后继有人,看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的希望。
现代的手工业,没有了创新,就只有死路一条。烟台绒绣也是如此,积极研究新的图案和用途。但仅靠创新,还远远不够。周志娟认为,如今烟台绒绣的发展面临不小的挑战。随着欧美金融危机、社会变革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加之绒绣本身产品单一、生产人力成本高的特性,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到上世纪末,曾经辉煌的生产厂商纷纷倒闭,从业人员另谋出路,绒绣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周志娟坦言,在传承、培养方面,上海绒绣率先做出了改革。在年轻传承人培养上,特有的上海绒绣非遗项目得到了由政府来购买服务的特殊政策来扶持。同时,上海人还计划在传习所洋泾港对岸建上海绒绣洋泾博物馆,以集中、全面、系统地展示上海绒绣的文化,周志娟: “上海绒绣已经做出了改变,烟台绒绣也需要来自自身的变革。”
Yantai woolen embroidery is a handicraft that uses colorful quality wool for embroidery on tailor-mademesh linen. As a national-leve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oolen embroidery enjoys a history of over2.000 year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ultural relics unearthed from Changsha Han mausoleums. the woolenknitting embroidery was already spread from Xinjiang to the Central Plains in the West Han Dynasty. At thattime the handicrafts were often cushions and long rectangular bags. But the colorful woolen embroidery ontough mesh wire cloths was spread from Europe to China in modern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