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
摘 要 无壳南瓜作为人类的一种食品,但是它的种植栽培过程中却总是遭到病虫害的威胁,影响无壳南瓜的品质。因此,我们在栽培无壳南瓜方面始终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合理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打造无公害食品,重视无壳南瓜的病虫防治。
关键词 无壳南瓜;病虫害;综合防治
1 技术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的理念;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原则。
2 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2.1 疫病
2.1.1 症状
从幼苗期到生长期均可发病,幼苗发病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软腐,多呈暗绿色,常造成苗倒伏,一般发病面积不大,成株期发病,叶片上产生暗绿色圆形病斑,空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叶片部分呈大部分软腐在病部可见白霜,茎部可发生褐色软腐部规则斑,蔓延迅速,果实被害,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小点,迅速扩展至全果实腐烂,瓜籽颜色有正常的白色变为暗黄色,表面的透明软皮叶随之消失,导致瓜籽品质严重下降。
2.1.2 侵染循环
由疫霉菌侵染引起,病菌一般从茎、叶侵入,也可从果实伤口侵入,进而逐渐扩展至全株,最后使全株腐烂,在田间,一般先发生中心病株,随后向周围植株扩散、蔓延。
2.1.3 防治方法
2.1.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实行合理的轮作,降低土壤中菌源基数;在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将病株清理出田间,集中烧毁或深埋;增施磷、钾肥,实施配方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收获后及时将病残株、枯秧、烂瓜清出田外,机器脱籽后留下的瓜壳也要及时清理,进行深埋处理。
2.1.3.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53.8%可杀得200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47%春雷·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防治,隔7d-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或3次。药剂交替使用,每种药剂只能使用1次。采收前7d-10d停止用药。
2.2 白粉病
2.2.1 症状
果实膨大期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初期在叶片或嫩茎上出现白色小霉点,后扩大为1cm-2cm霉斑,条件适宜,霉斑迅速扩大,且彼此连片,白色粉状物布满整个叶片,致叶片黄枯或卷缩。
2.2.2 侵染循环
在低温干燥地区,瓜类白粉病以有性世代的闭囊壳随病株残体遗留在田间越冬;在较温暖的地区,病菌以菌丝体在保护地(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的被害寄主植物上越冬。越冬后的闭囊壳一般在第二年的5月-6月份当气温20℃-25℃时释放出子囊孢子,或由菌丝体上产生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侵入寄主,造成初次侵染。子囊孢子及分生孢子主要借气流传播,其次是雨水。当条件适宜时,在当年初发病的部位上又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至晚秋,在受害部位再形成闭囊壳越冬。
2.2.3 防治方法
2.2.3.1 农业防治
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播无病种子;施用充分腐熟优质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及时排出积水;清洁田园,清除病苗及病残体,深埋或烧毁。
2.2.3.2 药剂防治
发病前,用25%嘧菌酯1500倍液-2000倍液喷雾预防。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800倍液-1000倍液,加优质叶面肥,或用1%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氟硅唑(福星)7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1500倍液喷雾防治。隔7d-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或3次。药剂交替使用,每种药剂只能使用1次。采摘前7d-10d停止用药。
2.3 病毒病
2.3.1 症状
主要表现为叶绿素分布不均匀,叶面出现黄斑或深浅相间斑驳花叶,有时沿叶脉叶绿素浓度增加,形成深绿色相间带,严重的致叶片呈现凸凹不平,脉皱曲变形。一般新叶症状较老叶症状明显,病情严重的茎蔓和顶叶扭缩,果实染病后出现褪绿斑,开花结果后病情趋于加重。
2.3.2 侵染循环
该病由病毒侵染所致,主要有3种或4种病毒在南瓜上危害。因病毒的種类较多,越冬地点也较复杂,有的病毒可在多年生杂草上和越冬蔬菜上越冬,有的病毒可在种子或土壤中越冬。借助蚜虫或白粉虱传毒,也可靠摩擦进行传毒,病毒能够侵染的寄主较多。
2.3.3 防治方法
2.3.3.1 农业防治
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施用充分腐熟优质有机肥;合理肥水,培育壮苗;农事操作中,接触过病株的手用肥皂水洗后再进行农事操作,防止接触传染。
2.3.3.2 药剂防治
注意防治蚜虫。 发病初期或发病前开始防治,病毒抑制剂和生长促进剂配合施用防效更佳,生长促进剂可选用叶绿壮浓缩叶面肥3000倍液-4000倍液,病毒抑制剂可选用2%宁南霉素(菌克毒克)水剂200倍液-25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0倍液,或40%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隔5d-7d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或3次。药剂交替使用,每种药剂只能使用1次。采摘前7d-10d停止用药。
3 主要虫害及防治
3.1 蚜虫
3.1.1 为害特点
以成虫及若虫在叶背面和嫩茎上吸食作物汁液、瓜苗嫩叶、生长点。为害后,叶片卷缩、瓜苗萎缩,甚至枯死。老叶受害,提前枯落,缩短结瓜期,造成减产。
3.1.2 发生规律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温度24℃-26℃,相对湿度60%-70%,蚜虫繁殖力强;温度>28℃,相对湿度<40%,或>80%,对其繁殖生长都不利。
3.1.3 防治方法
3.1.3.1 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田间周围杂草,清理残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沤肥,并深翻土地,破坏越冬场所,减少越冬虫源;施充分腐熟优质有机肥,增强植株的抗蚜能力,减轻危害;高温干旱时,科学灌水,提高田间湿度,改变田间适于蚜虫发生的小气候,减轻蚜虫为害与传播。
3.1.3.2 物理防治
选用30cm×20cm的黄板、篮板诱杀蚜虫,黄板︰篮板为3︰1,悬挂在植株上方20cm处,以悬挂35块/667m2-40块/667m2黄板为宜。
3.1.3.3 药剂防治
百株蚜量达到700头时,用0.3%苦参碱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油600倍液-1000倍液, 5%天然除虫菊酯乳油1000倍液-1500倍液喷雾防治,药剂交替使用,间隔7d-10d,每种药剂只使用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摘前7d-10d停止用药。
3.2 叶螨(红蜘蛛)
3.2.1 为害特点
以成虫、若螨在寄主植物叶片背面吸取汁液取食为害,受害叶片先从近叶柄的主脉两侧出现苍白色斑点,随着危害的加重,可使叶片变为灰白色或暗褐色,抑制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叶片焦枯以至提早脱落,同时叶螨取食时,可以释放毒素或生长调节物质进入植物组织,因而引起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不均衡,致使植物生长停滞或延缓。
3.2.2 发生规律
成螨群集在土缝、树皮、杂草根部越冬,翌年气温10℃以上时,开始大量繁殖,有群集习性。叶蟎除有性生殖外,还可进行孤雌生殖。叶螨靠爬行或吐丝下垂近距离扩散,借风和农事操作远距离传播。气温29℃-31℃、相对湿度35%-55%最有利于叶螨发生和繁殖,相对湿度超过70%不利于其繁殖。田间杂草丛生、管理粗放,叶螨发生重。
3.2.3 防治方法
3.2.3.1 农业防治
播前深耕晒土,造成不利于幼虫生活的环境;清潔田园,铲除田边杂草,有助减少虫源;天气干旱时,及时浇灌、喷水,增加田间湿度,有利于抑制繁殖;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枝败叶,消灭其越冬场所和食料基地。
3.2.3.2 药剂防治
点片发生时,选用15%哒螨灵乳油3000倍液,或20%螨克乳油2000倍液,或25%倍乐霸乳油1000倍液-2000倍液,或20%哒螨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隔5d-7d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或3次。药剂交替使用,每种药剂只能使用1次。收获前7d-10d停止用药。
参考文献:
[1]祝青凤,阿勒泰地区无壳南瓜高产栽培技术,农业科技通讯,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