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佐仙 董木端
摘 要 野生型茶树品种短穗嫁接技术是多年来我国许多茶区都在不断探索研究的一项新技术课题,是针对野生型茶树进行保护与产品合理开发利用实施的一项先进技术措施,近年来,德宏州茶叶技术推广站在芒市、梁河、陇川、盈江等不同海拔地区、不同茶园进行野生型茶树品种短穗嫁接试验、示范和推广,并获得成功。
关键词 野生型茶树;短穗;嫁接技术
1 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
1.1 接口温湿度控制
影响茶树嫁接技术成败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接口要具备一定的保温保湿条件,方能确保在接穗与砧木的接合部分形成愈伤组织,使接合部位的伤口愈合。为此,各地都想方设法做了许多的实践探索,多数采取了搭遮荫网(棚)和罩保温保湿袋的办法,效果虽然很好,但是成本费用高,操作繁锁且不易控制。通过多年探索实践,采用“嫁接时间与白膜全封闭(露芽)绑扎包裹”或石蜡浸泡接穗与白膜绑扎接口相结合控制温湿度的办法,效果非常好。
1.2 嫁接时间
对砧木、接穗伤口的保质保鲜、接口的温湿度和愈伤组织细胞活动有很大影响,宜根据茶树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情况以及当地的气温、天气阴晴等气象因素确定,在德宏以(10月份-11月份)嫁接为最佳。
1.3 嫁接方式方法
由于茶树的木质部脆、韧皮层较薄,很容易发生皮裂现象。采用的最佳方法是采用侧斜切嫁接方式(即剖口稍向内斜切入),嫁接时要注意“皮对皮,心对心,水衣对水衣”,穗芽外向。这样既保证了砧、穗间紧密接合,同时对砧、穗间水分、养分的接通非常有利,有利于嫁接伤口愈合。
1.4 砧木接穗品种间亲合力
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在德宏境内的云南有性群体种与云南有性系或无性系大叶良种(包括:本地云南有性大叶良种和云抗10号、14号、长叶白毫、矮丰、云梅、雪芽100、清水3号、香归云毫等无性系大叶良种)与野生型茶树品种均具有良好的亲合力。
2 主要关键技术措施
2.1 对园地和茶树根系进行改造改良
在进行茶树嫁接作业之前,首先应对园地进行一次全面的深垦(深25-30cm),彻底耕除和清理好园区内的一切恶性杂草、杂木(根、茎)和杂物,并通过深挖更新茶树部分枯衰根系及其结合深垦按每亩施“农家肥500kg、普钙肥50kg和钾肥10kg”或“尿素20kg、普钙肥50kg和钾肥10kg”的基本肥培标准要求,混合后施入茶园,从而,达到培肥土壤和强化茶树长势的目的。
2.2 做好接穗品种的选择及培养
应近距离选择适宜本地区发展(含适制性)、抗性强、具有生长势好和经济效益高的野生型茶树良种。在嫁接作业进行之前,提前1—2个季节做好供穗母本园穗梢的留养和培育管理。
2.3 实施嫁接作业
其主要操作步骤为:锯砧木→切砧木→削穗→插接穗→包扎接穗和接口。
2.3.1 锯砧木
在离地10-15cm处用电动锯锯砧木,锯口要平滑,切忌撕裂韧皮部高度控制在距地皮30cm;此外,对于高龄茶树的嫁接,因枝干粗大,不便于嫁接操作,在嫁接作业进行之前提早1—2个茶季,对低产老茶树先进行一次台刈,然后在其孳生的芽梢中选留和培养出用以嫁接的砧木梢,当砧木梢已形成红褐色木质化后即可进行嫁接。
2.3.2 切砧木
用专用的切刀在砧木横切面的一角下刀,与切面呈约35°角斜切一刀,深度略长于接穗的斜削面长度。
2.3.3 插接穗
把削好的接穗沿切口一侧插入,接穗薄面向内,插入接穗时务必使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形成层对齐。当地的群众把形成层形象地叫做“水衣”,并编了一个顺口溜概括了茶树嫁接技术要领:“皮对皮,心对心,‘水衣对‘水衣”。
2.3.4 包扎接穗和接口
用塑料薄膜带绑缚保湿,当接穗与砧木一侧形成层对准后,用宽约3厘米的塑料带把接位及接穗除芽眼外的部位包严实,嫁接即算完成,不需用塑料袋套袋和遮阳网遮荫。
2.4 嫁接后管理
2.4.1 及时地清除掉砧木桩上孳生的芽梢,并有死亡的进行重新补接。
2.4.2 适时适度做好茶园土肥管理,及时耕除草害并追肥,随时保持土壤疏松肥沃。
2.4.3 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由于嫁接后生长发育的茶树芽梢比较鲜嫩,且正遇高温高湿季节,非常容易遭受病虫的侵害。要加强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3 技术性能特点、优势及应用前景分析
3.1 该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较高的科技含量
由于茶树的韧皮层较薄、单宁物质含量高和容易发生皮裂,与果木树的嫁接相比,难度大,要求高,操作复杂。因此,该技术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方可做好。
3.2 该技术见效快、投入少、成效高
非常适用于快速实施老茶园品种改良及野生型茶树品种保护与产品合理开发利用,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从近几年来的实践结果表明,在正常管理条件下,在10--11月进行的野生型茶树嫁接伤口容易愈合,而且穗梢成活后成长很快,嫁接后次年可进行2--3次定型修剪,嫁接12--18个月即可达到基本封园和进行留养采摘生产。
3.3 该技术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应用前景
野生型茶树品种嫁接技术一是针对品种混杂的有性系老式常规茶园改造改良;二是有效对野生型茶树品种进行保护与产品合理開发利用,它既可以保持接穗良种的特性和有利于茶园良种化发展,且见效快、投入少和成效高。加之,当前无论是在我州境内,或者是在云南省和全国的广大茶区,均有大量的低产、低质老茶园需要改造改良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