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堃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推动创先争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服从服务、敢战善战”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是苏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新时期“反围剿战”,确保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要大力弘扬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释放“红色动能”,助力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发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磁石作用,凝聚扶贫心力。一是激发扶贫斗志。在条件恶劣、外围封锁、物质匮乏的艰苦岁月里,任弼时、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我们要坚持思想教育为先导,通过学红色历史、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当红色战士、写红色感悟等活动,强化红色教育熏陶,引导党员干部保持饱满的千事热情,敢担扶贫重任,勇于攻坚克难。二是点燃脱贫意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向往光明,为革命斗争做出了巨大牺牲,体现出了求翻身、谋幸福的高度自觉性。我们要将先祖辈的光荣事迹作为扶智扶志的“活教材”,通过整理红色家谱等方式,引导红色土地上的人们传承红色家风、摒弃依赖思想,抵制“不以贫为耻,反以贫为荣”的现象,坚定“我要脱贫”的主体意愿。三是聚集帮贫能量。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红色历史文化中一个有重要影响力的符号。从凝聚社会扶贫合力角度切入,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为纽带和感召,通过邀请老红军和革命后代游旧址、创建红色爱心基金、再版红色经典读物等方式,聚集红色能量,助力老区脱贫。
发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指引作用,助推扶贫攻坚。一是提高站位。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和转移是服从中央指示,努力奋斗的结果,展现出共产党人讲政治、识大体、顾大局的政治品质。当前抓实脱贫攻坚就是最大的讲政治。摒弃为讲历史而讲历史的模式,强化情景创设和历史与现实对照,增强红色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引导党员干部向革命先辈看齐,增强投身脱贫攻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用扶贫成效检验政治忠诚。二是善打硬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劣势下,取得了十万坪大捷等辉煌战绩。脱贫攻坚越到后面,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就越要讲究方法策略。要突出善帮善扶、真帮真扶,因村因户因人分类灵活施策,做到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重点要在建强党支部、配优班子、兴旺产业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三是贴心服务。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心系群众,为民而战,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等行动,贏得老区百姓箪食壶浆相迎的生动局面。扶贫是为民服务精神之所在。要把密切联系群众的“传家宝”握在手里、记在心上、付诸实践,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做好讲政策、想办法、定规划、出实招、解民忧等扶贫帮困解难工作,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发挥湘鄂传黔革命根据地精神富矿作用,带动扶贫发展。一是做优红色教育。依托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7个国字号品牌优势,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蕴含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打造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党性教育基地,形成党性教育特色,释放红色教育“虹吸效应”。二是做强红色旅游。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是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革命旧址之一。要充分利用革命旧址的完整性、革命文物的多样性、红色文化的丰富性,坚持保护底线,科学统筹文物、旧址保护修缮与开发利用,通过景点提质、城镇改造、配套完善、品牌推广等举措,让红色旅游更加红火。三是做大红色产业。以红色文化为资本,有规划、集约式发展红军体验园、红军农庄、红色康养等“红色+”系列产业;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强化红色主题设计,研发红军水杯、红军挎包等特色旅游文创产品,努力打造全域全产业链的红色产业,释放多重红色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