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向丽 曹萍
“碳化硅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高性能材料,但碳化硅具有脆性且摩擦因数高,难以加工,这限制了它的应用,找到碳化硅陶瓷材料增韧机理和方法,研制出夹层结构碳化硅复合材料,这将会成为你实验的创新点。”平顶山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韩永军博士正在平顶山学院与亚坤集团共建的实验室里精心指导大四学生王文强进行新材料实验设计。从大一开始,王文强就选择韩永军老师做自己的学业导师。在这4年里,韩老师经常与王文强探讨专业问题,鼓励、指导他组建自己的实验团队,开展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实验研究。2018年,王文强带领团队成员在第十二届全国化工设计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近年,平顶山学院紧紧围绕“专业入行,能力提升,双创深化”三大主题,以学生为中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教学做创”一体化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立足地方产业需要,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度
平顶山学院坚持立足地方,立足行业,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地方与学校同频共振、共建共赢。学校紧密对接平顶山市“5+5”工业发展新格局和“233+”现代服务业新体系、“三城两地一区”发展规划、“五大转型”战略部署,主动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确定了“做大做强电气信息类、化工环境类、经济管理类专业群;做优做特文化创意类、教师教育类学科专业群;积极培育和发展医疗卫生类学科专业群”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现有专业56个,全部为应用型专业,开办了河南省唯一一个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校推进实施特色优势专业群建设工程,对接地方主导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化专业内涵建设,重点打造地方和行业急需的特色优势专业群,建成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
深化政产学研协同,搭建“教学做创”一体化协同育人平台
平顶山学院根植地方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求,依靠政府引导,牵手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与300多家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努力构筑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育人平台。
学校服务于“中国尼龙城”建设,与平顶山市人民政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三方共建“平煤神马学院”,与河南亚坤实业集团共建“亚坤学院”,校企合作建成了“特种石墨功能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学校服务于“中原电气城”建设,与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平高集团三方共建“平高学院”,校企共建“高压智能电器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省级平台,建成了省级创新型科研团队“智能输配电装备研究创新团队”,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0多万元,与学校联合建立“智能化输送系统联合实验室”。学校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与大河网共建“大河传媒学院”暨“新媒体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与平顶山市委宣传部共建“平顶山市文化产业研究院”,与宝丰县共建“豫西南文学旅游传播研究中心”。学校服务于陶瓷产业发展需要,与中国建筑卫浴陶瓷协会、宝丰县政府、汝州市政府共建“李国桢陶瓷学院”,校企共建“河南省中原古陶瓷研究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鲁山花瓷工程技术中心”,建成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鲁山花瓷)。宝丰县政府划拨200亩地,投资建设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清凉寺校区;学校与汝州市共建汝瓷小镇。学校服务于平顶山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林业厅三方共建“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成立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院士工作站。学校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平顶山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院”,与河南省信访局共建“河南人民信访与社会问题研究院”,与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平顶山市特色经济植物育种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建成了“河南省伏牛山区濒危植物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企共育共培,建设“教学做创”一体化“双师又能”型师资队伍
2016年以来,平顶山学院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深化研教协同,以行业学院、校外教师培养基地、校企协同创新平台为依托,选派300余名教师赴行业企业一线挂职锻炼,选聘近300名行业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到校兼职任教,打造了校企一体、专兼结合的“双师双能”师资队伍。
校企共建师资团队开展协同育人。平高学院邀请平顶山市电气行业协会、平高集团、河南平开电力设备集团、平顶山森源电气公司等10余家单位的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实现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合作单位对接,聘请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军民、平煤建工集团教授级高工李灿欣、平顶山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宋建成等近20位行业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共建6个课程教学团队,参与授课的行业教师同样参与考核方案的制订和考核成绩评定,实现了教学质量评价与合作单位对接。截至目前,校企已共同开发建设“智能电网”“UG NX三维机械设计”“电器CAD与优化”“高电压技术”“供配电技术”等10余门课程,2018年9月,校企共建“高电压技术”课程获批立项建设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校企共建的研究团队基于行业企业技术需求开展协同创新,服务平顶山市“中国尼龙城”“中原电气城”建设,与10余家企业合作开展30余项研发项目,成功研发产品16项,推广应用13项,获批发明专利6项,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18年以来,“智能输配电装备研究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参加国内电气行业企业研究项目招标获得重大突破,先后中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5家单位的5个研究项目(项目经费200余万元)。代克杰博士带领团队成员开发的高压电器无线放电定位系统(IST-701),功能上全面替代了国外同类产品,价格仅是国外同类设备的四分之一。冯宁博士带领团队成员为华中国电电力集团攻克了“多向聚风微风发电技术”难题。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陶瓷学院院长梅国建带领团队成功恢复了唐代鲁山花瓷、郏县“黄道窑”黄釉瓷等复仿制作技术,成功研发“东窑·浦东陶瓷”和“中原天目釉”,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3年来研发陶瓷新品18个,成功推广应用于平顶山市三瓷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 “植物多倍体育种创新团队”立足平顶山面向河南省选择叶用、花用、果用、园林绿化植物等为试材(目前主要试材有韭菜、牡丹、猕猴桃、橡胶树、杨树等),在多个特色植物多倍体育种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创建特色工作室,打造“教学做创”一体化协同育人载体
平顶山学院按照“1+N”模式打造“教学做创”一体化协同育人空间,建成了1个校级创新创业中心,依托不同学科和专业特色建设多个空间功能分区,目前已建有陶瓷创意区、艺术设计区、电子商务区、文化传媒区、电气科创区、软件开发区、化工科创区等7个分区,形成了“集中+分散、专业+创新、导师+学生”的空间建设格局。每个空间功能分区整合校内外资源,建设了文科类专业特色工作室和理工类专业开放实验室。特色工作室、开放实验室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共做、师生共创的空间,每个工作室或实验室都组建校企双导师团队,导师带领学生团队在“真实环境”中,以“真实项目”,开展“真实流程”的全程实战。特色工作室以“创意—创作—创新—创业”为教育主线,引导学生实现由“课业—作业—作品—产品”的飞跃;开放实验室以“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为教育主线,让学生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3年来,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奖励2000余项。2018年,学校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3项。毕业生中获得职业资格证書的学生平均占比37.9%。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提高,2016、2017、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0.12%、93.34%、94.45%,涌现出“窝牛街”“炎华兄弟健身”“玖天佳飞文化传播”“河南雷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学生创业典型。学校是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原最佳传媒人才培养基地、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评选考试基地、河南省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评选考试基地,长江以北最大的陶瓷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高向丽,平顶山学院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曹萍,平顶山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思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