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剑川县奶牛散养户养殖现状思考

2019-08-15 06:48李桂叶
中国奶牛 2019年7期
关键词:产奶量奶牛牛奶

李桂叶

(云南省剑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剑川 671300)

剑川县自发展奶牛以来,奶价经历了从0.86元/kg到4.3元/kg,再回到2.8元/kg的历程。产量低和卖奶难一直是困绕奶牛养殖产业的两大难题。在散养户占大多数的剑川,应该怎样提高产奶量和养殖效益?作者从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着手,入户调查了奶牛主产区三个乡镇的70个养殖户,调研了奶牛养殖现状和效益,从现实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供生产和决策者参考。

1 奶牛养殖现状

1.1 奶牛存栏

剑川县奶牛生产乡镇主要是甸南、金华和沙溪,奶牛存栏共7 115头,涉及养殖户3 109户,平均户养2.3头。奶牛存栏数金华为4 167头、甸南为2 020头、沙溪为914头,另有14头养在羊芩。饲养规模在1~5头的散养户占多数。

1.2 奶牛群体品质

剑川县存栏的奶牛约1%为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均在沙溪(73头),其余均为荷斯坦或杂交改良荷斯坦牛。

奶牛品质分三个等级:一是散养户养殖的经荷斯坦牛冻精改良的杂种奶牛。二是小规模奶牛养殖户,在养殖的奶牛后代中选育产奶量高的优秀后代,经过继代选育而成的奶牛。三是规模养殖场从省外直接引入的纯种荷斯坦牛,在本地采用荷斯坦牛优质冻精改良繁殖的第一、二代,其遗传基础、产奶性能优于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户多年培育的奶牛,产奶量明显较高。

2 养殖模式现状

奶牛散养(每户存栏在10头以下)是剑川县奶牛养殖的主流,小规模养殖(每户存栏15~20头)的有6户,规模养殖场仅有1个,存栏奶牛330头。2019年拟引进建设大型规模养殖场1个。

2.1 散养生产模式

2.1.1 微小规模散养

其养殖规模仅1~2头。为便于管理,多采用拴系于自家庭院圈养。农户主要以种植为主,养奶牛是顺带的副业。农民不需要雇人,也不种植专用牧草。春夏季以割田间地头野生草为主。精饲料主要以玉米面为主,冬季主要饲喂干稻草和秸秆茎、蔓、皮壳等。头均年产奶3~3.2t。月收奶款1 000~1 500元/头,加上产犊收入,全年毛收入15 000~18 500元。饲料成本需7 000元/年。年头均纯收入8 000~11 500元。

2.1.2 中型规模散养

养殖规模在4~7头以上。为了减轻清理牛粪的负担和提高奶牛运动量、减少奶牛消化系统疾病,会抽出一个劳动力放养奶牛,放养时间为8:00~11:00、17:00~19:00。种植3~5亩黑麦草再加1~2亩苜蓿或箭舌豌豆。主要以饲喂牧草为主,不足部分以田间地头的野生草补充。精料为玉米面加奶牛专用预混料,粗饲料为干稻草和秸秆茎、米糠等。冬季主要饲喂干稻草加部分青贮饲料,补喂玉米面加奶牛专用预混料。全年个体产奶量4.5~5t。月收奶款1 500~1 800元/头,加上产犊收入,全年毛收入18 000~21 500元。饲料成本需7 500元/年·头。年头均纯收入10 500~14 000元。

散养户全部采用人工挤奶,生产的牛奶主要交售到奶站,奶价按质量论价,2.9~3.1元/kg,每天交售鲜奶一次。收奶站有低温贮奶罐,每天或隔天送一次奶到生产厂家。厂家对奶站送的每批次鲜奶进行奶成分、抗生素、兽药残留、霉菌、细菌数、体细胞数检测,收奶站对散养户只使用牛奶浓度检测仪进行质量检测,没有进行抗生素、兽药残留、霉菌、细菌数、体细胞数的检测。口头上要求养牛户不能交售有抗生素、兽药残留、霉菌的奶,保持牛奶容器清洗干净,不得出现变质现象。有部分散养户的牛奶全部用于做乳饼,没有到奶站交售牛奶。

奶牛散养充分利用了以前作为圈舍垫草的秸秆饲料资源和粮食作物加工的副产品,如糠麸、酒糟等,实现了奶牛的过腹增值,养殖成本较低,养殖风险小,养殖的效益在较低水平上保持稳定。从入户调查的情况看,散养奶牛最大的优势是利用了农村老弱劳力,增加了老弱农民的收入。

2.2 小规模养殖模式

养殖规模在15~20头,以专业饲养奶牛为主,不再从事种植和其他生产劳动。每户种植特高黑麦草10~15亩,紫花苜蓿5~7亩,全株专用青贮玉米20~30亩。饲养方式夏秋季以牧草为主,加喂部分(10%~15%)干稻草。精料以玉米面加奶牛专用预混料+豆粕为主,冬春季主要以青贮饲料为主,加喂秸秆粉碎糠,精料和夏秋季一样。

小规模饲养户全部采用手动式挤奶机挤奶。生产的牛奶一部分交售到奶站,价格多数为3.1元/kg,质量检验方法和散养户一样。一部分用于订单生产乳饼、乳扇,每6kg可以加工1kg乳饼,8kg可以加工1kg乳扇。小规模饲养由于饲喂牧草,使用小型机械挤奶,其牛奶质量比散养户的好,但在销售给收奶站时,价格上体现不出来。在养殖收入方面,因销售方向不同而不同,加工乳饼、乳扇则收入高,到奶站交售鲜奶则收入低。

2.3 规模养殖模式

仅有的一个规模养殖场存栏奶牛330头,其中泌乳牛220头,后备青年牛、犊牛110头。产奶量分为三个档次,低产群日产奶量20~25kg,中产群日产奶量25~35kg,高产群日产奶量35~50kg。每栋牛舍饲养奶牛50~80头。

该场自行收购专用全株青贮玉米加工青贮饲料,向外购买干稻草、干苜蓿。生产牛饲喂的精料全部为奶牛专用全价饲料。采用由精料、苜蓿粉、青贮饲料组成全混合日粮饲喂,加喂20%干稻草,自由饮水。使用计算机应用软件按个体产奶量来配制全混合日粮。每头牛都记录产奶量,饲料每星期调整一次。使用机械化挤奶,有专用牛奶制冷设备和贮奶罐、粪尿收集池、机械化铲粪机、人工添料车,接近全机械化生产。

生产的牛奶经省、州、县三级每年不定期抽检,没有检出抗生素、兽药残留、黄曲霉菌。体细胞数控制在20万/mL以下,细菌数控制在6万~10万/mL以内。泌乳牛220头,平均日产奶5.7~6t,头均305d产奶7t。牛奶为定向生产,只供给一个奶企业,定价为4.1元/kg。

规模养殖采用了新饲养技术、机械化管理,做到了优产优料。产出的奶质量高,乳蛋白率可以达到3.2%,奶价较高。

3 不同养殖模式的养殖效益比较

计算基础:不计算散养户、小规模养殖户人工费,(自家劳力,没有雇工)只计算购买饲草、饲料费用。规模养殖场计算人工费(工人工资)和购买饲草饲料费用。

3.1 散养户的养殖效益

通过入户调查,散养户养殖效益。分三种类型。

一种类型:养殖户刘某,一家5口人,夫妻2人,2个孩子,一个老人。有4亩地,大春种水稻,小春种蚕豆,水稻产量2 000kg(500kg/亩),毛收入6 500元,成本1 500元(农药、化肥、种子、耕地费用),纯收入5 000元;蚕豆纯收入3 500元;养1头产奶牛的年收奶款18 280元,加上产犊收入3 500元(母犊),全年毛收入21 780元。饲料成本需7 500元/年(包括疾病防治费用)。均纯收入14 280元/头/年。全年经济收入22 780元,其中养牛收入占63%。

二种类型:杨某一家5口人,夫妻2人,1个孩子,2个父母帮忙喂牛,自有耕地5亩种植特高黑麦草,坡地种专用青贮玉米4亩,借地种紫花苜蓿2亩,养殖7头奶牛,轮流进入干奶期,全年有4头奶牛连续产奶,旺季产奶115kg,淡季产奶80kg,4头牛平均日产奶102kg。奶价3.1元/kg,全年有收入,年奶款收入115 413元,产犊收入20 000元(公犊2000元×3,母犊3 500元×4)。饲草、饲料成本每年52 500元,养奶牛纯利82 913元,头均纯收入11 844.7元。

三种类型:苏某长期饲养4头奶牛,合计平均日产奶91kg,没有交售鲜牛奶,每日加工乳饼28kg,乳饼由老人送到县城出售,销售价日常为30~36元/kg,节假日为50~56元/kg,全年平均每天的收入在380元以上。每头奶牛年纯收入达到1.8万元。

从入户调查看出,奶价收入差别主要在产奶和牛奶的销售方式上。种、养殖比较,养奶牛的收入明显比种粮食高。

3.2 小规模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表1 小规模养殖的产奶量及销售价格统计(2019年3月12日入户调查3户采集)

小规模养殖户的牛奶销售途径主要是生产乳饼、乳扇及送鲜奶上门和交售到奶站。乳饼主要上市销售,供应超市和丽江、大理的餐馆饭店,或在本地办客用户。从牛奶加工成乳饼,产品的价值中附加有劳动力;送鲜奶上门也附加劳动力。小规模养殖户一般不交售牛奶,只有缺少乳饼货主时才交售牛奶,原因是两者间收入差距很大。如张某1(见表1)一天产奶397kg,如果全部交售鲜奶,收入为1 230.7元,如果全部加工成乳饼,则每天收入1 985元,差价远大于一个劳动力的劳务费。小规模养殖中的月奶款收入在30 900~45 010元,年收入在20万~23万元,平均纯收入12 780元/头。这就是小规模养殖户多渠道销售牛奶与散养户单一到奶站交奶收入的差别。

3.3 规模养殖的养殖效益

具有奶牛330头、泌乳牛220头的那个规模养殖场,全场日产奶5.7~6t,定向生产牛奶,售价4.1元/kg,日收入23 370~24 600元。该场自收全株青贮玉米制作青贮饲料,同时购买干稻草、干苜蓿和全价奶牛专用饲料,经配比形成TMR。饲料成本2.1元/kg,人工费0.5元/kg,日纯收入11 115元。所产犊牛作为后备牛用。疾病防治、配种等由本场技术人员负责。泌乳牛年均纯收入15 000元/头。

3.4 结果分析

从养殖效益看,散养户的效益最差,规模养殖场效益最好。小规模养殖效益比散养户好,但次于规模养殖场。散养户效益差而依然存在的原因是养牛的户主没有一技之长,家中缺乏强劳动力,养奶牛可以维持生计。规模养殖场奶牛的产奶量高、质量好、奶价也高;但这需要资金、技术、人才来支撑,一般农户很难做到。一些有经济能力的小规模养牛户可通过扩大养殖规模和多种销售途径赚钱,如表1中的张某等。

4 造成产奶量和卖奶难问题的主要原因

4.1 奶牛良种化程度不高,产奶性能改进缓慢

表2 剑川某奶站取样分析营养成分结果(2019年3月15日取自某收奶站)

调查结果显示,散养户的产量很低(表2),小规模养殖的奶牛中高产个体也不多,日产奶量40kg以上的不到10%,305d产奶量3.5t以下的占70%,较全国平均水平低。究其原因是剑川奶牛是从邓川奶牛的杂交改良后代发展而来,产奶性能低于纯种荷斯坦牛。散养户不重视选种选育,认为奶牛只要产犊就可以产奶,对自养的奶牛生产性能重视不足,产奶量低的奶牛舍不得淘汰,导致奶牛群体质量提高缓慢,产奶量持续偏低。

4.2 优质牧草种植少,制约着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奶牛养殖户停留在简单传统的饲养模式上,没有种植与奶牛养殖配套的优质牧草。为节约成本,奶牛粗饲料主要以秸秆茎、蔓、皮壳及稻草为主,精料以玉米面为主,提供的营养难以满足高产奶牛需要,造成乳蛋白和乳脂率普遍较低。散养户均用手工挤奶,制冷设施简单,牛奶中细菌指标难以控制,这也是乳品企业拒绝收购散养户牛奶的原因。而产奶量低和奶质量差是散养户奶牛养殖效益差的根本原因。

4.3 科技水平低,规模化程度不高,养殖户缺乏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由于从事养殖的人员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员占多数,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能力不强,养殖科技水平低。全县小规模养殖户占1%左右,手动式机械化挤奶机普及不到20%。在较低水平上运行的散养户,个体劳动力饲养的奶牛数量有限,利润空间小。由于数量、质量上与规模养殖的差距,奶牛头均生产、养殖者人均生产、养殖户总生产水平均处于劣势,产品进入奶业市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方面低于规模养殖,一旦出现大的价格波动,即会遭到严重打击,可能会退出养殖行业。

4.4 奶牛养殖户与乳品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稳定的供求关系和利益链

长期以来,奶企控制话语权,对奶业的发展起到了牵制作用。奶源不足的时候,各奶企则展开奶源争夺战。如2014年,在政府已划出各自企业的收奶范围后,仍然跨界收奶;在奶源过剩、奶制品卖不出时拒收限收,把矛盾和风险转嫁给养殖户,导致养殖户因为承受不了压力而倒奶杀牛。牛奶生产完全成了生产企业的买方市场,养奶牛者没有话语权。奶价定价机制不完善,养殖户不能获得加工增值环节的利润再分配。奶业发展受市场影响大,产业发展呈现忽高忽低起伏剧烈状态。

4.5 疾病多发是困扰奶牛养殖户的又一因素

奶牛消化系统疾病、肢蹄病、乳房疾病、围产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是影响奶牛产犊、产奶最主要的疾病。乳房疾病使牛奶质量下降,并可能导致奶牛生产出抗奶。生殖系统疾病可导致奶牛空怀和过早淘汰,有的奶牛产犊间隔长达两年,缩短了利用时间;围产期疾病使奶牛高产奶时间缩短。疾病的发生增加了医疗成本和养殖成本,使养殖利润大大降低。

4.6 小型奶企的倒闭使散养户卖奶难问题更突出

1986年政府号召和鼓励发展奶牛时,县内建成一家奶粉厂,以0.86~0.90元/kg价格收购鲜奶,牛奶不愁卖。养一头奶牛月收入为560元左右,这个收入在当时是可供3个大学生上学的费用。很多上班族家里也养奶牛,奶粉厂从不拖欠奶款。2003年,奶粉厂由于产品缺乏竞争力,亏损而改制。政府引进了私营企业——银河乳业,农民继续养牛,奶价一直在较低水平运行,但养奶牛仍然是农民一项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2008年,县内唯一的奶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牛奶销售出现波动,从忽高忽低到停止收购,奶牛养殖户经历了严峻考验。在相关部门努力下,组织养殖户直接送货上厂,以村为单位把牛奶送到了生产厂家,虽然价格比较低,但能够把牛奶卖出去,渡过了最困难时期。而后经过努力,厂家在养牛户中确定代理人收牛奶,在畜牧部门监督下重建了奶站,不管价格高低,一直收购牛奶,有效防止了奶牛养殖大滑坡现象的发生,直到现在奶价仍在低水平上运行。

4.7 奶企业由于加工生产需要对牛奶质量要求提高、数量逐步压缩

2016年下半年以来,国外奶粉进入市场,鲜牛奶价降到1.3元/kg,也没有人收购。由于进口低价乳制品的冲击,国产乳制品销售疲软,产生库存积压。2019年4月20日,笔者调查了两个超市,在包装的液态奶及奶制品中有6个省内外乳品企业生产的48个品种,其中还原奶有1个品种,奶粉有本州奶企业生产的两个品种。从奶制品包装的生产日期看,奶制品畅销难。同时由于生产的奶制品逐步走向高端产品,对牛奶体细胞数和细菌数等生化指标要求进一步提高,多数奶企业不再收购散养户手工挤的奶,使养牛户“卖奶难”问题更加突出。

5 解决产奶量低、卖奶难困境的建议

5.1 要充分认识到小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和奶牛散养在一定时期还将并存

由于奶牛散养投入资金和劳动力少,产出也少,养殖风险也小,适应家庭式简单生产。养牛户主要利用秸秆、稻草、粮食加工副产品资源作粗饲料,实现了奶牛的过腹变钱。由于养殖的成本较低并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养殖户可以靠种田解决吃饭问题,靠养奶牛解决生活开支和穿衣问题。很显然,奶牛散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需要,还将存在。专业化养殖生产出的牛奶,由于生产环节规范,饲料专业,挤奶机械化,质量好,销路广。而散养奶牛生产出的牛奶,今后的主要的出路是走乳制品(乳饼、乳扇和酥油)加工和销售的道路。这是缺资金、少劳力的散养户的出路。散养户的数量会因经济的发展逐步减少或退出历史舞台,但不会在短期内消亡。饲养奶牛是解决农村没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就业和家庭经济困境的有效途径,只要牛奶能卖出去,每饲养1头奶牛,纯收入在1500~1800元/月,如果养2头奶牛,收入可以供一家人的开支,这就是散养户存在的根本原因。

5.2 加强奶牛品种改良,提高个体产奶量和效益

要提高奶牛养殖效益,首先要提高产奶量。一是要建立个体产奶记录台账,彻底淘汰低产、空怀、有生殖疾病的奶牛,保证基础奶牛群健康。二是建立个体改良繁殖台账,进一步完善高产奶牛良种繁育工作,在引进优秀种公牛冻精的基础上,100%实行良种改良,加速群体遗传基础改造,不断增加高产奶牛数量,巩固奶牛高产基础群。经过一代代选优汰劣达到建立稳定的高产牛群,从而达到提高全县奶牛产奶量的目的。

5.3 把奶牛养殖区建成优质奶源区

改变以前企业只靠收奶生产经营而没有自身奶源基地的方式。应划定奶企业的固定奶源区域,鼓励企业自主建设优质饲草饲料种植区和高产奶牛生产基地,保证每头产奶牛都有一定面积的青贮玉米、苜蓿、黑麦草供应;完善奶牛精饲料生产和供应,保证奶牛专用饲料高效安全,解决奶牛营养不足、不平衡问题。把精料补充、牧草种植应用技术推广到每个养牛户。普及机械挤奶和机械化添料,提高养殖者工作效益。鼓励牛奶加工企业到奶牛养殖区设立自己的生鲜乳收奶站。支持有条件的奶企业到奶牛生产区投资建设规模养殖场,利用奶企业的雄厚资金带动剑川县奶业快速发展。

5.4 改变传统奶牛养殖模式,提高生乳质量,使产奶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饲养奶牛全机械化喂料、铲粪、挤奶比半机械化省工省力;使用小型机械可以节省劳动力成本,在同样劳动力投入的前提下,扩大养殖规模意味着增加利润空间。小型挤奶机的利用有效降低了牛奶中的细菌数和体细胞数,是提高乳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应改变传统的散养粗放的饲养管理模式为规范模式,充分发挥每一头奶牛产奶潜力,生产质量安全、数量充足的牛奶,为企业研发特色、高端奶制品提供奶资源保障。使剑川土地资源变为饲草、饲料资源,使饲草、饲料资源进一步变成发展奶业优势资源,经过奶牛养殖变成经济资源,使奶牛养殖户家庭收入迈上新台阶。

5.5 抓住产业扶持政策,挖掘自身潜力,走种草养奶牛的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道路

由于科技的发展、产业的兴起和奶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决定了未来的奶牛养殖必然走种草养畜的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道路。

通过了三十多年发展,养殖户中有知识、懂技术、有一定资金的奶农养殖户已具备了条件,从分散饲养方式过渡成了专业化集约饲养。他们把自己的粮田和租、借的粮田改种成用于扩大奶牛养殖的牧草,家庭成员全部参与奶牛养殖。从种草割草到饲养、管理、挤奶、清粪送奶,再到做乳饼,分工明确细化。

如何使更多的散养户快速改变现有的养殖方式,走种草养牛的规模化养殖道路。饲草是要先解决的问题,种草用地是一个问题,即使有出让或转租的土地给养殖户,也要有资金投入,买草养牛比种草养牛更需要资金投入。如何解决好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问题,还要把目光盯在政策扶持上。应鼓励养殖户积极参加养殖产业技术培训,用好用足国家牧业机械补贴、奶牛保险补贴和土地流转、种草养畜、粮改饲等惠农政策,大力种植牧草和专用青贮玉米,利用国家小额贴息贷款、乳品企业贷款政策,获得专项资金,租用、流转土地种草,扩大养殖规模,使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奶牛养殖户在积累了资金后,适时向规模化养殖发展。要用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理念、经营方式组织生产,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强竞争力。在达不到大规模养殖的前提下,可选择小规模、家庭农场式的养殖,不断加大规模养殖户占总养殖户的比例,逐步减少奶牛散养数量,不断提高牛奶产量及产值,最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5.6 促进奶牛养殖者和加工企业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

从养小牛到生产出牛奶需要2~3年,而奶价涨跌周期变化却无常,奶农要规避奶价涨跌带来的风险很难。只有在兼顾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奶农和乳品企业签订长期的鲜奶购销合同,形成“公司+农户”或“公司+奶业合作社”的奶产链,使奶农和奶企业结合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才能确保牛奶有一个收购保护价。奶农要保证生产的牛奶质量安全达标,达不到标准的企业可以拒绝收购,并保证奶源紧缺时只能定向供应签了合同的企业。这样的利益结合体才能提供稳定的奶源,解决原料奶生产和收购环节的乱象,有利于奶业的健康发展。

5.7 开发和利用好奶制品的另一个发展空间

在剑川县,除了交售鲜奶之外还有大约15%~20%养殖户生产的牛奶进入了传统的乳饼、乳扇生产环节,在牛奶收购价格下跌期间,原来不会做乳饼、乳扇的奶农也学会了做乳饼、乳扇。目前,乳饼和乳扇在剑川消费市场有了一席之地,而且经过养牛户和中间经营者的努力已远销县外,已形成小批量生产。为了利用好这一销售渠道,不单奶牛养殖户和中间商要大力推销,媒体也应该加大宣传剑川这一乳制品特色美食的力度,向外推广剑川的乳饼、乳扇。

5.8 做好围绕奶牛养殖的服务,降低养殖成本

在降低养殖成本方面,一是要提高奶牛品种改良工作质量。目前,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归乡镇管理,奶牛、肉牛改良工作基本由村兽医承担,改良站点设立不足和从业人员技术层次低、服务质量差导致奶牛空怀增多。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加强对承担改良工作的村兽医的业务培训,提升他们的功能、操作水平培训和服务水平。二是要提高疾病防治水平。加强村兽的医技术知识更新,完善技术、绩效考核,是提高村兽医队伍业务技能的必要手段。三是要合理布局奶站,保持正常运行。应协调好企业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布局奶站,减少奶牛养殖户不必要的劳动力支出。四是要组织奶牛养殖协会。目前整个剑川只有沙溪长乐村有一个奶牛养殖协会,在牛奶销售环节无法与乳品企业抗衡,不能及时表达养殖户的意愿。

当前奶牛养殖效益下滑,客观上受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牛奶收购价格偏低的影响,但主观上和养殖户本身饲养管理水平、奶牛产奶低、品种改良不到位、奶牛疾病防治能力缺乏等有密切的关系。提升服务质量,增加养殖户满意度是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猜你喜欢
产奶量奶牛牛奶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送牛奶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炫彩牛奶画
荷斯坦牛产后前7 天日产奶量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地区牧场案例分析
树上也能挤出“牛奶”吗?
冬季奶牛多产奶有啥法儿
荷斯坦牛各胎次产奶量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奶牛吃草
神奇的牛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