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_孝感雕花剪纸研究所艺术顾问、民间工艺师 池福新 整理_张明蕾 肖俊学
所谓“工匠”就是一辈子坚守做一件事,在我这里,一辈子的坚守源自一个“痴”字。我的祖母、母亲都是民间剪纸艺人,哥哥从事油画、烙画,也兼做雕花剪纸。耳濡目染中,我也痴迷上了神奇的剪纸艺术。
上个世纪80年代,爱好剪纸艺术创作的我当上了基层文化站站长,一干就是十多年。在日常工作中,我将剪纸与文化宣传工作结合起来,将剪纸元素运用到宣传橱窗的花边、演出舞台的背景之中,深受群众喜爱。
90年代,雕花剪纸艺术逐渐被重视。当时筹备孝感雕花剪纸研究所,我有幸被选为专业从事剪纸的第一批工作人员。当时,被选中的有十几个人,不到半年,大部分人被枯燥乏味的工作吓跑了,我却陶醉其中。做我们这一行,得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守得住清贫。
为了挖掘雕花剪纸的艺术宝藏,更好地传承艺术,工作之余,我赴孝南毛陈、肖港、朋兴,孝昌小河等地搜集民间剪纸花样及手工熏稿,并按年代及风格进行归档整理,编纂出版《孝感雕花剪纸》画册五辑。经过几年的悉心搜集整理,2008年孝感剪纸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的创作光靠关在家里冥思苦想是不行的,还要走出去和同行多交流取经。2015年,张家口面向全国征集“剪彩冰雪、热盼冬奥”剪纸征集活动。为突显“迎奥运”这一主题,我多方搜集资料,巧妙地运用古代绘画技法,将剪纸设计成横轴,图案设计成奔跑的时代列车,彰显冬奥会发展历史和中国人民对冬奥的企盼之情。作品荣获全国一等奖。
在我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走出“深闺”,走进寻常百姓,才能发扬光大。为打造老中青三代创作团队,退休后,考虑到剪纸研究所雕刻爱好者年龄偏大,我极力劝说在孝南区文化馆工作的女儿到孝感雕花剪纸研究专门从事剪纸工作,让年轻人扛起非遗传承的担子。经过一代代剪纸传承人的共同努力,目前剪纸研究所创作、设计、雕刻队伍稳定。
有了“传”的团队,“承”的新苗子还得好好培养。目前,雕花剪纸研究所已经在孝南区三里社区、车站社区、城西社区等地设立了培训基地。在学生放假、社区重大活动期间,我们的剪纸艺人现场献艺,送去剪纸制作工具,指导剪纸爱好群众创作,挖掘培养传承人。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各种大型展示活动,介绍、展示雕花剪纸,推动其走向世界。先后代表孝感,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魅力城市展示、CCTV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等大型活动,现场创作《槐荫记》等剪纸作品,展示孝感雕花剪纸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