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创+思政”教育模式实践分析

2019-08-15 00:44王雄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1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大学生

王雄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我国高校的办学质量体系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之中,对于如今社会企业以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模式来看,为了能够让社会更加稳定和谐,不仅需要让更多的企业能够融入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毕业生,而且也要激发毕业生通过自身的技能和能力进行创业,增加更多给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机会。而“创+ 思政”是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所提出的对于未来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为了让更多的毕业生方便就业,高等教育成为主动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

一 “创+思政”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多门相关学科理论的有机结合,其中包括了创新学、教育学、创业学、心理学等等,通过课堂的教授以及课外的时间,让受到教育的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有意识地将内在的潜力进行引发,帮助受教育者创新思维的发展,树立创业意识和意愿,从中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

1.课堂活动的实践性

对于理论知识来说,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是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的深层次探讨,实践不仅仅能够验证理论的知识,也可以将客体的内容引入主体中,通过客体的引入进行对理论验证的再实践。这样的过程是培养大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的能力,而在大学中,也存在许多对理论进行实践验证的方式,首先是实验,实验是在校大学生通过相关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学习之外,进行实验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自身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其次是调查与科研,对于很多理论基础而言,需要具备充足的证据和调查研究来验证其中的内在内容,对于高校而言,应当鼓励大学生通过对社会的调查,通过对调查提纲的拟定,学会写调查报告,从而培养对自己喜爱的课题进行研究的能力;其次是实习,创新创业教育强调的是实习需要贯穿整个过程,包括各个年级、各个层次的实习以及毕业的实习。

2.教育过程的探究性

对于目前的很多理论知识,很多知识会随着时间以及空间的变化让其正确性有所变化,而现在的大学生,随着自身的不断成长,需要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学会思辨能力,学会对自己学得的知识进行探究,在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中,如果缺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的能力,就无法再与其他学生团队合作中进行智慧火花的碰撞,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因此,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自身而言,学生对于自身肯定再否定的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问题的见解,增强自身对于问题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在探究活动中也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能力。

3.受教育者的独立性

对于社会中以及家庭中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某种情况下,都需要有一定的独立性,需要自己的独立空间来往按成某些事情。而对于受教育者的大学生而言,对他们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是在大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将大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个独立的组成个体,要求需要尊重受教育者自身的独立意识以及成人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给他们自身成长的独立空间,其中包括学习空间、活动空间以及人格空间。通过这些品质的培养,锻炼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自信心以及怀疑精神,全面塑造大学生自身的创新人格。

二 “创+思政”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必要性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对于现代知识经济时代而言,科技的更新迭代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面对这个随时变化而且无法想象的科技时代,能够从中胜出的人便是其中能够仅仅抓住时代特征而且有潜力的人,因此为了让社会中能够融入更多这样有潜力的人,对于高校而言,培养大学生自身的敏锐的观察力、转型能力,以及能够勇敢面对的创新素质以及创业能力。对于现代全球的先进企业而言,能够在其中脱颖而出的企业不计其数,而从本质上而言,最相同的本质便是来源于他们对未来敏锐的洞察力、不仅如此,还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创新的欲望以及创造的能力,尤其在如今竞争的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创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以及成为当下变化莫测的时代的重要生存能力之一。

(二)创新性国家建设的需要

对于我国而言,国家领导人曾经要求,对于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便是于2020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到2030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前列,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成为科技强国。对于国家而言,这样的目标的制定,必然对加快高校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脚步,而目前,我国还不具备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所以对于能够有如此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以及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以及高水平创新团队而言,我国还在不断培养、不断发现的时代。鉴于此,高校的“创+ 思政”的提出决定了未来大学培养力量的走向,通过对他们这一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充分发挥各个大学自身的优势和水平,用新的视野和理念,拓展培养人才的渠道,为新时代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培养人才。

(三)高校思政教学创新的需要

对于高校的思政课而言,目前在各大学校内,仍然处于一个较为形式化的阶段。但是作为高校而言,应当具备的是与时俱进的品质,对于高校思政教学而言,本身的理论性质较强,但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问题通过理论能够得以解决,必须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用理论解决特殊问题的能力,对理论知识本身进行变通,教师通过对学生思辨、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克服从前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避免思想僵化、保守残缺。鉴于此,对学生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体系上应当有所创新,通过不断的改进,让思政教学不再流于形式,让中国的大学教育从大众化走向精英化,通过对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的培养,让创新创业教育所具备的思想成为其所需要的内在品质,这也是当前大学思政课程所具备的应有之义。

三 “创+思政”教学的途径

对于当前大学教育而言,“创+思政”的核心思想便是希望大学生针对自身的优势和特征,在核心思想下通过大学的培养增强自身的创新创业精神。而对于“创+思政”的思想教育,需要一方面能够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知道,丰富学校思政课程的主要内容,同时促进学校课程与时俱进,不再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式流于从前的形式化;另一方面,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扩展,通过这方面的教育,扩展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平台以及发力空间,让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得到不断增强,并且可以让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理论的教学

思想观念是人行动的指南针,正确的思想教育观念可以让整个民族的教育得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如果相反,会起到一定的阻碍,教育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但是这样的前提是对教育观念所应当实现的创新。

1.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需要融入高校的思政课程的理论教学当中

上文提到对当前高校思政课程本身,因为其内容传授过程中过于抽象以及理论化,学生无法对思政课程中的内容通过实践进行具体的创新,因此,在观念中,对于思政课程的内容并不一定能够有一定的共识。而对于思政课本身而言,其更加重视的是其共性以及普遍特性,思政课本身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有所忽视,同时与社会这个时代特征之间的结合并不紧密,因此在对学生的指导中,对于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思政课程本身缺乏一定的载体能够供学生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学以致用,这样的特征让思政课程会凸显内容的空心化以及形式化。所以通过“创+思政”课程的教育,可以将高校的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相互融合,改变以往凸显的缺点和短板,让思政课程不再是一门纸上谈兵的课程,通过思政课程的教学,能够对大学生内在的创新以及创造思维有所挖掘。

2.创新创业政策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入教学

对于高校思政课而言,其自身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同时向学生提供国家的大政仿真和政策,对于当下,在如今大众创业的年代,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师需要对国家关于创新创业政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过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政策的灌输,让大学生不再是坐在校园内,看不到整个国家形势的井底之蛙,对于当前国家关于创新创业政策有所了解,同时运用自身的理解对政策进行分析和解剖,发现其中深藏的创业奥秘,从而加入大学生创业的大潮中去。同时也应该明白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万众创新的年底,创新创造才是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实践课教学

对于高校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来说,理论化教学始终无法帮助学生完成在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只有通过相关的实践课教学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的从学校的理论教育成果跨入到社会中,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1.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平台

对于高校的思政课而言,其自身所具有的空心性以及流于形式,让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有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无法得到良好的开展,而对于思政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来说,两者所共同的本质便是其自身的实践性,因此创新创业课程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是一种对于理论实践教学的新的尝试,是一种面对现在社会形势下,通过对创新意识以及创造精神进行充分的发挥以及释放的一种新课程的创新结合。而高校借助已经建成的院系实训基地,通过思政教学实践教育平台的融合,通过不同专业学生的内在需要啊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与高校思政课之间的无缝衔接,为学生提供全面开放多层次的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在进入未来社会中实现创新创业的成功奠定坚持的基础。

2.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

对于高校思政课程而言,学校应当有目的地让学生参加校内与校外的实践活动,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体验,可以从中首先获得的是对于社会非常感性的认知,同时通过感性的认知内化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将实践内化为知识,通过对知识的不断升华与能力的增强实现对社会实践的深度理解。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对校内相关活动的展开,来让学生熟悉在未来进入职场中所应当具备的能力和知识,譬如对当前社会中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微电影的拍摄活动,对以国际题材为主体的新闻发布会的项目的展开,对当前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创意设计大赛以及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相关项目的展开让学生对思政课程有深入的理解,充分发现思政课自身的内在价值,深化对于教学咯轮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于政治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提升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

四 结语

本文的题目是“基于高校“创+ 思政”教育模式实践分析”,本文通过对当下社会的思潮进行解剖和分析,叙述了当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同时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需要,最后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有利途径,提出了在当下的环境中,创新创业教育月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帮助大学生不仅仅能够在学校的理论教学中收获到知识,同时在校外通过相关组织的联结来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同时利用多种平台帮助不同专业的学生也能够在校内通过相关的社会企业中的活动进行对创新创业教育以及思政课教育本质内容的渗透,进一步深化了学校对于“创+思政”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也完成了对学生教学注重实践的思想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大学生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