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蒙
(南通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江苏 南通)
高等院校实质上是课堂和社会之间的一个连接渠道,其存在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而思想政治水平又是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培养因素之一。然而在实际的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高等院校在思政教育方面都做得不够到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现代化的水平远远不够。这种问题如果不得到妥善解决,那么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势必会大打折扣,为此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并非单一而永恒不变的,其往往要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情况相挂钩,之所以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并不是培养陈旧死板的大学生,而是为了让大学生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富有创造和探索的精神,并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只有这样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想要达到这种优异的培养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就必须要打破过去思维的禁锢,并且拥有极其开阔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进行处理和应对,并且在时代变更的大背景下充分地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于人们思想发展、生活方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立足于过去的思政教育方法不断探索打开一片新天地。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培养高素质人才、在高等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本身都是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且促进其现代化发展,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所有的思政教育都必须要从思想观念现代化的角度出发,以思政教育为手段丰富和提升大学生的思维,积极的推动他们的思维模式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将全新的民主意识、风险意识等传授给大学生。
无论是哪一种社会形态的变更都离不开思想的先期改变,目前来看,中国的社会形态已经步入了一个发展改革的重要机遇期,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关系都与过去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人们的思想在这样的变革期必定会随之出现巨大的解放和更新。但是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高素质人才的场所和机构,因此必须要根据社会变更情况提前做好准备和应对,不能让学生的思维水平被动提升,而是要立足于积极主动地成为新观念新思想的发源地和宣传站,必须要让大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接受到最新颖最科学的思政教育,最终达到以思想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目标。除此之外,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转型期,各种各样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逐渐地开始在社会生产中应用,如果高校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思想政治水平却没能及时地跟上,那么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必定会大打折扣,为此高等院校方面必须要从教育观念的更新入手,为做好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做出努力。
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现代化本身是不断改变不断探索的一个流动过程,想要真正地让其实现现代化发展,就必须要根据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的特征,调整思政教育的内容,从而让思政教育成为高等院校培养专业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渠道。目前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高等院校的发展成果都不能尽如人意,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大多数高校的思政教育内容都不够深入往往只是一笔带过,为了打破这种问题,从深度和广度入手势在必行。从提升思政教育深度的角度来看:第一,在开展现代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时候,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作为根本性内容,绝对不能发生迁移和更改,这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根基之所在。第二,想要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相结合,让现代化的科技文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养料来源,从而让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同时这种促进二者结合的工作方式同时也十分贴合现代化教育的特征,与大学生追求新理论新知识的需求完全匹配。而从提升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广度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并且给他们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完善的思维结构。因此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掌握创新和创造的能力。第二,要将一系列与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升有关的知识都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让学生们知识面得到扩展的同时也达到熏陶他们的目标,从而确保大学生最终能够确定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从提升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深度这个角度来看,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除了要解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科学理论体系的一系列问题之外,还需要对现代化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和新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大学生明确正确的方法论,除此之外,还需要积极主动的给大学生介绍党和政府的相关发展政策,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激发他们参与到社会发展浪潮中的积极性,并且引导大学生正确地看待中国社会建设漫长负责的特征,将“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的正确发展观念传输给大学生,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自主自觉地维护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与此同时,还应该将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党性思维,解决社会大变革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容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困局,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将思政教育、集体主义思维和市场经济观念教育联系起来,帮助大学生认识主体一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关系,让他们正确的认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保证在价值观泛滥的大背景下学生的思维稳定性。
在明确了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革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后,想要让高校思政教育真正赢得进步,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要确定思政教育现代化的方法。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实质上是一种促进主体和客体之间形成联系的桥梁,优异的教育方式能够提升教育内容传达的效果,也能让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尽快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才能让高校思政教育尽快实现现代化。但是问题在于,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受到传统教育影响非常大,基本上仍然沿用着过去的理论灌输式教育方法,缺乏足够的创新和创造性,很难激发出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很多高校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时候都会选择“消极怠工”,不愿意跟着教职员工的思路进行学习和分析,这样一来思政教育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当然,为了解决这种陈旧教育方式导致的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很多相关的业内人士都投身其中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但是某些人却步入了过犹不及的误区之中,比如说有的人认为需要对过去的教育方法进行全盘的抨击,彻底走出一条全新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路线,还有的人在分析教育方法的时候没能从整体角度入手,忽略了不同教育方法本身存在的层次性。但是高校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并非如此绝对的照搬照抄或者一味否定,辩证的去看待过去的教育方法、辩证地对原有成果进行继承,才是丰富教育方法、促进现代化进程推进的有效方式。具体来说,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归根结底来说还是一种针对人的培养工作,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大学生拥有更加突出的能力和素质,为他们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说在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时候,必须要牢牢把握住以人为本这一工作原则,从学生的角度和需求出发确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另外,现代化的知识观念、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研究成果都让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创新有了新的理论支撑点,只有把这些理论都纳入实际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去,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地取得实际成效。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教育体系越来越完善的今天,中国的大学生数量持续提升,巨大的高等人才基数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动力,但是同时这个群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思想发展情况都有所不同,如果采用统一的方法来开展思政教育必定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所以说具体怎样开展教学还是需要根据大学生本身不同情况来确定。总体来说,还是需要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主要的思政教育阵地,并且将实践和理论教育结合起来,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多样的教育方式中快速适应并且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必须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需要进行创新但是也需要进行继承,利用知识传授、课题研究、主体讨论等多种有效的教育方式,促进大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思想变革。除此之外,更加重要的事情在于必须要从个体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方式的创新,比如说安排和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开展日常生活教育、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教育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新方法。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效果,高校思政教育未来的发展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具体来说,在今后的发展中高等院校应从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以及教育方式现代化三个方面分别出发,争取找到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模式,为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