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明
(广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320)
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的出台与实施,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熊婧等,2015)[1]。而培养具备创业核心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逐渐成了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的关键目标之一。因此,各大高校纷纷响应并成立众多的创业教育学院,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提供相应的课程教育。吴克元(2012)[2]认为,能力是指“人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依靠的一定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技巧等的总和”。因此,Man 等(2002)[3]指出,创业核心能力是创业者创业过程中,能够解决问题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认知能力、 决策能力、 领导能力、 机会辨识能力等(Herron 和Robinson,1993)[4]。而Timmons(1999)[5]则认为,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是创业核心能力的关键要素。
广东历来是创新创业的先行试验地,粤港澳大湾区更是国家重点打造的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创新经济的发展。因此,调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核心能力的培育现状,并针对能力培养过程中所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课程设置改革建议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因此,该文以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和培养过程存在哪些问题,为相关教育工作者进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提供相关决策依据。
该文衡量大学生创业核心能力的量表主要参考Timmons(1999)[5]的研究来设计问卷,从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三个方面共9 个题项进行李克特五级量表测量。依据周健明(2019)[6]等做法,进行了信度检验和效度,数据结果显示:创造能力Cronbach’s α 信度系 数 为0.716、 沟 通 能 力Cronbach’s α 信 度 系 数 为0.718、领导能力Cronbach’s α 信度系数为0.710,量表整体信度系数为0.720,均大于0.7 的最低要求,而且所有题项的ITC 值(Item-Total Correlation)均大于0.3。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通过AMOS17.0 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CFI=0.932、GFI=0.953、RMR=0.039、RMSEA=0.077 和χ2/df=68.160/24=2.840。可见创业核心能力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因此,量表数据可用于做进一步数据分析。
该研究的研究样本来自粤港澳大湾区4 所高校的大学生,包括1 所985 理工科高校、1 所地方财经类本科院校、1 所工科类一流高职院校和1 所综合类普通高职院校。问卷主要通过随机选取所在高校晚自习室邀请学生进行填写派发,每份问卷使用匿名填写,填写时间控制在5min,以保证调查对象愿意填写。通过5d的数据收集,4 所高校每所派发80 份,共发放320 份调查问卷,并回收问卷318 份,回收率达99.38%。剔除有明显逻辑错误和漏填问卷后,得到311 份有效样本数据。其中,79 份来自985 理工科高校、77 份来自地方财经类本科院校、80 份来自工科类一流高职院校和75份来自综合类普通高职院校。通过SPSS17.0 软件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样本有男大学生有198 人 (占比63.67%),女性大学生有113 人(占比36.33%);大一学生107 人 (占比34.41%)、 大二学生105 人 (占比33.76%)、大三学生45 人(占比14.47%)、大四学生54人(占比17.36%);专业方面,理工医科类大学生有119人(占比38.26%),经济管理类大学生有94 人(占比30.23%),人文社哲类大学生有98 人(占比31.51%);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有204 人 (占比65.59%),占大多数;而学生父母最高学历基本集中在初高中水平,合计有199 人(占比63.99%),大学以上学历有84 人(占比27.01%)。抽查样本基本符合我国大学生样本总体特征状况。
该文以粤港澳大湾区311 名高校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创业核心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研究显示如下。
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的创业核心能力总体是偏正面的(见表1),其总体均值为3.54(高于3.0 的基准)。其中,创造能力均值最高(等于3.79)、沟通能力均值次之(等于3.48)、领导能力最低(等于3.34),而且均高于3.0 的基准。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的总体而言具备较好的创新创业核心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未来在社会上进行创业取得较好的创业绩效。强悍的创造能力是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未来创业成功所依赖的重要能力,能够帮助创业团队开创出良好的创业服务/产品。然而,作为创业领导者,其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还是亟须继续进行完善,尤其是领导能力的加强,将会对创业服务/产品的推广和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项目成功落地的保障。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继续加强学生领导能力的培养。
表1 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核心能力现状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总体创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上是有显著的差异性,同时在各主要能力上均也体现有显著差异性。方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见表2),总体创业核心能力差异F=8.98,P=0.003<0.05 达到显著水平,显示男性会具有较好的总体创业核心能力; 各子能力差异F=34.75 (P=0.000<0.05)、12.34 (P=0.001<0.05)和22.42(P=0.000<0.05),均达到显著水平。也就是说,具体到不同子维度能力可以发现,男性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会具有更高的创造能力和更好的领导能力,而女性大学生在沟通能力方面则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应当针对不同性别学生做好相应的强化训练设计,如给男性大学生更多演讲沟通的机会,给女性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逻辑或创造性问题提问或训练的机会以及凸显团队领导的实践机会,开发出针对性更强的模块化课程。
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关于创业核心能力的方差分析
不同专业背景大学生在总体创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上是有显著的差异性,同时在各主要能力上均也体现有显著差异性。方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总体创业核心能力差异F=3.46,P=0.033<0.05 达到显著水平,显示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有最高的创业核心能力 (均值为3.63),其次为理工医学大学生 (均值为3.53),最后为文史哲类大学生(均值为3.46);各子能力差异F=17.77(P=0.000<0.05)、5.08(P=0.007<0.05)和10.32(P=0.000<0.05),均达到显著水平。也就是说,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专业背景大学生创业核心能力在总体上是有显著差异的同时,具体到不同子维度能力也是有显著差异性的。统计数据结果发现,理工医类专业大学生会具有更高的创造能力,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在领导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文史哲等其他专业大学生的优势则主要体现在沟通能力上。因此,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应当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学生开发出具有专业特点的创业教育课程。如给理工医类专业大学生提供更多强化沟通和领导能力的课程,给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提供更多创造思维锻炼和沟通方面的课程,给文史哲类专业大学生提供更多创造思维锻炼和领导能力的课程。
表3 不同专业背景大学生关于创业核心能力的方差分析
依据数据分析所得的研究结论,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该研究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改革建议如下。
该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创造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是创业核心能力,而且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值都不是特别高。然而,当前各大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公司创立、 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等企业管理内容方面,鲜少能够提供专门的沟通管理、领导管理、创新管理等课程进行修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锻炼基本都是通过学生会等活动组织获得,缺乏理论整体性。因此,建议扩充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增加提供《沟通管理》《领导管理》《创新管理》等课程。
该研究数据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和专业背景大学生在总体创业核心能力上是没有差异的,这也是很多高校提供创业课程给学生时采取一视同仁的主要依据和理论。然而,该研究数据进一步发现,创业核心能力各大子维度能力在不同性别和专业背景大学生中还是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根据该研究结论,建议针对性别,可以实行女性大学生必修《创新管理》和《领导管理》、选修《沟通管理》,男性大学生必修《沟通管理》、选修《创新管理》和《领导管理》;或者根据专业背景实施,理工医类大学生必修《沟通管理》和《领导管理》、选修《创新管理》,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必修《沟通管理》和《创新管理》、选修《领导管理》,文史哲及其他专业大学生必修《创新管理》和《领导管理》、选修《沟通管理》。以强化不同专业或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创业核心能力上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