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航
刘姥姥进大观园——洋相百出。作为贾府勉强算得上的穷亲戚,“乡巴佬”刘姥姥给不少人留下了粗俗鄙陋的印象,有人认为她没文化没见识;其实,刘姥姥同样是个极具光彩的人物形象。
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时,刘姥姥没有暗自垂泪,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开动脑筋,最终想到了去贾府打秋风的办法。“次日天未明”,刘姥姥就踏上了叩开贾府大门的路途。经多方求人,刘姥姥最终见到了凤姐,如愿讨到了二十两银子,直让人感叹“这个乡村老妪不简单”。
刘姥姥知恩图报。受救助后,刘姥姥二进贾府,大老远地背了新鲜瓜果菜蔬送给贾府。无疑,这些东西的价值远不能和二十两银子——足够刘姥姥全家人生活一年的钱财相比;况且,贾府并不缺瓜果菜蔬,王熙凤也并非希求刘姥姥的回报才施与,对她来说,刘姥姥也并不值得希求什么。这些刘姥姥当然清楚地知道,但她是个纯朴的人,认为受了恩惠就理当回报。贵重的礼物拿不出来,她送来的是自己最好的收成:“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这些礼物不值钱,但是倾注了刘姥姥真诚的心意,可谓礼轻情意重。这些特殊的礼物使受礼的凤姐等人体会到了刘姥姥有恩必报的品质,对此风姐动情地说:“大远的,难为他扛了那些沉东西来,晚了就住一夜明儿再去。”并被贾母留了下来,“请了来我见一见”。
有人说,刘姥姥这是在玩小手段,她想借此再次打秋风。这实在是冤枉刘姥姥了,她这次来,单纯是为了送东西报恩,因为她的打算是送完东西就回家:“天好早晚了,我们也去罢,别出不去城,才是饥荒呢!”即便是贾母要见她,她也是极力推托:“我这生像儿怎好见的?好嫂子,你就说我去了罢。”
在大观园里,刘姥姥大多数时候成了众人的笑料,但她并不气恼,甚至主动配合凤姐对她的捉弄,上演了笑翻全场的“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的闹剧。这当然不是因为刘姥姥傻,也不是因为她有求于贾府而低声下气地装傻卖憨。我认为,她之所以如此委屈自己,只是为了博得老太太开心,为的是报恩。
在游览大观园的过程中,刘姥姥没有说太多话,并非每一段对话她都插嘴。这说明她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虽然贾母、王熙凤对她态度友善,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做出不符合身份的事,说出不符合身份的话。她知足,并不得寸进尺,板儿在大观园里乱动东西,“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可见她很清醒,她明白自己到底只是贾府的一个穷亲戚。
贾府被抄家后,王熙凤的女儿巧姐被卖入青楼。刘姥姥知道后倾全家之力,费尽周折救出了巧姐,做了一件知恩图报的义举:“卒脱巧姐于难,亦足报之而有余矣。”
仅就这些片断,我看到了刘姥姥的另一面,她独特的处世智慧令人印象深刻,她知恩必报有情有义的品格令人感动。(指导老师:黄翠)
[简评]本文发掘出了刘姥姥身上的闪光点:独特的处世智慧和知恩图报的品格。具体论证时,抓住“去贾府打秋风”“给贾府送去新鲜瓜果菜蔬”“甘愿当笑料”等事例,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所论令人信服。文章语言质朴贴切,层次清晰。
[他山之玉]
如果说之前刘姥姥在大家的眼中还是打着走亲戚的旗号求接济的,那么随后她带着最好的瓜菜来贾府,是真的怀着感恩之心,把贾府当成雪中送炭的亲戚了。光是想想,一个75岁的老人,即便身体健朗,一大清早推着板车从郊区走到城里,只为送些自家种的瓜菜,这份心意实在可贵,只有心中有“情”、领“情”,方有此举。
命运眷顾认真生活的人,未曾想刘姥姥被贾母留下来招待一番,在園中赏平生未见之美景、品未闻之美食,但也被姑娘们捉弄得够呛。先是出门前被插戴了一头的鲜花,而她不觉得这是被戏耍,反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及至吃饭时,刘姥姥又被凤姐和鸳鸯捉弄。把大家都逗笑了。她倒也不多想什么,安心坐下用筷子夹鹌鹑蛋又闹了笑话。晚饭后,鸳鸯给她赔礼说“姥姥莫要见怪”,她倒分得清楚:“姑娘说哪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的!”瞧这想得多清楚,让人自愧不如。刘姥姥在充满悲情色彩的《红楼梦》中,给整个贾府带来了短暂的欢乐。在贾府没落“呼喇喇似大厦倾”,树倒猢狲散之际,刘姥姥倾家产救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其报恩之心有如赤子。
——吴佳莹《刘姥姥的“喜”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