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莉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由总目标可以看出:小学美术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要运用合适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在总目标的指引下,我根据中高年级的课程特点,采用“先尝试后指导”教学法来引导学生来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起传统教学,尝试教学法有一定的优势。在这里结合我的一些教学实践,做些简单的分析总结。
一、“先尝试后指导”实现美术教师角色的转换
所謂“先尝试后指导”是指:教师将教学目标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依据教学目标进行学习。当学生学习完之后,教师要以学生尝试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来指导学生,此种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自己的尝试。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美术技巧,而且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符合尝试教学法的要求,从而可以营造高效的美术课堂。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我往往鼓励学生自己先画。而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我要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积极巡视,根据学生作画情况进行引导。比如:当我要讲解《七彩的生活》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先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列举出来,目标一:学生要对生活中的色彩进行观察,总结出生活中的色彩;目标二:多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混合之后所产生的效果;目标三:学生自己构思、自己创作,将生活中的美呈现出来。当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我事先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要求学生自己先创作,画一幅他们心目中认为的七彩生活图。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我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作画过程,并且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构思。在观察过程中,如果我发现某一些学生的作画主题与教学目标相背离,此时就需要给与其适当的引导,给他讲解教学目标,让其重新确定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主题。当每一位学生画完之后,我要评价他们的画,指出他们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而为了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画画中少犯类似的错误,我就要给予学生相应指导,告诉学生如何调色,如何将自然界中的美表现出来。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转换。
我在讲授《墨分五色》这一课时,考虑到既要激发同学们对水墨画的兴趣,弥补课本上资源有限的不足,同时又要实行先尝试后指导的原则,让同学们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这样每个环节就不能单单的听老师讲,而要让学生去发现规律。怎么办呢?我是这样设计教案的:先欣赏。有代表性的鱼,同学们生活联系紧名画,这些名画是我特意挑选的水墨变化较丰富的作品,让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画面上是用水墨来表现物品的质感,颜色。接下来我抛出第二个问题:这些水墨画是怎样表现物品的质感和颜色的?并让同学们拿国画和照片做对比。同时以一幅画为例,请大家讨论分析,总结出答案,请小组代表来汇报。同学们很容易地便发现了墨色的变化,深色和浅色各自表现的范围。接下来我们进入实践环节:画出五种有变化的墨色。这时每个同学都集中精力,瞪大眼睛,仔细的跟着老师学本领,看老师是如何示范画出五种墨色的。很多同学都不等老师指示,就自觉地拿出笔,跟老师一起学画五种墨色。这个环节是同学们自发的,因为激发了大家内心中对知识的渴望,所以教起来毫不费力,学起来也是兴趣盎然。第四个环节就容易多了,而且作品也各不相同,同学们根据老师发的图片,画出了属于自己的有墨色变化的中国画。
在这堂课中,由于激发了同学们想画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既教了必须学的技法,也保护了学生的“尝鲜兴趣”和创新能力。
二、“先练习后讲解”的模式实现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
所谓“先练习后讲解”是指: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理解教材中的内容,然后依据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来进行练习,当学生练习完之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讲解。在传统的美术课上,往往都是教师先讲解,等老师讲解完之后,教师再给学生布置练习任务。这种教学方法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然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每一节课,因为老师让同学们先尝试练习,所以大家没有知识储备是没办法动笔的。所以都不得不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学习知识。事先学习课本是少不了的。为了把每一张图画,每一个示范图步骤都搞清楚,各小组同学常常讨论得很激烈,为了一个搞不清楚的问题上网查资料,请教家长。这样课堂上常常生成许多问题,常常出现不同的创作效果。老师教起来目的性强,讲解知识也更加有针对性,而且同学们为了画的更好,听课也很认真。
三、“先自学后教授”实现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谓“先自学后教授”是指:教师要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解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画画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以此获取新知识,培养出新的能力。比如:当我要讲解《动物朋友》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动物朋友呢?你们可以将这些动物朋友都画出来吗?此时我再引导学生展开相互讨论,每一位学生都开始回忆在动物园所见过的动物,有一些同学虽然可以说出动物的名称,但是他们却画不出该动物的样子。在整个画画过程中,学生会发挥自身的想象,画出他们心目中的各种动物。当学生完成我所布置的任务之后,我就开始教授本节课的内容,在讲解每一种动物的画法时,我可以将每一种动物的特征告诉学生,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知识,所以这时的讲解是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画画兴趣,并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先理论后实践”实现美术运用能力的培养
所谓“先理论后实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一些画画的技巧等理论知识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在作画过程中巧妙运用这些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运用能力。有些美术老师在教学中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却忽视了学生的具体操作,这种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比如:当我在讲解完“色彩”这一理论知识之后,可以为学生安排这样一个任务:利用所学的色彩知识来画一幅画。同时在学生作画过程中,要按照我设置的几点要求进行:要求一,在这幅画中要运用到色彩这一理论知识;要求二,合理调整色彩,保证整幅画鲜艳、美丽。在作业要求的要框架下,同学们自由地选择内容,选择画画材料。这样交上来的作品内容多种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多彩。老师依据作业要求来评价作品,有标准,有方法,又不束缚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实现了美术课堂“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的目标。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让学生开始了解到在画画中,如何运用老师所教的理论知识。在理论之后实践,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理论,利用理论,形成同学们的美术素养,而且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理论,符合学科知识学习“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再到实践”,这样循环的过程。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越来越喜欢画画。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为了能够避免这些弊端,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要敢于打破壁垒,多尝试,多创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完成《课堂教学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尝试教学法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比如: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美术课堂的有效性,可以推广到各校,让美术教师根据课型来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