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插上情感的翅膀

2019-08-13 12:39钱佳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48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情感

钱佳

一、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必要性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而德育工作能真正体现实效性,情感教育必不可少,教育是“爱”,缺乏“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与其他课程相比,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上更应该体现出情感的渗透,否则就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实现课程目标。

学生由于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缺乏,不善于用理智来支配情感,常常以情感支配影响理智,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对某一任课教师有好感,或情绪高涨时,学习劲头足时,掌握知识的质量好。反之,学习效果就差。这就说明学生的情感活动是影响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发挥自已的主导作用,积极地利用学科知识,才能挖掘教学过程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创造出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以取得发展学生智力的最佳效果。

二、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插上情感翅膀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充实教学内容。传统教学都是老师在课堂上口述条条框框的应试知识点,学生死记硬背只为应付考试,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单调、乏味、抽象的,使受教育者难以提起兴趣,更难以理解和运用知识。而现在,大众媒体的多种形式和手段,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更生动,更丰富,更容易让受教育者接受和理解。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增强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发表自身对事物的看法,能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探讨,会更加关注社会发展,更能开阔视野,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

如在讲授八年级上《法不可违》这课内容的时候,笔者就准备了几个有关酒驾的视频资料,从“李刚事件”到“陈家事件”,面对屏幕上失去亲人的受害者家属悲痛欲绝,伤心流泪的场景,所有人都被悲伤的情绪感染,许多人甚至已经热泪盈眶,纷纷谴责这种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违法行为,从而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

又如在讲授九上《中华一家亲》一课时,向学生播放建国七十周年阅兵视频,使学生再次亲自感受成功举办这一历史性盛会的成功与喜悦,激励学生爱祖国、爱民族、爱人民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设计增强学生与国家的“亲近感”,调动学生主动去体验爱国情感。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赞可夫认为:“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够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其固有的作用。”

教师学生双方处于积极情感状态的時候,便会产生感情上的合流,课堂上将会出现一种和谐、自然、宽松的气氛。因此要为学习后进生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完全而体面的表现自己,使差生在表扬→努力→成功(量变)→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质变),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一个教师若能以真诚的自我对待学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当学生感到自已被老师尊重、欣赏、理解时,他就会全心全意地与教师配合,并以百倍的努力报答教师,从而也使自已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巩固学生情感体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评价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出发,从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评价,由过去的单纯注重知识掌握的评价,转变到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初中生自尊心非常强,希望多受到肯定的评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充分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肯定的赞许,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在课堂上进行基础知识大比武,给予优胜者鼓励,可以是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或是教师的一句肯定评价,甚至只是一个微笑、一个温暖的眼神都能使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又比如在平时的作业中,对答题情况不理想的同学,笔者不会直接给他们一个令人“绝望”的等第,而是在试卷上划上对错号或写几句评语,给学生再次提交练习答案的机会,教师再次阅卷,以第二次练习情况作为最终等第。这样,学生看到通过努力成绩有了进步,感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总之,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落脚点和主旨之一,更能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艺术的感染力。正如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说的一样: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我们要使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课程的标准,就必须努力去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情感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情感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台上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