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随着美术教育的不断发展,美术课程的种类变得丰富多样。版画历史悠久,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步走向成熟。作为创作材料具有多样性的版画,走进了中小学美术课堂并受到重视。如何在版画发展过程中继承传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尤为重要。该文从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版画教学现状出发,分析版画教学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
一、版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版畫的生命在于创新,在学习版画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既可以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又可以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版画教学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版画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体验、理解。在教学课程中,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必须相互协助。低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关注自己作品的完成度。针对这一现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倾向于开展集体化的、合作式的印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集体的力量。与传统课堂上的合作活动相比,学生更加轻松愉悦,课程内容易于接受。版画创作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材料,工具的繁杂会促使学生学会整理各种材料,灵活、准确地使用各种创作工具。这有利于学生进行版画作品的再创作,也可以保障下节课学习任务更加顺利地进行。其次,版画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中小学生一直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接受教育,学习书本知识。他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真和好奇心,富有想象力,不爱被外界事物束缚,在美术课堂上喜欢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创作,通过创作画面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对外界的感受。由于中小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和技巧有限,他们往往难以通过作品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思想。而版画创作由于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特点,可以促使中小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增强动手能力。部分中小学生未受过专业绘画技巧的训练,对于某个物体的大小、高度以及空间的把握可能不够准确,其创作出来的作品与内心想表达的内容难免有差异。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过于强调绘画创作的真实性,就会使学生的创作兴趣大打折扣,使他们的思想受到束缚,从而不利于其进行情感表达。版画创作的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加上版画创作自身的独特性,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思辨能力,从而为当下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二、版画制作材料便捷,便于课堂美术教学的开展
版画创作有多种表现形式,制作材料的多种多样,便于学生自行选择和课堂版画教学的开展。从材料选择看,纸板、废布、普通木材等都可以作为很好的创作材料,使用这些材质制作的版画会比较新颖和富有创意;从创作题材看,版画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学生可以根据当下的生态环境等社会现状确定题材;从创作形式看,版画有多种形式和种类,如黑白木刻、彩色水印木刻、套色油印木刻、实物版画、吹塑版画等。版画的这些特点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他们可以自由发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版画的种类,进行版画学习。
学习版画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塑造、欣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意识、艺术表现、创新能力、审美态度和文化理解五大艺术素养。笔者希望版画教育在中小学美术中得到足够的重视,使更多学生可以领悟到版画创作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希望中小学版画教育的条件更加完善,让中国版画得到更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