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
在这个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承载信息的媒介发生着巨大改变,人们追求快节奏生活,高效率获取信息,因而阅读也被快餐文化所占据,整本书阅读,对越来越多人而言是种奢侈。而且在这种快阅读下,大部分人都处于“浅阅读”层次,与真正静心阅读经典是有很大差距的。如何在学校课堂时间内有效推进整本书阅读呢?我认为应把各种新媒体技术归为己用,借助先进的设备、软件来为整本书服务,使学生在运用媒体的同时,开卷有益。
一、多途径阅读打卡
班级阅读主要分为共读书目与散读书目,那么如何了解不同学生的阅读量呢?
传统阅读记录卡。每周一张阅读卡片,每天记录打卡,包括阅读书目、阅读字数、阅读时间及简单的摘抄或阅读感受。这样的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阅读,且能留存下学生们阅读的痕迹。但它有些琐碎,枯燥的记录也会大大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
班级群打卡。微信、QQ成为人们办公交流的重要途径后,学生的许多作业打卡也依赖于此。这种形式方便快捷,但同时存在学生过多操作手机,覆盖群消息等问题。
阅读APP。这些先进的媒介,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强大的资源库,还可以提供阅读时间、阅读字数、阅读问答等多功能的统计,根据学生的阅读自动生成排名,评选出“阅读达人”。同时还可以满足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阅读,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
二、多元阅读方式
阅读可以分为精读、略读、跳读等,小学生共读整本书,主要是根据书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深入阅读,方法不固定。比如《森林报》语言活泼优美,知识性强,初读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导读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边读边进行阅读记录单的摘抄,四本都读完后借助小组开展了知识竞赛活动。《母亲》一书则是借助批注式阅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借此学习作者那细腻的文字和深沉的情感,尝试仿写了自己与父母长辈之间的事。
下面以共读《城南旧事》为例,具体介绍共读策略。
1.人物赏析。初读后,先让每个同学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进行分析,选择相同人物的同学为一组,共同讨论,完善人物分析后,再由代表进行汇报,使得全班同学对书中的主要人物都能有深入的了解。
2.辩论会。人物赏析后,同學们会对个别人物产生分析和争执,所以我们便确定了“厚嘴唇是好人还是坏人?”“你是否支持宋妈最后的选择?”等话题来开展了辩论会。以前也开过辩论会,但效果并不理想,一般只有选出的八个辩论者有发言权,且他们的辩论无法随机指导。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我打破了固有的辩论模式,按现有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首先抽签决定对手,十二个小组分为六大战队,每个话题由一或两个战队进行,同时将规范的辩论赛流程中的时间和步骤做了相应的简化,还给辩论者每人三张发言卡,在自由辩论环节使用,这样既保证了一节课时间内进行两个战队的辩论,又鼓励了组内不善于发言的同学积极参与,教师还能有充足的时间在辩论中进行策略的指导。用这样的方式,开展三次辩论会就可以实现全员参与,学生们兴趣高涨,收获很大。
3.复盘收获。在大家的解读碰撞后,每个人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收获,可选择喜欢的方式,如人物海报、续编故事、印象卡片等来整理回顾整本书带给自己的思考。
个人感觉像这样分步骤具体地进行阅读活动,能阻挡那些无序、无目的、无章法的阅读,帮助学生改掉浅尝辄止的浮躁心态。
三、主题式阅读
1. 主题拓展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本为例,主要涉及到“读书、思乡、启示、母爱”这几个主题,根据这些主题,在学完课文后可以进行相关文章或整本书的拓展阅读。如:
“读书”主题拓展——周国平《谈读书》、祝勇《三更有梦书当枕》、申菊英《夜阑有梦书当枕》文章,共读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思乡”主题拓展——老舍的《想北平》和闻一多的《青岛》。“生活的启示”主题拓展——林清玄的《吃茶的方法》《养在心里的鱼》和高尔基的《海燕》。“母爱”主题拓展——龙应台的《目送》、余秋雨的《我的父亲母亲》、胡适的《我的母亲》、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等,并共读梁晓声的《母亲》。
这样的主题式拓展阅读,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将每一个独立鲜明的主题加以巩固,使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感受不同作家的风格。
2. 拓展文章的指导方法
拓展的目的是增加阅读量和学习大家的文笔,所以引导学生主要从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进行赏析,但因课堂时间紧张,通常借助比较阅读。同题材不同构思不同作家风格的比较,不同题材同写法的学习,阅读后进行仿写练写,个人感觉效果不错,这学期仍在继续。举个例子具体来说,假期布置了一篇游记,开学第一课交流分享后进行了修改,但交上来后仍不理想,有的像流水账有的特点不明,正好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中有一段草原风光的描写,借此拓展了一篇优秀学生习作。老舍《趵突泉的欣赏》,朱自清的《重庆行记》《南京》片段,首先借助这些文章汇总选材范围,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以上片段的视频,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赏析,然后分组讨论理清每篇文章的思路,通过比较阅读,归纳出关于游记的几种常用写法,最后鼓励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写游记。最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或国家重新写一篇游记。
再看学生们的游记,虽然每个城市留给读者的印象还不够突出,但是已经有了对这个城市文化的关注和自己的思考,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文笔上稍微有了点大家的感觉。这样的拓展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既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又以“主题”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还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为同主题的习作教学做了铺垫。
四、专题式阅读
所谓“专题式阅读”,即根据共读书目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在保证感兴趣、有意义和开放性的前提下由一点辐射开来进行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广泛阅读、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等综合能力。
仍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伟人毛泽东”为例,在学习课本的同时推荐学生阅读了《恰同学少年》,那个时代那些人物距离学生较远,但是黄晖所著却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将毛泽东求学的经历介绍给大家,学生读得有滋有味。由此,我想到利用小组合作推进深入研究,首先由每个小组自己讨论申报研究专题。这个专题的要求是围绕整本书的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有意义、开放性的问题进行研究。虽然这样的要求不能全员达成,但从之前的“读书介绍”到现在的“专题讲坛”,这一小小变动带来的却是本质的提升,让爱读书的学生去引领,去发挥,既给了他们一个更高的舞台展示锻炼,又让渴望进步的同学有所收获,起到生生互助的作用。
对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我一直试图从单一的形式中走出来,寻求突破。所谓突破,就是能借助新媒体的技术,希望通过读书带给更多学生影响,带给学生更多思考,给学生更多语文课不能带给他们的东西。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但又是极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