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琴
摘 要 宜兴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集金石书画于一体,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本文以紫砂花器“卧听春雨壶”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壺;卧听春雨壶;文化意境
宜兴紫砂壶造型丰富、变化万千,在历代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传承创新下,成为我国陶瓷艺术中造型丰富、艺术性极高的一个品种,它不仅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还有精美的观赏性及丰富的文化性,展现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散发着震慑人心的力量。目前,紫砂花器是最富形态创作空间的一类,其创作题材丰富多样,以自然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运用贴花、雕塑、刻绘等多种装饰技法,仿生写实、巧夺天工、意趣盎然,表现出逼真的艺术效果。
紫砂壶“卧听春雨”(见图1)是典型的花器,以春雨、竹等寻常之景作为刻画对象,表现出竹子在春天萌生的自然生机和活力,将竹子的劲拔之态、破土而出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将春雨滋润大地、润物细无声的画面自然而然地呈现在观赏者眼前,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清新雅致的自然之美,产生身心舒畅、悠闲轻松的恬淡之感。花器制作尤其讲究“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它不仅是对自然的艺术化复制,更以独一无二的紫砂装饰语言诠释出自然的灵动之态和人文魅力,使其人格化,展现出诗情画意之美的同时又具有人文内涵,犹如一幅纵横有致的写意画,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给观赏者留下有关生命和自然的思考。
纵观整壶,壶身稍扁,身筒饱满敦厚,线条自然流畅,彰显出生命的张力,壶身饰以凸出的线条,将身筒划分为均匀的六瓣,给人以刚劲之气。整个身筒仿若蕴含着无限生机的大地,在一场春雨的滋润下慢慢舒展开来,焕发着生机和力量,筋纹线向外凸起,暗示着蛰伏的生命正蓄力等待破土而出的时机。身筒及盖面转折轮廓平整、简洁有力;壶盖为嵌盖,盖面微微凸起,仿若竹子破土而出,土壤向上拱起,盖面中央位置捏塑一段盘曲的竹根,壶钮向盖面自然贴塑竹叶,布局合理、自然雅致、形意俱佳;三弯流转折有度,壶流饰以清晰有力的竹节线,仿若两节竹段从壶身自然生长而出,劲拔有力、浑然天成。提梁从壶肩两侧自然向上划过柔和圆润的弧度,纤细而有韧劲,提梁两侧对称位置饰以竹节线,与整壶各部位相统一,挺秀有神,提梁形成优雅的虚空间,中和了壶身的厚重,虚实相交,营造出空灵清幽的氛围,将春雨之中翠竹的神韵展露无遗。作品选用黄龙山原矿青段制成,清雅的色泽,若隐若现的颗粒感,显出清幽古朴之韵,契合翠竹的色泽,又别有一番苍劲古拙之感,流露着雄浑的生命气息。作品将花器与筋纹器的造型特点相结合,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使结构突破了平淡的局限,极具形式美与创新美。作品结构严谨,各部位比例合理协调、形态逼真,写形又写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可谓别具一格。整件作品流露着浓郁的自然风韵和生命气息,达到了艺术形式与内涵之美的相统一。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一场沥沥淅淅的春雨,将山乡厚重的郁闷浸化成沁人心脾的清新。久盼滋润的翠竹张开怀抱,尽情地接受暖暖春雨的温柔沐浴。竹枝竹叶都张开了嘴,饱饮着甘甜如饴的春雨。在蒙蒙的春雨中,干涸的土地逐渐湿润,竹子破土而出,地面冒出尖尖的竹芽,迸发着无尽的生机和活力。翠竹洗尽了蒙在身上的尘埃,饱尝了雨露,刚才的疲倦一扫而光,焕发出勃勃生机。雨雾在翠绿的竹叶上聚凝成珠,在清亮水珠的映衬下,竹叶如仙子出浴,娇润圆柔,令人心生爱怜。此壶圆润的身筒正如广袤的、蕴含生机的大地,辅以竹子装饰,将竹子任凭风吹雨打、坚韧不拔,反被雨水衬托出清雅飘逸的气质展露无遗。雨打风吹不折腰,凛然傲气上云霄。此壶既呈现出雨中竹林浪漫清幽的意境,给人一种云淡风轻、气定神闲之感,又折射着独特的文人气质和风骨,展现出宁折不屈、虚怀若谷的品格,可谓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成中国人特有的竹文化,深受人们喜爱,历史悠久。作品以竹入壶,以竹作喻,把竹给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融入到紫砂壶的设计创作中,既是竹文化的一种延伸,又提升了作品的文化意境。由此可见,深谙传统文化对紫砂壶创作的重要性。身为当代紫砂手艺人,不仅要传承技艺,更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和艺术水平,在紫砂创作中融入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思想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