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教学策略

2019-08-13 03:46陈敏庆
师道·教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情境课堂教师

陈敏庆

在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是起点,学科的问题是基础,教师的问题是引导,师生对话是构建学生问题与知识情感系统之间的桥梁。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为例,就如何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驱动,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乐答善问的路径与策略。反思自己多年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通过有效的课堂对话和启发让学生发现问题,形成良好互动课堂氛围,主要有以下策略。

一、通过有效对话激发学生乐答

1.设计适宜学生对话交流的话题

要重视学生的内在精神需求和兴趣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形成。教师要对话题进行精心的设计,对话既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学习九年级“文明与家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课堂中,我用了这样的对话引入,收到良好效果。

师:“如果可以选择,你们想选择出生在古代吗?为什么?”部分学生:“想,因为古代没有环境污染。”师:“但古代人平均寿命不长啊。”生笑:“那还是选现代吧。”师笑:“哈哈,同学们挺善变的嘛,知道为什么现代在环境污染严峻的情况下,人的寿命还更长吗?”生思考:“和平时期,医生高明,医学发展……归根到底是科技的进步!”师小结:“对啊,所以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不矛盾,要有机统一起来,国家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这样既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2.营造和谐愉悦的对话氛围

在现行的教学中,大多数的课堂是以对话为主,但对话环境却是相对封闭的、单向的,课堂的氛围是紧张严肃的。教师不停地说着我们应该如何如何,我们要怎么样怎么样,强制着学生去接受那些正确的观点。教师掌握着话语权,如同是训话的长官,而学生就像受训的士兵,老老实实地听着,没有实质上的对话,缺少情感的深度交流,很难把理论的要求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和谐愉悦的对话氛围非常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真诚的微笑就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就会真正地放松,就敢于并乐于与老师进行交流。

3.创设浓厚的问题情境

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问题情境化已经越来越多的被教师所认同和接受。问题情境化,重在以详细的情境叙述来提出问题,这样既避免了话题以枯燥、呆板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又实现了知识、能力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融合,使教学内容在联系现实世界的情景中加以呈现。

4.恰当及时的课堂表现评价

要想课堂上不断呈现智慧的火花,教师和学生就需要保持旺盛的对话激情,这种激情要在不断的鼓励与认可中才能得到延续。为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谈话内容给予适时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更有激情地参与对话,使学生共享成功的快乐。在组织学习七年级《我能行》的课堂中,我用了以下的对话,取得良好的效果。

师:“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生:“我认为要勤奋、刻苦,不怕困难。”师:“我很赞成你的观点。”(赞许的目光)生:“需要别人的帮助,人多力量大。”师:“很对。”(脸上洋溢着笑容)生:“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师:“你能举个例子吗?”生:“例如中国人口很多,有很多人都喜欢足球,但国际比赛就总是一些人口少的国家,我认为主要是没有从小接受科学的训练。”师:“很有说服力。”生:“要有明确的目标。”师:“那我现在身高1.7米,今年40岁,爱好篮球,如果请专业的教练来教,而且我也用心去练习,你认为我能成为国家队的队员吗?”生1:“不可能,你太矮了。”(同学们都笑了)生2:“不可能实现,年龄太大了。”师:“也就是说,我有了目标也不一定能成功。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目标不要太大了。”生:“要符合实际,通过努力能实现才行。”师:“哪位同学能把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总结一下呢?”生:……师:“成功=自信+勤奋+科学方法+别人的帮助+切实可行的目標+……”(把学生的总结写在黑板上)

二、通过问题驱动启发学生善问

1.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发现并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既不愿意回答教师的提问,也不愿意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求知的欲望,缺乏思考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就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1)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形象性。教师要善于打破教材条条框框的束缚,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使每堂课的内容具有新颖的信息并通过图画、幻灯、录像、多媒体、报告会、辩论、讨论、社会调查、社会访问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尽量避免内容和方式的格式化。(2)创设问题情境。成功地创设问题情境能造成学生的认识失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3)留给学生提问的空间和时间。要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教师应知道哪些东西要讲完,哪些东西不讲完,从而为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导火线”,引起学生探索知识奥妙的愿望。(4)注重“存疑”,将“问号装进学生的头脑里”,进而让思想“在学生的脑袋中产生出来”。

2.启发引导,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许多学生觉得没有问题可问,主要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这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非常关键的一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发现问题:(1)对教材的节题、标题等进行提问。教材中的节题、标题等,往往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对此,可以引导学生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2)在对照比较中去寻找问题。(3)进行假设性和想象性提问。(4)提出异议。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书本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跳出教科书的框框,不受其约束,敢于对教科书的观点、原理以及不成问题的问题大胆怀疑,提出异议。发现问题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会问”“善问”。

总之,只要我们能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声音,教会学生发现并积极思考问题,在课堂开展有效对话,逐步提高学生乐答善问的能力,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灵动,充满生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得到升华,从而达成我们课堂育人的目标。

责任编辑 钱昭君

猜你喜欢
情境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