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黄山馆之镇河寺

2019-08-13 09:03徐文仁徐春辉
走向世界 2019年22期
关键词:山门戏楼黄山

徐文仁 徐春辉

Zhenhe Temple by Huangshanguan Ancient Post

龍口市(黄县)黄山馆镇政府驻地往西一公里之遥有条河,叫老界河,囚自古是龙口市(黄县)与招远市的界河而得名。

自宋朝起,北方烽火不断,部分移民迁至招远和黄山馆交界的老界河畔生活繁衍。宋末元初,老界河经常发大水,横冲直撞的河水漫过堤坝,闯入两岸的田地,冲走庄稼、树木,威逼河床改道,殃及两岸民众的正常生活。黄县县令出面协同招远县县衙及黄山馆驿站主事,在老界河东岸(靠近黄山馆一面),店子村西,驿道的北侧建起方圆近百亩、殿宇百余间、坐北面南的“镇河寺”,以解除水患,降福百姓。民同时期,镇河寺香火很盛,寺内长住僧人20余名,福佑两岸黄县招远民众的平安。

据当年的知情老人讲,镇河寺建造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壮观,由山门、正殿、文昌阁、魁星楼、钟楼及戏楼等组成。庙前为三间山门,丹朱红色油漆大门写有对联,上联写到:“登瀛桥畔疑假疑真幻出凌虚海市(登瀛桥是镇河寺边的一座桥),下联是:法华案前澄囚澄果演绎历代轮回”(法华案是佛教香桌),横批是:“水静河清”。这副对联出之晚清秀才刁永坊之手,远近闻名。由门前有两棵高耸人云的参天古木。门旁一对金刚看守山门,他们脚踏着由四个壮汉扛起的碾盘,看上去非常威武。山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大匾,上书“镇河寺”三个大字。院内东西两厢房供僧人日常生活用,两廊威严壮观,进院面对一堵大照壁,上面的“佛”字引人注目,照壁后立有一座舍利塔。大殿前有两排8棵百年老松柏,树蓁遮住阳光,使整个院子显得肃穆静谧。正殿油漆剥落的匾额上书写着“大雄宝殿”四个镀金大字,正殿供奉有西天如来佛祖和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还有阿弥陀佛与药师佛。殿内的赤金如来佛雕像形态高大,面容慈祥,和蔼可亲;两侧的十八罗汉雕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内墙壁上画有壁画,人物众多,形态怪异,有的带刑服役、有的被小鬼割掉舌头、有的被放进火里、有的被用刀叉处死等图画……透过这些图画,人们能够感受到图画的内涵:倡导人人做善事,好事,不做恶事,坏事,否则会根据作恶轻重给予不同的处罚。殿内前有供桌,长丈八尺,置于其上的是鎏金香炉和锡蜡台,锡蜡台上足粗的蜡烛熠熠发光,香炉里小手指粗的木香常年燃烧不断,升腾起袅袅青炯。庙内东南角有一口大钟,高约1.3米,遇大事举行撞钟仪式。大殿后边有一个阁楼,内有魁星塑像,魁星一只手拿着花名册,另一只手握着笔做点名的动作,此处是秀才和举人前来进香的地方。

镇河寺对面建有一个高大的戏台,每逢农历三月十六日是庙会,戏楼上演地方戏三到五天,看戏的人们人来人往。戏楼前是贸易市场,众多商贩前来经商,各种地摊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叫卖声,声声入耳,前来赶庙会的人群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镇河寺毁于抗日战争年代,主持方丈还俗后居住于黄山馆店子村终老。如今镇河寺已不复存在,只有当年寺庙里用过的碾盘还在村里静静的安放着,诉说着往日的故事。

猜你喜欢
山门戏楼黄山
济南地区古戏楼调查与研究
黄山冬之恋
学生写话①
可爱的
南北方道教建筑山门艺术形态比较刍议
黄山迎瑞雪
“世界最大戏楼”对外开放
戏楼里的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