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庆伟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不仅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各种能力,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以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积极把握书本和教参,以帮助学生更好更科学有效地学习并掌握化学知识.
新课改注重“以生为本”的基本教学理念.所谓“以生为本”,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教师,要采取自主性探究学习的模式来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尤其是对于化学这门以实验和实践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能够在探究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化学这门学科不同于文科学科,许多学生会感到化学知识比较抽象难懂,久而久之就会对化学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因此,教师要采取探究性自主实验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科学探究,让学生与化学有更直接的接触,更直观的了解.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化学教学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切实体现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化学基础知识,也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进行课堂活动的开展.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也能够使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的化学知识熟练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与此同时,还能让学生更进一步地對于化学知识的实质以及作用拥有更为准确和清晰的认识.例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之后,教师不妨要求学生从家里带一些生活用品,如碱面、可乐、蜡烛、火柴等材料,进行课堂实验.通过实验,学生不难发现二氧化碳可以与不同的化学元素进行反应产生一系列不同的反应现象,还能更加直接地了解化学与自然、生活、科技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最终学生也会从生活中感受到化学的存在并知道化学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众所周知,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多是课本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是,高中阶段的化学实验,往往都是基于前人的实验成果进一步改良后所设计出来的,而且主要目的都是对学生的探究意识以及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因此,作为已经反复接触了很多次教学内容的化学教师而言,不宜一直重复一模一样的教学内容.相反,在每一次教授相同内容的情况下,教师若能改良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并能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设计教学,往往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各种相关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选择可行有效的探究主题,教师及学生共同对探究过程进行规划并实施,如此一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还能锻炼学生的证据推理及模型认知能力,最终可使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形成.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氯气的性质”这两章内容时,教师就完全可以采取让学生自主实验的方式来学习新课程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解说,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氧化碳和氯气的特点.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性的课程,必须具备严谨的治学精神.然而,有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往往在作业或测试中暴露出许多低级错误.究其原因,一是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没有积极思考与自主探究的习惯.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就需要采取一系列刺激性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规范自身的学习模式.例如,在学习“水”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不妨在放学后带领学生去学校附近的河边或公园里调查一下该地区的水质状况.通过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写出调查报告.如果条件允许,不妨将该地区的水作为实验样本采集回来,到课堂上进行进一步实验:采取不同方法过滤水中所残留的化学元素,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并找出改进的方法.如此一来就可深化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
综合上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提问意识,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敢于猜想的探索精神,再结合自主研讨和实验,帮助他们爱上化学的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