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青蛙卖泥塘》随文识字教学中研学任务的设计

2019-08-13 06:01余玉芬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7期

余玉芬

摘  要:识字学习是孩子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后率先接触到的语文学科教育,在语文教育当中,教师通常运用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孩子完成识字学习。本文将以小学语文课文《青蛙卖泥塘》课文的随文识字教学设计为例,首先通过运用构建设计研学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情境。同时借助研学教学的实际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识字能力。

关键词:识字任务  语文任务  情境任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156-01

研学教育是现代课堂教育领域所提出的新型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组织者,需要拜托传统教学照本宣科的模式,改用情境、活动、体会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合作与探究,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当中收获知识、获取成长。

1   小学课文《青蛙卖泥塘》的研学任务设计

1.1 创建课文“研学案”

研学案的设计是教师在进行研学任务设计当中的第一步,教师通过进行研学案的设计,能够将课文当中的主要内容与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关联进行提炼,从而形成基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情境方式,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先期准备。作为随文识字教学的一种策略,研学任务教学方式能够改变原有的机械识字、死记硬背识字等错误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能够在情境当中形成对于汉字特点的理解[1]。在《青蛙卖泥塘》这篇寓言故事课文当中,需要小学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汉字主要有十五个汉字,其中八个汉字如“卖”、“搬”、“蛙”等需要学生具备写的能力。因此在研学案设计当中,教师可以将随文识字当中,根据课文内容“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运用出来。例如,教师在研学案中,将课堂情境当中的“青蛙”的形象和它所进行的“卖泥塘”这个行为设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引起学生在学习当中的重视。

1.2 设定随文识字的研学场景

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提出,随文识字法是小学阶段学生在进行识字和认字当中主要采用的阅读识字策略,符合小学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利用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字形和字义的印象,帮助学生完成识字。不过,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对于字音的拼读和字形的默写有着不同的侧重,在《青蛙卖泥塘》这篇课文所处的小学二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仍然侧重于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在研学任务设计当中,将课文当中生字的读音,与课文内容尽可能地进行全面、充分的联系,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读音,指导如何进行阅读汉字的区分。例如,《青蛙卖泥塘》当中的生字“蛙”,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左右结构形声字,其中右半边“圭”是这个字的声旁,表现读音,与“哇”相类似。教师在进行研学场景设计当中,就可以将“蛙”这个字的读音进行进一步的深化,与课文内容当中主人公青蛙这个形象在进行泥塘的售卖这个行为进行多方面的联系。学生需要在研学场景当中聆听真实青蛙的鸣叫声,从中感受到青蛙叫声与“蛙”这个汉字的读音之间的联系,学生既掌握了青蛙的“蛙”汉字字形,同时又能够通过对青蛙叫声的联想,加深对于“蛙”字的字音的印象。

2   小学课文《青蛙卖泥塘》随文识字教学应用

2.1 挖掘寓言当中的剧情趣味性

小学二年级《青蛙卖泥塘》是小学课文当中具有一定喜剧色彩和趣味性的寓言小故事,在教材当中,教材内容设计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主人公青蛙这个形象。全文内容当中一共出现了青蛙、老牛、野鸭、小鸟、小兔等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形象之间彼此对话,表现了青蛙对于“卖泥塘”方式的转变。在研学设计当中,笔者提出了教师需要将情境、形象和环境带入作为随文识字的主要教学策略,因此在研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课文当中青蛙的故事。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剧情色彩体验,教师还可以通过分发“动物图案帽子”,为扮演角色的学生进行“化妆”,同时要求学生在扮演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展现动物本身的色彩,例如青蛙可以通过“呱、呱”的叫声来表现形象,而小兔则可以利用蹦蹦跳跳的方式来表现特点。学生通过进行角色的演绎,既能够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青蛙在不同阶段对于泥塘的布置方法和青蛙自身的所思所想,同时还能够通过对不同角色形象的观察,来感受动物形象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于课文当中生字的印象。

2.2 加强生活场景的运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世界的观察和了解仍然十分有限。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其字形和字义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应当注重汉字字形所表现的深层次含义,更好地掌握汉字[2]。《青蛙买泥塘》这篇课文所采用的随文识字方法,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课文的方式,了解汉字的读音和表达内容。在研学教学应用当中,单纯的课堂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增进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但同时与生活实际的距离,也使得部分汉字难以生动形象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当中。为了体现研学教育的优势,笔者还提出了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的课外活动教学设计方法。在课文内容当中,青蛙为了能够完成泥塘的卖出,听取了老牛的意见,将泉水引入到泥塘当中。其中汉字“泉”是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汉字。在课外活动设计当中,教师可以在进行《青蛙卖泥塘》教学时,带领学生进入到生活环境当中的小溪流、泉眼、池塘等地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对不断流动的水流进行观察,聆听水流的声音,从而从字形区分的角度,帮助学生掌握“泉”由“白”和“水”两个汉字组成这一汉字规律。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文识字教学方法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帮助巨大。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阅读和体会,掌握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的特征,了解汉字在内容叙述方面的运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强调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方法和感受思路,从而打造丰富、趣味、有内涵的课堂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 卢振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效率——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的体会[J].华夏教师,2018(15):15-16.

[2] 陈敏.寻趣探源,让汉字教学鲜活起来——低年级識字教学再摸索[J].小学教学研究,2018(14):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