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层出不穷,这一方面是和社会中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有直接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思想出现了一些偏差。只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才可以让人和人之间做到互相诚信。可以让每一个人都享有同等的权利,促进整个社会的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和谐社会的发展是离不开公正正义的,只有让大家有获得公正的感觉,才能在发展中将公正精神不断延续。[1]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对大学生公正观的形成和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从伦理学的一般规律来看,大学生公正观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培育,可以从外部道德培育和个体内部道德培育同时进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公正观;培育
中图分类号:B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7-0283-02
作者简介:逯静怡(1993-),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一)公正的概念
“公正”的产生是基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我们国家的“公正”是独具有我国的特色的,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发展的“公正”,其中既包含了古代优秀文化,同时也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创新。[2]社会公正本身就是一个覆盖多学科知识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了分析,从哲学角度看,社会公正属于价值范畴,是衡量社会健康发展的标尺,是引领时代发展的导向。从伦理学角度看,就是基于一定的道德体系引导,在人与人之间平等地分配权利和义务,使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达到均衡状态。[3]公平就是平等地将利害相互交换,是一种本善的行为。
(二)大学生公正观的内涵
在培育大学生公正观中,要和社会的制度相联系,让学生们在思想中意识到国家中的公正内涵的重要含义,同时在自己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可以秉承公正的准则,要在思想上明确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明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发展的活力,和青年人的综合素质是分不开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培育大学生的正确公正观对于其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命运紧密相连,在新时代中,对于大学生的公正观也有新的目标和要求:第一,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的同时不可以伤害他人的利益,要维护社会稳定;第二,在享受自身权益的同时,要尊重他人个人的利益,促进集体和谐发展;第三,在面对自己应付出的义务时,要对贫困者给予适当的扶持,使其获得基本的生存和安全保障。
(一)外因
1.高校公正观培育途径单一
当前在高校的教学中,对大学生的公正观内容的培养途径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通过公共课的教育,主要就是集合在大学生的思政课的教学中,但是思政课的教學中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们在下面被动接受,这样学生们思维根本没有跟随着教师的步伐走。同时在大学生阶段,和学生们利益比较密切的就是一些评奖评优的工作。班级中的导员总是强调要做到公正公开,但是依旧有一些学校中的导员没有按照公平的原则选举。同样在校园中举办活动比赛,基本上就是在官网中发布通知,将比赛中的规则告知学生,但是具体的操作中还是会有舞弊的现象出现。通过这样情况的产生可以看出,高校中很多公平公正都是仅限于在口头上,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就会出现不公正的情况。长此以来,公正就成为了学生们之间敏感的话题。有些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公正对待他人,但是自己在实际的行动中却没有将自己的话与行为达成一致。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就认为学生的能力也比较差,用成绩来衡量学生。此外,校园里的学生会和社团组织也存在类似现象,学生们感叹学生会和社团组织就是一个小社会,只要和部长搞好关系就可以有捷径。因此,加强大学生公正观培育已经迫在眉睫了,要进行创新教育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观点。
2.大学生基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大学生进行教学管理中,和学生们息息相关的就是评奖评优和助学金的评定,学生们在上学中比较重视这些方面,同样也是影响学生公正观的直接因素。当前在学校中关于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评定学生之间是存在一些争议的,一方面是制度中一些条目没有进行清晰的界定,但是在申请者中间就会存在一些沟通上的变化,学生们有的会认为这其中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同时还影响了受惠者与未受惠者的公正观。另一方面在评定的规则发生变化了之后,却根据一样的规则去评定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学生们也会有不公正的感受。这些都是学校中对于学生的基本管理制度制定的不够完善,在制定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的制度要保证内容公正的同时执行起来同样公正。
(二)内因
由于思想和行为存在偏离,同时现在的生活中对于学生们基本上都是娇生惯养,所以学生们在遇到了挫折和困难包括不公正的待遇后,不能秉承之前的公正观,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能高度一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社会实践经历也较少,不能在脑海中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念,同时在具体的实践中就不能将心中的想法作为行动的指引,实现知行合一的状态。同时很多学生们在现在学习和工作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再加上社会中不同声音的出现,就会让学生们心中产生不公正的感受。
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定性,[4]对于大学生而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还能为其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为其指明正确的方向。根据伦理学来指导公正观的培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这样可以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公正观。
(一)强化公正的道德价值导向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变化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改革给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发展,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难免会受到社会不公正思维的影响,因此要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加强对大学生公正观培育教育。[5]作为大学生的公正观,就是要让学生树立公平正义的观念,要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将公正观作为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进行实践,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不要去做不公正的事情,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做到公平公正。
(二)提升高校公正观教学与管理的融入度
高校中要将提升大学生的公正观作为重要的工作去做,要将高校打造成培育学生公正观的主要阵地,要建立符合学生情况的教育管理制度并不断进行创新完善。首要做的就是要将大学生的公正观培育工作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思政课的公正观教学渗透。课程安排应该着力彰显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中讲的理论和实际中的校园活动进行相结合,只有让学生们先在理论层面达到认知,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加深自己的理解。高校的校园活动中要不断宣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公正观,让学生们理解其中的内涵和重要性。
(三)大学生参与到公正观的学习中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学习的能力和意识。首先自己就要深刻学习马克思公正观中的重要内涵和意义,要在自己的言行中将此作为自己的指导。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参与学校中举办的关于公正观的活动,有利于学生们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大家可以共同讨论关于公正观的话题,可以针对一些社会中比较热点的话题进行讨论,讨论中各自谈一谈理解和领悟。这对于学生们提升公正观是非常必要的。
在马克思伦理学的基础上,培育大学生的公正观,需要学校、教师、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進行提高。学生们要在思政的课堂中学习公正观的核心概念,同时在平时的行为中可以修正自己的行为,让自己树立正确的公正观。
[ 参 考 文 献 ]
[1]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广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高端论坛综述[J].齐鲁学刊,2018(3):159-160.
[2]迟文.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野下道德法律化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13.
[3]吴振峰.公民道德品质培育的基本途径[J].理论观察,2015(9):28-30.
[4]陈泽环,谢伏华.论中国特色伦理学话语体系的构建[J].伦理学研究,2017(1).
[5]杨豹.罗国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价值观及其当代意义[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