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帮立
还没到晚秋,风里已加进了刀子。哑巴下到刺骨的河里,把沤熟的红麻捞上岸,狠狠地剥着,三根四根一起,利箭般射出,麻屎顺着他的手指缝往下冒。老天爷,你要晴起来啊,我要晒麻杆。哑巴祈祷着。
天,一冻就晴,太阳清清朗朗地挂在了白露河畔的蓝天上。哑巴把麻杆一小捆一小捆地立起来,很快,风干到芯。这个时候,大壮家的那个女人,在皮带抽打声里,由杀猪般的嚎叫,到哭爹喊娘,再到哽咽抽泣,现在,没有声音了。哑巴亲眼看到大壮把外面跑来的一个疯女人一脚踹倒滚下河埂高坡,扛到屋里关死了门。大壮是个打遍两岸无敌手的家伙。
月黑风高的夜晚,大壮两间茅草房着了火。哑巴把麻杆一捆捆靠在土坯墙上,一把火点着,麻绒像炮引子,火苗轰隆隆地上了房顶。大壮叽哇喊叫着光着屁股跑了出来。哑巴冲进屋,三下五除二砍断床上的绳索,把气息奄奄、一丝不挂、伤痕累累的疯女人背起来就跑。
哑巴从西河湾村消失了。几年后,西河湾的人开始外出打工,有人在夏日城市巷道里,遇见了一个衣衫不整正从垃圾箱掏垃圾的男人,咋看咋像哑巴。哑巴,那人喊了一声。这男人缩胳膊抬头机警地看他一眼,提起鼓鼓囊囊的蛇皮袋,背起树荫里一个穿着整齐的小男孩跑远了。哑巴的身边,已没有了那个疯女人。是的,还原那段时光,疯女人已走丢。哑巴背着疯女人生下来的小男孩,边拾破烂,边四处找,只要打听到哪有神经病女人,他日夜兼程奔过去。花开花落,几个春秋,再也没找到。
又过了两三年吧,哑巴在一所学校门前拾到了一个手提包。秋雨密密麻麻,人们匆匆忙忙,落叶匍匐一地,不是拾破烂的,很难发现花池沿下有手提包。小男孩坐在屋檐下,哑巴撑把破伞站在雨中等,花池里的一株桂花树,幽香渐渐浓郁。一个骑电瓶车的人慌慌张张地赶过来,她是这所名校的老师。给钱,哑巴不要。老师把父子俩领到学校食堂里,让师傅做了两碗牛肉烩面,看着父子俩狼吞虎咽。
这是在坚持道德底线啊,尤其发生在一个残疾人身上,更是难能可贵,这是多么生动的活教材啊!女老师向她旁边的同事感叹着,就是可怜这孩子,上不了学,哪来的前途?啞巴听完最后一句话,挑起的面条,在空中荡悠半天不知道往嘴里送了。
哑巴带着儿子回到西河湾。哑巴还真攒了钱。哑巴盖了两小间砖瓦房,支起了灶台,还做了个书桌。哑巴起早做熟饭,父子俩吃完,哑巴骑着破自行车把儿子送到学校。放学铃声响起时,哑巴准时守在校门口,在别的孩子的眼羡里,举着棒棒糖朝着他儿子挥舞。村里女人跟男人吵架,竟然说出了“你连那哑巴都不如”的话。
不过,村里人隐隐约约有了担心。哑巴的儿子是大壮的,你看那鼻子那眼,像是大壮一个模子刻下来的。害人精大壮要是从牢里出来了,还不知道会生出啥事来呢。
果然,大壮出来后,风风火火地来找哑巴要儿子。哑巴正在挖小菜园,一铁锹投了过去,要不是大壮跑得快,差一点儿把他后脚跟砍下来。
孩子上五年级那年,吃住在中心学校,每个周末爸爸会准时来接他。这次却例外了。儿子摸到星星出齐回到家,爸爸躺在床上热泪滚滚,血,把长长的头发凝结在了头皮上。谁干的?气在儿子喉咙翻滚着。哑巴紧紧地咬着牙闭着眼。等哑巴能下床的时候,整个人傻掉了——尿尿不知道背人了。四乡八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孩子在四处找他不知道归家的爹。
这孩子渐渐长大了,仁义孝顺能干,有人给他说媒了。
一个飘雪的早上,村里为几代人接过生的百岁老人,多日不语突然说话了,哑巴夜里跳河死了,我没拦住他。怨媒人回话没背他:小孩没啥说的,傻爹是个累赘,不同意。他不想拖累儿子了。我这一辈子啊,就接生了一个阴阳人。哑巴生下来,长着小蛋蛋,没长小鸡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