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王 玺
清苑区属河北省保定市,是“宋太祖故里、地道战之乡”,总面积867平方公里,人口69万,辖9乡9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清苑区位优越,紧邻雄安,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区域,地处对接和服务雄安新区的最前沿。
日前,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区长王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清苑区政府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用创新思维引领现代化农业道路。
王涛说,清苑区政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突出园区创建,强化品牌效应,在稳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让来清苑观光旅游的人们一览农业大区新农村建设的良好风貌。
那么,作为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清苑区是如何在短短几年间获得诸多荣誉?又是如何让老百姓收入增一增的呢?在现代化农业道路上,清苑区又采取了哪些新举措、新路径?
中国是农业大国,而非农业强国,农业生产仍然以传统生产模式为主,传统耕种只能凭经验施肥灌溉,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构成严重威胁,对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基于此,清苑利用实时、动态的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快速、多维、多尺度的果蔬信息实时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农田的智能灌溉、智能施肥与智能喷药等自动控制,打造智慧农业益处多多,能够有效避免传统农业的弊端。
清苑雨农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位于保定市清苑区白团乡佳禾现代农业园区,占地300亩,建有环控型Venlo型玻璃温室1栋,大空间无土栽培专用日光温室6栋,屋面半开型薄膜联栋温室1栋,水肥控制中心1个,信息控制中心1个。
在清苑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驿站专家团队以河北雨农灌溉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为核心基地,通过现代无土栽培技术,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装备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全面打造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科技应用广泛、经营主体明确、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高标准设施无土种植基地,辐射带动清苑区全域乃至保定市全市设施农业和西甜瓜产业的快速发展。
该驿站构建的现代智慧农业设施,其环境调控系统全部由智控中心负责,智能水肥集中控制通过物联网+农业系统,满足植株精准、全面、适宜的水分和养分需求。从新品种展示、优质种苗繁育、精准水肥系统、轻简化生产、无土栽培技术、到可追溯系统等,雨农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的物联网覆盖率达到85%以上。
雨农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内所有水、肥、热控制系统均在中央控制中心统一调度,为节水农业提供了样板,为无土栽培西甜瓜、草莓、蔬菜的生产提供了精准有效的水肥供应。该驿站已成为集现代农业技术研发、教学实习、科普培训、示范推广、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充分体现了农业的现代化、智能化。
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培育农业品牌有利于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增强风险抵抗能力。
清苑区为做大做强本地特色农产品产业,重点打造有“清苑西瓜”、“清苑地道战”两个区域公用品牌。宏泽现代农业园区有绿色甘薯种植基地1700多亩,凭借“地道战”这一响亮的品牌,取得了高度的市场认可。如今,其已建成34000m2的现代化甘薯深加工厂区,拥有年产6000吨淀粉、粉条的生产能力,可消化35000吨红薯,年产值达2900万元。
宏泽现代农业园区继续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品牌建设,借助创业产业思维逻辑,不仅打造自身红薯粉条,还整合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与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发挥品牌优势走现代化兴农路径。
清苑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文利表示,农业绿色发展、可循环发展,是打造现代化农业体系的重要指导理念。清苑区农业农村局坚持深化改革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绿色、可循环发展,不断探索新型的高质量农业发展道路。
深入田间地头践行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清苑区今年推广缓控释肥、水溶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17万亩,化肥减量600吨(折纯),高效地完成了化肥减量增效的任务目标。为减少污染,在农田做好地膜回收工作,并推广厚度0.01以上易回收的地膜、可降解地膜等措施减少白色垃圾。
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清苑区抓好秸秆综合利用, 大力推广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确保从源头上杜绝焚烧秸秆,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综合利用秸秆实现农业可循环发展。上半年,清苑区推进农业可持续循环发展,还积极推广秸秆还田、种植食用菌等技术,共收集小麦秸秆4000余吨,小麦秸秆还田48.9万亩,玉米秸秆还田46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6%以上。
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清苑按照“一场一策一方案”对524个规模养殖场畜禽养殖粪污进行改造提升,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以清苑的双丰牧业有限公司为例,奶牛存栏1050头,年产生鲜乳约7154吨,日均产奶约19.6吨,年产值2503万元,连续三届被评为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连续八年被河北省DHI中心评为先进单位。除了产能优势,更值得一提的是双丰牧业实现了粪污的资源化利用,以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畜牧养殖可循环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增产增收。牛粪干湿分离后,以干粪填充奶牛卧床,改变了传统卧床模式,提高了奶牛生存环境的舒适度,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养牛的污物通过三级沉淀和氧化塘处理后灌溉农田,即增加粮食作物的产量,又减少了农田化肥的使用量,在这种可循环模式的带动下,周围群众增收400余万元。
现代化农业园区不仅是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也是生态型安全食品的生产基地,更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技术领先、高效开放的现代化农业园区,是各地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清苑现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精品现代农业园区3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
清苑区积极探索传统农业升级转型道路,立足于本地资源开发和主导产业发展的需求, 整合农业资源和优势,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再提升行动,追求高质量发展。
2016年,清苑区政府与天津创世生态景观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好梦林水项目框架协议,承包清苑区西林水村3500亩土地打造好梦林水特色小镇。
好梦林水园区总投资约11.3亿元,以农业为基底,以吃、住、行、游、购、娱为内容,建有清林牧场区、公共活动区、基础粮食供应区、花花世界交流区、儿童娱乐区、四方街创意区、民宿部落区、文体体验区和森林养生区等9大功能体验区,为久居城市的人们打造高品质的乡村慢生活。这一项目的落地,效益真实可见,为清苑区带来了商业商机、吸引了创客、及其他相关配套服务企业几十家。
如今走进西林水村,记者首先看到的就是一排排坐落有致的小别墅和干净整洁的街道。西林水村村支书孙国民说,有了现代化农业园区,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便能就业。这个项目给西林水村带来了500多个就业岗位,另外,每个村民还会分到16平米的小吃一条街的店铺,可以自己做生意,也可以外包别人统一经营,获得分红收入,项目建成后受益最多的还是村民。
在2017年,也就是“好梦林水”落地西林水村的一年后,西林水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观好梦林水展馆
如今我国很多传统重化工行业已经走入增速放缓的衰退期,经济稳增长急需发掘新的增长点,新常态下农业如何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清苑区积极尝试勇于探索,为传统农业赋能,以创新引领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让农业焕发出不一样的新活力。
据介绍,清苑全区耕地面积79.8万亩,农业总产值58.3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26.3%,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区。同时,清苑区是全国蔬菜产业重点示范县、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首批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和全国首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近年来,五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两次荣获河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清苑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