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帆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我深以为然。在我走到人生的岔路口时,我常常瞻前顾后,有的路脚印横杂,有的路却无人问津,不同的选择凝结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与生活经验———路在脚下,予忖度之。
记得在《闻香识女人》中,中校最后那番振聾发聩的演讲中提到,我总是清楚该走哪条路,但我不走,因为它太难了,若有人选择了那条有原则的路,我们应当支持他。在前途与原则的抉择中,我们可喜地看见有人选择了坚持原则,忠于内心。出于一颗良善的心,他的权衡无疑显得高尚,具有深刻的警世意味。毕竟浮华名利,熙熙攘攘,守得内心方寸已是不易,更何况恬然自适、安之若素呢?
权衡,它是麻烦的,同时也是辛苦的。在人的理性与感性的斗争中,人的理性似乎总要矮上三分。但思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能力,守得灵台清明,冷静地思索“生存还是毁灭”,这恰恰是人类的尊严与价值。思维的火花在刹那闪现,将溺于无用的激情中的挣扎者救起,同时垒起一座九尺莲台———台上是我们躁动不安的心,台下是我们全部的知识与情感。当颦儿嘶哑着说出“我为的是我的心”后魂归九天,她便将自己的一生都审视了个透彻。对功名利禄她弃绝不顾,“若爱恋,便一心去爱恋”,一身风流弱柳拂风人比花娇。
这是思索的魅力,我深深为之着迷。相较于忖度他人,我们更该做的还是忖度自己。在大大小小的选择组成的人生答卷上,或涂涂改改,或一笔勾销,或增删减补,留下的都是我们在不同时刻的想法。如今的我们回望过去,几十年后的我们回望现在,或许会摇头叹息、会心一笑,也会捶胸顿足、懊悔不已,那也只是证明了我们的成长与经验的累积。生命实在太需要权衡了,我们要决定究竟是向南还是向北,不是为了功成名就彪炳千古,而是为了在回首时少几分遗憾,在死前的走马灯中满足地喟叹:“我这一辈子活得真值。”
中校说,探戈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不用担心错步,可尽管去跳。人生不是这样。有时候我们以为平平无奇的一天,多年后可能发现正是它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指引着我们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他人之心,予忖度之,为的是不辜负;吾辈之心,予忖度之,“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教师点评
作者取了个巧,开篇即借苏格拉底的话指出权衡的重要性,至于权衡之后的结果,可以不必强求,由此将“权衡”化作对人生的仔细思量来深入分析。作者借助对个体生命的强烈感受,使理性分析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但又时时围绕材料中心写作。(顾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