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电视新闻更具节奏美

2019-08-12 02:35胡梦飞
新闻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节奏感电视新闻稿件

胡梦飞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奏美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1]何为节奏?简单理解,就是有规律的重复。无论是人的呼吸、时钟的摆动,还是舞蹈、音乐、诗文,天地之间,岁时之序,草木之长,禽鸟之鸣,无不含有一定节奏。

相较于语言的节奏、音乐的节奏,电视新闻作品节奏美的产生则是具有多种节奏形式的音画等诸多视听元素的综合运用。如何扣住荧屏前观众的心弦,令其不感觉佶屈聱牙,情趣索然,并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寓教于乐”的效果,这就要求电视新闻不能只满足于灌输式的生硬的平铺直叙,而是应追求富于律动美的节奏感。

如何使电视新闻更具节奏美?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视新闻要素自身的节奏问题

电视是一种复合的传播体系,与其他传播体系相比,它的优势就在于融合了多种传播符号于一体,如声、光、色等。首先就需要我们在采编过程中让电视各元素自身具备节奏美。

(一)营造视听画面的节奏感

电视是时间的艺术,它是用连续的画面,以时间顺序来结构事件即反映出其过程的流动。在画面的拍摄上,在明确镜头指向性意义后,可将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有机结合。在画面的使用上,“画面组接的长与短、快与慢相似于语法中的逗号、顿号、分号和句号的作用,长镜头在语感上相似于分号或句号;短镜头相似于逗号、顿号。一个镜头使用的时间越短,节奏越快;画面停留时间越长,节奏越慢。”[2]在画面的编辑中,合理的镜头剪辑有利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新闻片的节奏效果,使观众能较长时间保持新鲜的节奏感。

(二)锤炼解说词的节奏感

电视新闻是“以视为主,视听结合”的传播媒介,画面是形,解说词是魂,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准确、生动地表述新闻意义。我们要注重解说词的形式美感和听觉美感。在用词上,提倡“口语化”的表达;在造句上,长短句相结合,同时注意用字、用词、用句的平仄与押韵。这样不仅让播音员解说起来顺畅自如,琅琅上口,也让观众听起来铿锵入耳,更加入脑入心。但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节奏而制造节奏,主旨还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新闻的主题和思想。

(三)斟酌声音系统的节奏感

从声音层面考虑,同期声和解说两种声音状态交替变化,可避免在单位时间里声音素材过于单一和呆板,缓解观众听觉疲劳,为叙事创造出富有变化的节奏感。

1、同期声的创造和使用

同期声,即为现场声,录自于现实生活当中,来自于人和自然发出的声音。首先要积极创造条件,善于引导受访者或用镜头记录下能够凸显采访对象性格特征、个性鲜明的同期声。其次,同期声的使用量,要做到既不忽略,也不滥用,就是在众多的同期声中选取典型、扼要、生动、最能凸显人物性格、反映事件特点和本质的同期声。正如凤凰卫视采访总监吕宁思曾说,“记者必须有能力从被访人洋洋洒洒、慷慨激昂,动辄二十分钟或者半个小时的言谈中提取二十秒钟的几句话,作为同期声引用语。”[3]

2、解说词的配音和演播室的出镜

提高电视新闻配音质量,能为受众带来良好的视听感受,增强稿件的感染力,更为提升稿件节奏感起到促进作用。首先在解说词的配音上,配音人员要加深对稿件内容的理解,灵活应用语音、气息、咬字、情感、停连、重音等技巧,实现稿件的二次创作,突出新闻主题。

在演播室口播新闻方面,面对单条新闻稿件,主持人要像侦探一样留心细节、抓取细节,并通过语言、手势、姿态、表情,让新闻和观众之间有一种潜在的交流感。无疑,主持人对这些细节的关照影响着电视新闻的节奏。

另外,主持人要以编辑的视角串联新闻,深入了解整档新闻的前后顺序,提炼上下文之间内在的线索,这样在播报的时候能够给受众一脉相承之感。但这种方式需要主持人用更多时间和心力来锤炼演播室的出镜语态。

3、电视新闻节目中的音乐与特效声音

音乐和声音特效在改变电视新闻节奏中有“妙用”。通过特效声音可以有效转移观众的注意力,同时避免每条新闻转变之间的生硬。另外,在节目包装中,片头、预告、片花和片尾制作中音效的使用也有效提升了整档节目的可看性。主观音乐是表达创作者主观情绪的一种手段,如果需要提升情感与情绪,可以适当加入音乐,但音乐使用的“质”和“量”,需要创作者在实践中考量,斟酌使用。

二、电视新闻的内外节奏

如今在一屏转多屏传播的融媒体时代,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很难从头到尾一直把节目看完。因此,如何在观众最能集中注意力的那几分钟时间里向其有效传播信息,就需要我们利用各新闻要素的分配产生合理合情的变化,合理安排各元素,创造叙述的节奏感。

“电视新闻节奏美的最高形式是韵律之美。”[4]这种美体现为整档电视新闻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的和谐统一。具体分为两个方面:

(一)内部节奏:各要素的合理搭配

如果把电视新闻比作一盘菜,那画面、声音、字幕、图表、动画乃至电视特技等原材料的搭配极其讲究。内部节奏就是电视新闻的这些“原材料”的合理搭配,表达的观点、思想、现象有发展变化的快慢及运动节拍。

1、解说词与画面须有机配合

电视新闻画面与解说完美结合,才能深受观众喜爱。产生节奏美则讲究声画合一,就是指解说词和画面自然配合,有怎样的解说,就有与之相匹配的动作,就有怎样的画面,二者互为补充、互相印證。

电视记者应有的追求是要用指向性很强的画面清晰、明了地传达信息,解说词与画面能够形成呼应,尽量少用万能画面,也不用杂乱无章的镜头来混淆表达的信息,避免声画两张皮情况的出现。此外,动画、图表等配合解说形式的合理使用对营造叙事节奏也起到良好的作用。

2、同期声和主观声音必须相辅相成

同期声和画面承担着传达现场信息的作用。在主观声音信息中,解说词主要承担介绍背景、事件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直接表达思想、观念以及压缩时空等功能;主观音乐、音响则起到提升情绪、情感的功能。

在电视新闻中,同期声的客观性、现场性、现实性、多义性使其成为报道中的首要声音元素。而同期声和后期的主观声音存在相互协调和配合的关系。这种相互协调与配合不仅在形式上构成变化,形成錯落有致的节奏,更重要的是在信息的相互补充上能够发挥各自的长处和特点。

(二)外部节奏:长短结合、有续有断、不拘一格

每档电视节目由不同的新闻稿件组成,其时间长短不一,电视新闻的外部节奏就表现在长消息短消息的搭配等方面。外部节奏随内部节奏的变化而变化,而如何做到内外节奏的统一,这就需要编辑在编排新闻时进行顿挫有致、回环往复的艺术处理。

1、长短结合

我们可以通过电视新闻的长短来营造新闻节目的节奏感。长消息长则几分钟,短消息短则几十秒,如果将多条长消息编辑在一起播发,那么观众的注意力很容易出现疲劳。所以电视新闻要根据新闻的时长等进行搭配,达到令观众收看时心中有和谐平衡的感觉。但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刻意打造“长短”结合,编辑需要根据新闻价值的大小来决定稿件的长短。

2、有续有断

在新闻稿件的编排时要以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原则,注重内容的逻辑性。“续”是稿件与稿件、层次与层次、段与段要有连贯性;“断”则表现为某一事件的发展主题集中,不拖泥带水。第28届中国新闻奖电视编排类一等奖获奖作品2017年12月27日《宁波新闻》就让人们看到了这档专题报道编排的节奏之美。该期节目围绕“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成为全球首个10亿吨大港”这一里程碑事件,30分钟的节目创新编排,通过事件、解读、背景、访谈、点评、人物特写、连线等多种电视传播手段,多维度解读这个世界航运史上的大事件,节目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衔接流畅,节奏紧凑,现场报道一气呵成,深刻诠释“10亿吨”的深远影响。

3、不拘一格

在具体编辑过程中,要让整档新闻更具节奏美,则需要编辑乃至整个主创团队不拘一格,创新表达方式。如灵活运用片花,这种方式可以消减观众长时间接受信息带来的疲惫感。此外,主持人位置的变化、播音室背景的转换、小窗口设置、关键字的闪现,与微博微信客户端的即时互动等,都可以作为增加电视新闻节奏感的有效技术手段。当然,诸多方式的灵活运用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整档新闻节目的总体思路。

综上所述,不管是同期声的创造、选择、串联,还是画面、声音、音效等多种表达元素的搭配,或是整档新闻的编排,都需要用心营造节奏,而这其中的每一项都离不开编辑记者一次次的精心选择,其考量的是记者编辑的功底。

笔者认为,要让新闻具有节奏之美,根本还在于新闻工作者苦练内功,不断培养自己的编辑意识,提高对稿件的宏观把控能力,不拘一格,敢于创新。我们要不断锤炼好“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有节奏美的作品,这样才能做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注释:

[1]朱光潜.谈美书简[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54-55.

[2]吴乃华.说说电视新闻的镜头节奏[J].电视传播,2001(05):80.

[3]吕宁思.凤凰卫视新闻总监手记[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147.

[4]章丽君,试论电视新闻的节奏美[J].电视研究,1995(11):45.

(作者单位:池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节奏感电视新闻稿件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我的问题③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陈道明越俎代庖
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