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不是目的,是手段

2019-08-12 07:42刘琳琳谢怡雪张羽玲陈一军
印刷工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印刷业印刷工厂

文/刘琳琳 谢怡雪 张羽玲 陈一军

近年来,“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服务”等字眼频繁出现在印刷行业,为我们勾勒着美好未来,而这样的勾勒让我们不由深思,“智能”到底是什么,印刷行业应该怎样进行智能化建设?

印刷业智能化的远与近

作为首部《中国印刷业智能化发展报告》的执笔者,笔者频频获邀在各种活动中解读白皮书,深感印刷行业对于智能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通过调研发现,除了在2018年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上做过分享的鹤山雅图仕,还有不少印刷企业在智能化的道路上默默实践——青岛东彩、上海豪门、昆山科望等一批中型印刷企业“船小好调头”,行动迅速,按照自身的水平和规划,已然开始探索智能印厂的建设:裕同、贤俊龙、劲嘉、中荣等龙头企业亦积极参与智能化建设的研讨,寻找建设方案,加入到智能化建设的大军中。在今年4月召开的PRINT CHINA 2019上,越来越多的设备供应商亦展示了其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然而,一万个人眼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对产业新发展的内涵认知还存在各种观点。例如在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一次讨论会上,来自企业和高校的行业专家就“自动化”的概念争论不休,企业认为只有达到无人工厂的程度才算是真正的自动化,而高校专家则持有不同的理解,认为无人工厂是自动化的最高级别,但自动化也包含局部的自动生产或柔性生产。而针对智能化建设,有的企业过于乐观,只进行了初步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购置了单一新设备,抑或是新迁建了“漂亮”的工厂车间,就自诩建成了智能印厂,实现了智能制造。也有的企业认为,目前中国印刷企业生产水平还很落后,距离想像中的完全实现自动化生产、无人化工厂还很遥远,智能化建设不现实,智能制造遥不可及。但是更多的企业在观望,在思考,在等待,在寻找。

研讨获真知,实践促发展

智能化建设是印刷业全新的课题和实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遵循。目前,我国印刷业智能化发展整体处于破题、探索和起步阶段,虽然各企业都急于向智能化的方向转型,但苦于没有统一的建设路径和方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发动全行业力量进行分析和解决。

初春乍寒,万物复苏。在2月的最后一天,群英聚贤西湖之畔,一场名为“西湖论道”的关于印刷包装业智能化建设的研讨会在杭州科雷举行。行业内的知名专家、学者,以闭门会议的形式梳理印刷智能制造优秀解决方案,并就智能化建设的热点问题、共性难题展开了深入分析和讨论,从而以一种创新的模式组建行业高端智库,对印刷业智能化建设模式进行系统分析、深入思考,解决行业发展瓶颈问题,务实推进智能化建设落地,从而更加系统地推进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智能制造,标准先行。作为推动智能化建设的先头兵,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了智能制造标准的制定工作,在天津、北京、东莞、杭州、西安,一场场关于《智能印刷工厂参考模型》《智能印刷工厂构建规范与指南》《印刷智能工厂制造执行系统(MES)功能体系结构》等标准制定的研讨会紧锣密鼓地召开,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知名企业的负责人、高等院校的学者。大家在起草组的会议讨论中踊跃发言、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与认识,为印刷行业的智能化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最强烧脑,一种全新的标准制定模式,在行业转型升级研讨会中逐步成型。

智能化建设下的冷思考

智能化建设属于系统工程,需要印刷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共建。一方面,受产能相对过剩、成本持续上升、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的制约,产业链上下游内生动力不强,造血不足;另一方面,尽管产业整体规模较大,但对外软硬件市场需求相对较小且增长缓慢,输血不畅。生态体系链条破碎,是制约印刷业推进智能化发展的主要短板。

到目前为止,我国印刷企业基本实现机械化,进入自动化时代,企业生产流程局部实现了信息化,但多数尚未达到互联互通。部分大中型印刷企业较早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引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客户管理系统(CRM)等,购置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发展智能物流,具备了实现智能化的良好基础。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设备陈旧,管理方式粗放,智能化建设基础较弱。而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印刷业仍将处于自动化的转型期,信息化的普及期,以及智能化的示范期,阶梯性共生现象将会长期存在。

智能化建设在印刷行业的落脚点是智能工厂的构建,相对应地,通过工厂的智能程度可以反映智能化的层级。智能印刷工厂是以印刷产品全生命周期制造为主线,通过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虚拟化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实现纵向、横向和端到端的信息互联,优质、高产、低消耗的灵活生产,建立基于工业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智能生产模式。

从目前所调研的国内印刷企业现状来看,可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工厂的企业少之又少,可以说几乎不存在。智能化等级较高的大型企业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决策管控解决方案或运营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转型不够理想的企业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要依赖进口或方案提供商,同时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各行其道,集成度有待加强。此外,部分企业对智能工厂建设的理解存在误区,其过分注重高端生产装备,视无人车间为智能工厂,将自动化等同于智能化,忽视了精益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等的基础性作用。

漫漫长路,砥砺前行

智能工厂的搭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企业流程的标准化起步,到基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数字化、生产制造系统与经营管理系统集成的网络化,最后则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设备或系统可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的智能化生产方式。

在进行智能工厂的建设时,我们必须意识到智能化并不是企业发展的终点,而是企业不断提升周期的一个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今天讨论的智能化很可能成为将来企业的基础能力。智能化不是目的,而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手段,因而企业前进的每一步,都需要脚踏实地,垒实基础。

每一条弯路,其实都是必经之路,绝非终点。

猜你喜欢
印刷业印刷工厂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印刷业未来趋势预测及展望
出版物印刷将是喷墨印刷应用新的爆发领域
2019,印刷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绿色印刷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2013年我国印刷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植物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