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中传播方式与途径的研究

2019-08-11 23:56李尔煜
新西部 2019年6期
关键词:古典传统文化

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传承困难的问题,想要在学校教育中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就得使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甚至营造起一种社会氛围,让学生热衷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最终达到自学自通的效果,进而应用于社会实践,从而极大地促进公序良俗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及现代化的洗礼后,当前如何在年轻一代中传播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纵观目前国内兴起的“国学热”,虽然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但也难免沉渣泛起,良莠不齐。在校园中尤其是大学校园,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活动,传播与振兴传统文化就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校园中传承的困难与问题

文化虽然有多种定义,但从其特征、特性而言,精神性、社会性、集合性仍然是文化最基本的特征。这意味着文化必须从深入人心入手,而且为社会大众广泛认同,才有可能成为文化。我们如果希望某种文化传承下去,就必须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如果只是加强教育,即使使用耳提面命的方法,也是很难达成目标的。因为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并不一定能起到传承的作用,而是必须做到深入大众的生活与灵魂,才有可能形成某种被大众所接受的文化环境,进而达到传承的目的。

当代校园中,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

1、青少年更接受西方文化的浸入式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感兴趣。

现在,青少年生活环境中充斥着大量域外输入文化,从音乐、电游、动漫、影视作品到服装服饰等流行文化,别说传统文化无法赢得一席之地,就是国产文化時常也难以与之抗衡。青少年以嘻哈说唱、重金属音乐、酷图T恤、彩发、炫彩美甲、纹身贴纸为时尚,除了欧美文化的影响,“韩流日潮”也以更猛烈的势头侵入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连“节事文化”都日益萧颓,反而是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愚人节、感恩节这些“洋节日”,在青少年中更加流行。其实现在的父亲节、母亲节也是西方设定的,我们的传统节日似乎只剩下了休假的实惠和吃的外壳。

2、不良的传播媒介,导致似是而非的文化传播。

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电子游戏、玄幻小说、穿越小说,正在误导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一些貌似古典实则现代、非中非西、浅薄浮躁的思想意识正通过这些作品悄然毒化着青少年的心灵,甚至其cosplay的服装服饰在青少年中也十分流行。很多迷恋这种网游、小说作品的青年居然以为自己在学习传统文化。

3、古文、古诗词很少被传诵、引用,自造的网络用语、表情包更易传播。

“喜大普奔”、“人艰不拆”、“蓝瘦香菇”,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些词汇短语流行一时,而且深受青年人的喜爱。其实这些含义不明、读音拗口的词汇很难长久传播,一段时间之后就会销声匿迹。但是,由于网络受众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古怪新奇的东西总是容易受到大众追捧,高雅文化则曲高和寡,乏人问津。此外,中英文混搭也成了一种时髦,“你get到了吗”、“hold 住”、“C位”,还有几乎能替代一切的表情包。网络的发展让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越来越简单直白,与人聊天引用古诗词似乎越来越不合时宜。汉语言正在慢慢地失去纯洁性,传统文化中那些蕴涵着委婉曲折的情感却又言简意赅的美丽诗句,以及充满真知灼见的名言警句,正在年轻一代中被慢慢遗忘。

4、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的个人品德要求,与当代流行文化很难接轨。

古人从小培养“温良恭俭让”的仪行风度,当代青年则从小被要求具备竞争意识,凡事都讲究抢占先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传统文化讲究淡薄名利、宁静致远,当代文化追求发财致富、物质第一。所以,在公共网络空间、公共场所中,相互礼让不常见,更多的是一言不合就开骂开打。在当代流行文化中,很少见到优雅含蓄,更多的是炫富显富。

行之有效的传播途径

由于存在以上的问题和困难,想要在学校教育中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就得使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希望能通过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慢慢改变年轻一代,为建立公序良俗、匡正世风做出努力。

1、读本的学习

要想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教师亲自选择古典诗词、古代散文,编成一本辅助教材读本,是很有必要的。每位教师擅长讲解的内容,欣赏的风格情调,可能有很大差别,如果是自己喜爱的作品,讲起来得心应手、神采飞扬,感染力也会超出寻常,更容易打动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古典读本可以穿插在正常教学之中,每周学习一至两次,用轻松愉快、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讲解的过程中,注意历史背景的延伸介绍,并与当下现实社会生活相联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从而达到传承优秀文化的目的。读本的学习,为之后的教学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

2、诗词古文的朗诵活动

在学习读本激发了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古诗词或古文朗诵比赛活动。朗诵原本是诗词、古文的学习常态,古人用“沉浸浓郁,含英咀华”[1]来形容文学作品的文辞之美。无论是原本用于歌唱、韵律悠然的诗词,还是讲究抑扬顿挫、风神摇曳的古文,古人从小是通过大声朗诵来加以学习的。所以在学习了作品的内容、背景之后,让学生开口朗诵,感受含英咀华般的文辞之美是十分重要的。无需死记硬背,只要每天朗诵几遍,那些美丽的句子自然会印在脑海之中。当遇到相类的生活场景、情感情绪时,就会触发读者随口吟咏。组织朗诵比赛可以营造学习古典文学的氛围,提供学习的激励机制。

3、诗词古文赏析竞赛活动

从讲解古典文学作品开始,到通过朗诵使学生熟悉作品,还只是停留在较浅显、相对被动的学习层面上。若想通过学习古典文学作品,真正达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就要设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书本知识学习发展到在亲身实践中学习,组织古文诗词鉴赏竞赛活动是一个不错的媒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古典诗词或散文作品,鼓励个人报名参赛,也可以用团队协作的方式,尽量扩大学生的参与度。由学生自己组织分析讲解的内容,教师从旁稍加启发式指导,以制作PPT的形式,配图、配乐,组织班级观看、评奖,赛后予以物质的或学习成绩的适当奖励。这可以说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一条较好途径,但前两个步骤不可或缺。

4、古装戏剧表演

伴随着影视作品和图文阅读长大的年轻一代,普遍对表演艺术很感兴趣。组织由学生演出、学生观看的古装话剧表演,可以激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够取得课堂学习难以达到的效果,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推广、传播古典优秀文化。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组织演出的话剧,主要以西方及现当代作品居多,以传播中国古典文化为目的的古装话剧表演尚属冷门。这里面存在着两个现实障碍,一是趣味高雅、能真正体现古风古韵、且便于实际操作的剧本难以寻觅。网络上的所谓古装舞台剧多为戏说,即披着古典外衣的现代剧,不仅语言现代,且趣味低俗,从情节组织到角色设定完全没有古典文化的内蕴,有些作品一味插科打诨,试图博人一笑。这种古装剧不仅不能起到传播、弘扬中国古典优秀文化的作用,而且会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误解与误读。二是演出服装需要一定的投入。

北方民族大学预科学院从2000年起开始自编古典文学读本,每年组织各种朗诵、鉴赏比赛活动,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从2015年起开始尝试排练古装剧,首先遭遇到了没有剧本的困难。这样的古装剧要自然而贴切地穿插多首古典诗词,剧中人物及其语言要能体现我国古典文化的特点与实际历史背景,剧本还要便于在设施简陋的学校舞台上演出,具有普遍适用的可操作性。时间上,最好以二三十分钟的短剧为主,方便不同班级、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表演。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写出了完全原创的《凤求凰》《白头吟》《梁山伯与祝英台》《钗头凤》《长门怨》等充满古典文化内蕴的古装剧剧本,每年组织学生演出,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从书本平面学习走向身体力行的立体学习,通过模仿古人的行止坐卧,言谈颦笑,“束带矜庄”,“行端表正”,“容止若思,言辞安定”,[2]从中体会感受古典文化的独特韵味,进而对其精神、思想意识产生影响。目前我們正在寻找合适的途径,把剧本放到网络空间里,公诸同好,免费下载,希望有更多的人、更多的学校参与进来,丰富剧本资源,营造文化环境。

至于服装,根据剧情设定的要求,购买符合历史时代背景的服装,可以通过慢慢积累的方式,逐步扩大表演范围。

组织学生参加古装话剧排练、欣赏古装话剧演出,不仅能拓宽他们的历史文化知识视野,更能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优秀的古典艺术作品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启迪和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生活态度。通过这一艺术活动,可以使学生从“二次元”回到现实,在盲目追捧时尚的庸俗文化中呼吸一缕新鲜空气,同时起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的良好作用。

5、传承古典文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教出好学生,必须得有好老师。如果教师是傲慢的,自以为掌握了知识,就可以左右学生,其教学可能是失败的。网络时代打破了获得知识、信息的所有物理限制,知识的传播变得异常迅速、简易,类似映雪囊萤、凿壁借光之类的读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知识更新速度可能会超过教师,所以整合知识的能力变得更为重要。如何解释好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区分“精华”与“糟粕”,如何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对接,比单纯的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要重要得多。[3]

此外,教师必须身体力行,尽可能地展现出熟习古典文化之后该有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平,才能起到榜样引领作用。待人接物温文尔雅,“泰而不骄”,[4]真诚善良,即使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也以帮助学生成长为目的,不姑息,也不搞人身攻击,就事论事,以理服人,充分表现出传统文化的“仁人君子”之风。

结 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青年人在其全部的学校教育生涯中也未必能尽其万一,所以学校教育只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甚至营造起一种社会氛围,让学生热衷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最终达到自学自通的效果,进而应用于社会实践,就能够极大地促进公序良俗的建立与发展。

注释

[1]出自唐·韩愈《进学解》.

[2]语出《千字文》.

[3]本文作者另外著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当代文化背景下的传播与继承问题研究》一文,讨论这一问题.

[4]语出《论语·子路》.

作者简介

李尔煜 北方民族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古典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少年力斗传统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轻古典风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