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接合部已经成为城市与乡村两类性质不同区域之间的“激烈交锋”区域,各类思潮的激烈震荡使城乡接合部学校教育出现了种种新的变数。我校于2018年3月进行了《城乡接合部学校学生学习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专题研究,现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乡接合;心理;调查
一、 调查结果分析
当前城乡接合部学生的心理状况及特点
(一)
学生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良
调查结果显示:31%的学生自我掌控力较好;28%的学生须在外力的督促下学习;41%的学生缺少主动战胜困难的毅力。34%的学生晚上能主动写作业;25%的学生晚上在看电视;41%的学生晚上要么玩手机,要么出去玩耍。究其原因,一是与学校教育有关。二是家庭教育跟不上。许多家长把教育的责任一味推给学校,也缺少教育的方法,对教育的长期性认识不足,缺少耐心,记起了管一管,过后视而不见。
(二) 学习自信心缺失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可看出,34%的学生渴望学好,对自己有信心;21%的学生学习自信心中等;45%的学生缺少自信心,一味处于混日子的状态,有相当部分学生认为:家长对自己的学习愿望很小,在家中对自己的学习很少过问,只要求自己在学校顺利长大就可以了。这一情况,确实也客观存在,在相当多的城乡接合部,家长观念滞后,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当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部分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的家长将自己的孩子转入城市学校,导致城乡接合部学校生源质量下降,学校教师教学信心也随之下降,认为怎么教都教不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些不良的教学行为,也对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的养成造成一定影响。
(三) 学习目的肤浅,缺少学习动力
调查问卷显示:有36%的学生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的,对比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以及对学生本人的了解,23%的学生学习想法很肤浅;有41%的学生认为学习是没有意义的事,是迫不得已才来学校的。目标引领行动,没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导致学习动力不足。调查结果显示,39%的学生不用督促,会主动学习,35%的学生不督促,极少主动学习,26%的学生没有督促,纯粹不会学习。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肤浅的学习目的令人担忧:要么是只要认两个字,以后能够正常交流就行,要么是成绩好坏并不影响自己将来的事业。
二、
当前城乡接合部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一) 成因分析
1. 家庭教育的影响
城乡接合部学校的家长,当年由于当地教育落后,受教育较少,教育观念落后,在城市扩展的过程中,几乎都变为失地农民,靠打工为生,自己当初没有尝到教育的甜头,对子女通过学习走出去的期望值很小。还有部分家长外出打工,学生长期处于缺少关爱的生活环境中,一般表现为随心所欲,自我约束力不强,缺乏吃苦精神,安于现状,乐于享受。
2. 应试教育的影响
尽管现在当地基本实现了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小升初直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比比皆是,教师要排队,学生要排名,导致一线教师,疲于奔命,挖空心思提高成绩,长期的“唯成绩论”,淡化了育人教育,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生的厌学情绪增长,师生矛盾日系明显。
3. 价值观念的影响
城市扩展中,大量“拆二代”的出现,一夜暴富,让许多家长的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读书无用,金钱至上”思想也在城乡接合部家长中日趋明显,家长开豪车,住楼房,披金戴银,处心积虑扩大财富,这些观念也在深深影响着校园内的学生。
4. 教育改革的影响
各种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高考门槛一降再降,某种程度上圆了每一个学生的大学梦,增强了学生上大学的自信心。但是大学毕业后的就业难,就业率低等现象也接踵而至,家长高成本的投入看不到任何收益,家长供学生上大学的自信心不足。学生受社会及家长观念的影响,对上大学的最终前途感到渺茫,对学习的积极性丧失。
(二) 调研后的相关策略及建议
1. 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重要的是提高家长的自身学习。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优秀的家长,某种程度上,孩子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家长的竞争,我们的社会虽已步入21世纪,但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法还停留在20世纪,要么将教育完全推给学校置之不理,要么就是方法简单粗暴。只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漠视孩子的精神世界等不良家庭教育问题比比皆是。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改变,多了解孩子的特点,多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2.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塑造良好人格
目前,城乡接合部学校受软硬件的影响,思想道德教育依然停留在空洞的说教阶段,缺少实践性,没有紧扣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首先,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堅持开展行为习惯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系列活动,要求学生从一言一行,坐立行走等小事做起。其次利用重大节日,精心策划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自信心。最后,及时发现,宣传有正能量的事,给学生树立榜样,做好示范引领。
3.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评价体系,综合考核学生
学生综合评价尽管已提出多年,但在许多地方,仍停留在纸面,未落到实处,或有评价但评价结果与最终的升学等方面不挂钩,半途而废。“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毕生不懈的追求,也应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最终的追求。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关爱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鼓励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真正做到“你的成长我看得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避免了唯成绩论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
4. 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
学校要充分利用周边的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真正感受文明、诚信、守纪等日常学校所要求的方面是将来社会生存的必备条件。通过进社区,进工厂,让学生广泛讨论谈感想,用现实说教的方法,让他们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提前思考,规划,并意识到好习惯,好品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不自觉的做出改变。
参考文献:
[1]韩笑.中学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陈源生.家校合作理念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赵建荣,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平凉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