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感怀

2019-08-11 23:50刘学禹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先人儿孙郊游

刘学禹

又逢清明。风和日丽,万物复苏。我的心境却难以与眼前这明媚的春光相融——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想起了刚刚去世的奶奶。

自然要去为奶奶扫墓的。到了郊区,不时会见到大人小孩拎着香烛纸钱去祭奠親人。可那些孩子,全无哀色,一个个嬉笑打闹,充满了假日郊游的欢愉。这让我心中平添愁闷,正如漂泊异乡的马致远蓦然见到“小桥流水人家”。

进入墓园,青烟缭绕,时有悲声传来。春日的艳阳却像那些不识愁滋味的顽童,欢快地泼洒着阳光,今天本该烟雨霏霏啊——这不应景的阳光!

烧纸钱是扫墓的重要环节。我持着一根树枝,撩拨着火堆,呆呆地盯着。看着火势渐旺,纸钱由黄变黑,旋又化成灰烬飞旋升腾,最终随风而去。多希望它们能飞过奈何桥,飞到奶奶的身边。但我心里明白,“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对逝去的先人我们根本做不了什么,烧纸钱不过是聊以慰藉罢了。我们对先辈逝去的不舍或歉疚也许会随灰烬而去,但这对逝者又有什么意义?想到这些,那随风飞散的纸灰与思念似乎又飘了回来,钻入我的心房,化成奶奶的音容笑貌,凝成泪滴。

世事无常,虽说老人故去是必然之事,但我等凡夫如何能有庄子“视死如归”的豁达?对奶奶的思念无处排遣,我渐渐陷入悲思的深渊,如遁入“无常的火宅”中了。

总有些极不知趣的孩子,即使是在肃穆的祭扫中也仍在顽皮,四处追逐打闹,打扰着我的思绪。忽见一老翁,步履蹒跚地追着孩子,孩子跑累了,就回头扑入老人怀中,亲热地蹭来蹭去,老人原本挂着泪痕的脸,渐渐舒展开来——对后辈的疼爱之光穿透了怀旧的阴霾。

眼前这个场景似曾相识——奶奶生前我也经常与她嬉闹。其实,很多老人都是喜静怕动的,他们的开心正是源于我们的快乐——儿孙的欢乐是老人最大的幸福。奶奶一生节俭,略有积蓄就会给儿孙买礼物。儿孙长大了,不肯要她的物品,还会给她买这买那,她却一概不收,即便临时收下,最终还是会回赠给我们。奶奶临终时说:“不得铺张,早点下葬,不要想我。”——即便在临终时,她依然为后代着想!

“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细细品味,蓦然觉出这句话的诚挚与超脱。“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这两句诗也许是被我误解了,它要表达的并非是对逝去的无奈,而是要生者对无奈的死亡泰然处之,从“无常的火宅”中跳出,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生活。

抬眼,阳光变得明丽可爱,孩童的笑闹亦清新可人起来。

清明,是一个怀旧的日子,我们常会在此日祭奠先人;清明,又是一个迎新的日子,我们常在此日郊游踏青。其实,纪念先人,并非让我们一味沉浸在哀痛之中,而是要我们快乐地生活,以告慰先人,因为每一位逝者都希望他的后人幸福快乐!这是考生从清明节所见所闻中得出的感悟,也是我们的先人寄托在清明节中的深厚寓意。

猜你喜欢
先人儿孙郊游
感悟
辽金时期的达斡尔族先人——“达鲁古”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先 人
爷爷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