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成玉:什么是当代企业家应有之精神

2019-08-09 08:47陈茜
商学院 2019年1期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企业

陈茜

「开栏语」“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基业长青也是企业家的普遍追求,而基业长青必然有可传承的价值观。“传道”栏目设立旨在通过触及各领域企业家、行业卓越人物等来探讨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当下,企业家应秉承怎样的价值观指导企业可持续成长,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同时让员工、客户更幸福。在纷乱的世态万象和变化中,找到价值观的力量。

“企业家要修身养德,远比做成更大的生意还重要,否则以后忏悔还不如现在好好修行。”

在近日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信义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信義讲座”上,曾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的傅成玉如是说。

而傅成玉所提到的“修行”,并非关起门来空谈,而是希望企业家们秉承“为天地立新、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气脉,成为拥有大视野、大情怀、大格局、大担当的时代性、人民性和实践性企业家。

傅成玉相信,如果把发展维护好企业自身利益与发展维护好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人民大众利益相协调、相统一,并视为已任,那么,国家、社会和人民大众的能量都会反过来助其成功。

不要等待观望,更不要指责、抱怨,优秀企业家是在市场上拼杀出来的。责任感主要是体现在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大众要有更大的担当,在应对社会危机和挑战中当先锋做表率。

敢闯的央企“掌门人”

从中海油到中石化,这位纵横石油领域30多年的央企领头人,是名副其实的“改革先锋”,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商业成就,获得众多国内外奖项。比如2011和2012连续两年入选《财富》杂志“全球50位商业人物”,被《华尔街日报》评为2012年“12位全球最值得关注的企业领袖”, 2013年获美国耶鲁大学“传奇商业领袖奖”等。

2004年,时任中海油董事长的傅成玉主导当时中国最大的海外收购,出价185亿美元收购美国石油巨头优尼科公司。由于美国强行把经济问题政治化,这场收购最终未果,但极大促进了中海油的成长和强大,市值和国际美誉度大增,虽败犹荣。傅成玉“一战成名”,成为中国企业开启国际化进程的推动者。

这位作风硬派、思想敏锐又兼具亲和力的央企“掌门人”,历经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大潮,他对企业家精神有着深刻而独特理解。他相信,连续40年的商业大潮,塑造了当代企业家群体。企业家不是靠保护出来的,不是被“爱护”出来的,而是在大风大浪里经过“搏斗”战胜出来的;中国的企业家没有抱怨、没有悲观、没有等待。

他是国企混改的坚定支持者,曾旗帜鲜明地指出,“中石化不缺钱,缺的是活力”,通过混合所有制把国有经济搞活,实现公司的真正市场化治理。在中石化在任期间,他曾积极推动这家石油央企“互联网+”改革,与阿里云展开云平台建设合作。

2015年,从中石化退休后,傅成玉承担起了更大的社会责任,曾担任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理事和中国网络主席。这是一家旨在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联合国机构,已经有来自162个国家的九千多家企业加入。同时,他现在兼任两岸企业家峰会能源和环保推进小组陆方召集人。从能源行业的领导者转身做构建绿色生态文明的推动者,推己及人,可以看到,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家的重要精神特质。

企业家要直面时代问题

在这次“信義讲座”以“企业家精神的时代性与时代的企业家精神”为题的分享中,傅成玉回答了两个问题: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基础底蕴和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

他指出,企业家精神的基础底蕴可以总结为时代性、人民性、实践性。首先是时代性。“企业家要顺应时代的需要,发现并解决时代性的迫切问题。”他总结,当今社会面临三大危机,分别是与生态环境和能源相关的生存危机,与人的物化有关的道德危机,以及与以破坏为代价相关的发展危机。

“人的物化的问题是当今越来越突出也成为最根本性的全球化问题。”傅成玉指出,由于在市场机制中每个人的生存都被抛向了市场,都面临着社会和个人的压力危机,因此追求个人利益,必然成为人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观念和手段。这些人的价值被彻底地物化,物化成为衡量和评价人的尺度。这就带来了对商品和金钱的崇拜,成为一个时代的社会形态。甚至物化已经渗透到一些人的精神深处,使人的灵魂也被物化。比如很多企业在偷排偷放,生产造假、業绩造假、学术造假等不诚信已经成为常态。

同时,傅成玉对发展带来繁荣与危机并存有着深刻反思。人追求美好世界的目的性和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不断地创造新的人们心目中的新世界。同时,也在制造着人类自身生存的危机和发展的极限。比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这些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的因素,绝大部分来自于自身发展所导致的结果。“这就意味着过去的发展是意味着进步,现在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以破坏为代价。”

面对这些时代性问题,傅成玉提出,企业家不仅仅是生产物质财富,创造价值,还要明确财富和价值是能够推动人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其次企业家精神的基础底蕴是人民性。“企业家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但是他们又是来自人民,因此必须回到人民群众当中去,与人民大众相融合,与人民大众一起发现和解决时代的真问题。”傅成玉指出,发展是对人说的,离开人,发展就失去意义。因此企业家要在发展成果上实现共享,促进公平正义。企业家要和人民群众一起把着眼点放在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人类社会或者是社会的人类,落脚点仍然是人,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最后是实践性。“企业家要与社会大众的实践相一致,又说明要把改变世界作为实践的目的和结果。改变世界就要主客观相一致,目的性与规律性相统一。”企业家需要明确,企业发展的目的性不是为自己和企业自身,而是要为整个社会和社会大众。

当代企业家应有之精神

关于当代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傅成玉指出,思想力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优秀企业家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标准,同时要拥有创新精神。

具体来看,傅成玉指出企业家最主要的领导力就是思想力。而思想力的主要体现就是优秀企业家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命感就是积极投入到时代的改革发展大潮中,推动时代的进步。不要等待观望,更不要指责、抱怨,优秀企业家是在市场上拼杀出来的。责任感主要是体现在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大众要有更大的担当,在应对社会危机和挑战中当先锋做表率,比如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社会诚信系统等。

同时,在新时代,依法合规经营、诚实守信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最低标准,而清洁发展、绿色低碳既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成为企业家的一项道德标准。

最后,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所在,也就是优秀企业家核心竞争力之一。随着技术创新和技术迭代时间的不断加快,企业将发生两个重要的变化,第一,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以及相应的政策和制度的稳定期将会越来越短,企业要不断变革,第二,未来更多企业家将来自于以技术创新见长的创业者。

傅成玉总结到,新时代的优秀企业家需要具备大视野、大情怀、大格局、大担当。

具体来看,第一,视野有多远,企业就能走多远。大视野就是有国际视野,可以帮助企业家分析判断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和行业发展趋势,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直觉和感性认知。企业家对未来世界发展的变化、方向、速度有多少的感知,其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就有多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精神是创新,而这种创新的基础是来自企业家对未来世界的感知。感知的背后驱动力是好奇。企业家视野的不断与时俱进,是优秀企业家创新创造的前景。

第二,有多大的情怀就有多大舞台。企业家是通过帮助别人成功而实现自身成功的。你能帮助多少人成功,你的成功就有多大。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自觉觉他、自立立人”的精神。这也是中国优秀企业家的精神内涵。企业家只为自己企业着想,他的企业无论怎么发展也无法实现对自身的超越。

第三,有大情怀就要体现大格局,践行大格局要有大担当,惟有担当方成其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中,“一带一路”将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旋律,将成为全球经济一體化大潮中的主流。中国优秀企业家不仅要积极参加这场国际大合唱,还要勇于担当,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践行者和推动者。

傅成玉指出,企业家要通过对自我的超越来实现对企业自身的超越,而与全体人民大众的利益融为一体。这样的企业不仅能做得到,而且更能行得远。

打破所有制壁垒,国企改革在路上

在傅成玉看来,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肩负着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而在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就是民生。

他指出,民营企业家群体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要珍惜、要热爱,而且要打破所有制壁垒,一视同仁,把两个制度的优势能够充分地得到发挥。

国企改革事关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基本经济制度问题。目前,民营经济占全国GDP总量已接近70%。傅成玉认为,今后这个比例还会增长,这就要求国有经济、公有制经济要更快速的高质量增长。而国有企业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与民营企业家在一个平台上,一个制度下公平对待,大家都能发展起来。同时,真正让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国企的决策机制,运行管理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等必须适应经济规律,满足市场竞争要求。

正如傅成玉所总结的,企业家要把中国的社会责任扛在肩上,要把人民富裕的责任扛在肩上。这也是企业家精神的应有之义。傅成玉对中国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基础底蕴的深度解读让我们更懂中国,也将为中国企业家应对未来挑战提供了思考方向。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企业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拿出精神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