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茜
“在互联网时代,基于报纸和电视媒体的话语体系和逻辑表述,使得大众传播学有些无能为力。随着5G的到来,更多的传播理论会受到更大的挑战。”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教授在谈到5G对传播影响的文章中写道。做为中国新媒体学术领军人物,他致力于新媒体服务社会的研究多年。
在5G时代到来之际,讨论5G将对传媒行业产生的影响,不但报纸和电视媒体显得无力,甚至移动媒体等新媒体形态也将面临着“重新塑造”。赵子忠在上述文章中写道,“以前互联网上,我们不知道对面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5G时代,我们不知道对面是‘一个人还是一棵树。‘万物互联的5G时代会成为传播理论的一个新起点。
5G网络带来的超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等新能力,将如何影响传媒行业?
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赵子忠强调,要想在5G赛道上分得一杯羹需要创新,这里并没有专门给媒体留下的一碗饭。一方面媒体从业者需要思考要不要上跑道,另一方面上了跑道在竞争过程中,跑成什么样并不确定,因为甚至不知道下一个竞争对手是谁。
公开资料显示,5G网络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十Gb,这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传输速率的极大提升,5G技术打开了一条更宽的移动通信之路。“不是因为有了路就一定会出什么车,至于上面是跑拉油的车,还是跑快递,不是路决定的。”赵子忠说。
在底层技术和具体应用之间的诸多变量,正造就了技术变革为我们带来的巨大想象力。
谈到5G对信息传播的影响,VR(虚拟现实)成为和5G深深绑定的“高光”词汇。
2018年,四川移动在成都开通5G业务示范网,全国首条5G公交环线上,在公交车行进中,用户可以通过VR眼镜看到卧龙基地的熊猫。在2018年7月份,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正式启动与中国移动建立战略合作,在技术方面将会建立基于5G的内容生产、分发平台,打造4K电视频道,实现4K超高清电视直播、VR视频直播。同时,作为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中国联通宣称打造智慧冬奥,实现5G科技成果转化比如VR 360全景观赛,便携穿戴高速拍摄等。
当5G遇到VR,是否能推动VR技术在媒体传播中落地?赵子忠则认为,5G是通道,VR是内容,目前,5G利用VR做宣传可行,但是并非5G在视频领域的最大突破点就是VR,具体应用会更为复杂。
同时,他指出,由于技术和体验问题,VR热度在市场上已经明显减退,5G对VR的影响只是一小部分,VR要实现大发展,核心在于資本市场是否关注。其次,VR技术目前遇到的核心问题是缺乏技术人才,“它不是技术问题,是人才问题。光有5G没有会做VR的人也不行。”赵子忠坦言。虽然噱头意味更浓,VR体验还是可以推动大家对5G高速率的直观认识。
在互联网时代,做为信息传播的终点,用户也成为信息传播的起点。
正如赵子忠曾总结,5G改变的是信息传播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网络、终端、信息形态。从信息形态看,5G将推动“视频化”和“超视频化”。具体来看,5G将会影响所有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业务都朝着“视频流”化的趋势发展,特别是用户个人参与信息传播的深度和普及程度、频次和时长都将获得更大程度的提高。
在采访中,赵子忠解释,随着5G提升了信息的传输速率和容量,从人的时间占有量、市场占有量上,在移动应用中视频会越来越占到主体部分。他指出,5G给传媒行业带来的变革主要体现在能力提升上。
5G推动了终端的变革,无论是移动终端还是电视终端,终端对应的是用户,实际上赋能给个人更大的数据传输能力。每个用户本身就是一个制作者,当他拥有了更多能力之后,会制作更多、更新业态的视频,例如不间断的、实时在线的视频流。“站在传媒的角度,不要忽略终端持有人的生产能力,这是非常重要。”赵子忠说。
5G将赋予每个人传输更多数据的能力,“人有了这个能力,可能想法就会变。”不过他也补充到,从传播影响力、文明推动作用看,文字依然非常重要,因为文字解决的是逻辑思维问题。
同时,通信技术的升级并非是视频应用创新的充要条件。
赵子忠指出,短视频应用的兴起并非与4G网络普及有必然关系,“这里存在逻辑上的悖论。”他解释,在3G时代,爱奇艺、优酷等视频平台的移动客户端都可以看长视频,而到了流量更多的4G时代,反而推动小视频的发展,逻辑上很难成立。“按照3G推出大视频,4G推出小视频,5G时应该推更小的视频?”
他举例,带宽的增加在广电网络带来的影响非常明显。广电网络推出的数字电视,核心技术突破在于原来的电视只能传十路或二十多路视频信号,数字电视可以达到400多路。这意味电视从20套频道增加到400套频道,而5G带来的影响也主要在此。
虽然,在4G时代,用户拍摄的视频上传会受到大小限制,未来5G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上传更大的数据包,但是,用户是否有足够的表达能力,创造足够多的内容来使用这个能力则并不一定。
5G时代,不但移动媒体会提升信息传输的能力,电视台也一样,所拥有的能力也会提升,不过,挑战在于电视台是否会上5G的赛道。
当面对更多应用去分食用户时间,电视台也需要靠内容和活动运营才能抢占份额。
从信息形态看,5G将推动“视频化”和“超视频化”。具体来看,5G将会影响所有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业务都朝着“视频流”化的趋势发展,特别是用户个人参与信息传播的深度和普及程度、频次和时长都将获得更大程度的提高。
赵子忠分析,从内容角度看,主要还是靠电视故事、电影故事、新闻节目、综艺节目及体育转播等。但是,假设当每个终端都拥有了500G能力后,或许一个电视剧公司自己就能上传电视剧,不一定非要卖给电视台。以体育比赛为例,以前看体育比赛就是电视转播,现在没必要非要通过电视台转播,甚至未来转播体育赛事,可以给运动员带上摄像头,实时转播运动员视角的现场。“这些内容并非天生就属于电视台。”从活动运营角度看,电视台需要带领观众一起玩。
市场,并不是因为你存在,就必然有你一份,即使是电视台。”赵子忠解释,正如,3G和4G时代,微信抢占了移动应用的头把交椅,超越了新浪、搜狐等PC时代的门户,甚至颠覆了中国移动的飞信。“这个全新的市场上,一定有一块市场属于自己的思维非常危险。”
在技术变革中,没有不努力迎接变革,坐享其成者,即使是现在的巨头。在要不要上5G赛道和上了之后如何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媒体也会找到创新发展的路。
与满足内容消费需求的传媒行业相比,5G对医疗方面的影响将更为深刻,待技术成熟后,才能传导到媒体产生一定创新。
赵子忠解释,虽然5G发展核心是推动了信息传输能力,媒体是第一需求,但不是第一个需求。
因为在智能医疗领域,远程诊断或手术的医生会对影像清晰度提出很多需求,技术平台会充分利用5G传输能力去实现这种需求,传输更高清甚至更立体的影像,辅助医生。这种迫切需求更能推动技术进步。这一能力不是4K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更高的传输能力。
“视频流不是单为媒体准备,没有社交,媒体有5G技术也没有用。5G不是为了‘抖一抖才产生5G。”赵子忠解释,等着电视台自己去创新很难。
即使5G技术会促进传媒行业的变革,但是,目前媒体还停留在要不要和敢不敢上5G跑道的阶段。
“这是核心问题。”赵子忠表示,现在还不是讨论5G时代媒体应该制作什么样的短片,用什么样的技术来呈现等操作层面问题。“还没到这个阶段,是360度,还是VR呈现,跟现在媒体可能有关系,也很可能一个医生就能完成。”
赵子忠指出,现有的媒体其实并不需要这些信息技术,但是新兴媒体需要。比如实现分辨率高的频道,播放对精度要求极高的文物修复、手术医疗内容等。“现在的媒体的信息处理能力,并没有这种需求,也无法想到。”
5G可能会带来非常多的媒体创新,但不是在现有媒体基础上的创新,甚至是对现有媒体的颠覆。
面对各个领域都在探索5G的可能性,在他看来,现在的媒体即使要上5G的赛道,要么创新,同时要做好“牺牲”准备,挑战很大。即使在未来的医疗设备体系里引进一些高清的视频技术,但是能否挑出最好技术,依然有难度。
目前传媒行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更多是对内容制作能力的培养,面对越来越多高技术含量的传播方式融入,未来传媒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做好准备。赵子忠表示,主要有两种培养方式,一种是理念创新,一种是技工。技工相对来说更好培养,但是,理念创新则需要培养创新力。首先不能怕失败,要敢于承担风险,目前,在大学里这种创新力的教育很少。
他指出,真正的新媒体人才需要具备构建模型架构的能力,既要懂技术,还要懂内容。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进入传媒领域,替代大量低端劳动力,比如取代记者写稿,但是,仍然需要有人教机器人写作。
“我们依然缺乏懂高端结构和模型设计的人才。”赵子忠表示。不过,随着计算机编程课程越来越深入进入到中小学课堂,人才储备和基础已经开始逐步建立。赵子忠表示,“我不用担心如何培养他们”
关于网絡法治和内容监管问题,在4G时代已经对监管部门提出了很大挑战,在5G时代,每个人参与信息传播的能力变得更强,甚至会发展到“万物皆媒”的内容生态中。这时,监管部门也将面对更大挑战。
赵子忠表示,随着5G赋予个人传输数据能力更大,如果监管依然按照以前的能力管理,会产生很大的监管空白。要解决这一问题,监管能力提升需要与技术发展同步。虽然监管应有一定的前置性,但是5G赛道上谁是参赛选手,谁将跑赢还不知道,无从限制,超前很难。
问及5G在什么时间会给传媒业带来比较大的冲击,赵子忠预判,应该是在2023年左右。
五年之后,万物皆媒,谁将屹立潮头,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