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黑洞的面纱

2019-08-09 08:52
学苑创造·B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视界天体分辨率

黑洞,宇宙中的当红“大咖”,天文学界、物理学界的“宠儿”。自20世纪开始,人们对黑洞的探秘就从未停止过。然而,经过全球200多位科学家数年的努力,直到今年的4月10日,人们才真正看到第一张黑洞照片。在此之前,黑洞所有的图片、视频都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猜测和想象画出来的。

为什么要给黑洞拍照?

虽然现代意义上的黑洞已经被预言了一百年,天文学家也发现了很多黑洞存在的证据,比如黑洞吞噬恒星时发出的光,黑洞碰撞时发出的引力波等,但这些都是“间接证据”。只有拍摄到黑洞核心区域——事件视界(一种时空的曲隔界线,可简单理解为黑洞的边界)的剪影,才是黑洞存在最直接的证据。给黑洞拍照除了能证明黑洞存在,还有助于我们了解星系中心黑洞的质量、自旋、吸积率、周围环境和磁场、成长历史等天体物理问题。人们还可以根据黑洞照片中黑洞周围发光气体的形态,推测出黑洞周围时空的弯曲情况,这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引力理论。

给黑洞拍照有多难?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黑洞。黑洞是一种天体,拥有巨大的质量、近乎于零的体积、吞噬一切的引力和无限高的时空曲率,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从黑洞“嘴”里逃脱,即使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光也无法逃离黑洞。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但黑洞不但不发光而且还吸收光,所以我们是无法看到黑洞的,只能看到其他东西掉到黑洞事件视界之前发出来的信号。因此黑洞在照片里呈现的形态其实是个影子,只有黑洞附近的环境有光亮时,这个影子才能凸显出来。但因为宇宙背景本身是黑的,所以要等围绕黑洞旋转的恒星气体,被黑洞吸入,产生大量的光和热时,我们才能拍摄到黑洞的影子。而且黑洞的体积很小,一个和太阳质量相当的黑洞半径只有三公里,地球附近也没有已知黑洞,因此拍摄黑洞就相当于在地球上拍摄月球上的一个乒乓球,难度可想而知。

怎样才能获得一张黑洞照片?

首先科学家们要挑选一个看起来尽可能大的目标作为拍照对象,他们需要在“黑洞够大”和“离我们近”这两点间找到平衡,于是银河系中心的超大黑洞人马座A*,以及5000万光年以外M87星系中心的另一个超大黑洞成为了本次拍摄的目标。其次是建设合适的望远镜。假如人类有一台超大的望远镜,它的口径跟地球的直径相当,那么理论上就能隐约看清银河系中心超大黑洞留下的剪影。只可惜,我们不可能把整个地球改造成一台望远镜。但如果能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多台射电望远镜联合起来,让它们在同一时间观测同一个目标,就能拥有像地球那么大的望远镜的分辨能力了。于是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技术,通过比较距离很远的几台望远镜记录的电磁波相位的差异,来反推天体的图像(也就是基线干涉技术)。通过这个技术,若干台相距几公里的望远镜可以联合成一个阵列,达到一台口径几公里的望远镜的分辨率。2012年,天文学家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举行了首次国际会议,将分散在欧洲、北美、南美、太平洋和南极的8台射电望远镜联合在一起,组合成了一台口径相当于地球大小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

由于多台望远镜之间的钟差(即设备与标准卫星的时钟差)、望远镜自身产生的微小改变等问题都会影响到观测精度,且拍照对象黑洞本身也在不断变化,所以科学家们需要探索新方法对“相机”进行校准,建立模型,以提升合成图像的质量和精度。经过合并分析8台望远镜数据,与计算机模拟结果进行比对等复杂的“照片冲洗”过程后,科学家们才最终得到了黑洞的圖像。

我们有可能拍摄到更多的黑洞吗?

此后我们肯定会得到这两个黑洞更清晰的照片,因为会有更多的望远镜加入干涉阵列,也会发明更先进的观测技术。但未来,能否拍到其他的黑洞,就要看望远镜分辨率能否大幅提升了。EHT现在已经很难再提升分辨率了,要想大幅提升望远镜分辨率,可能需要用上海天文台叶叔华院士提议的太空射电望远镜,或者在月球背面造一个望远镜。无论如何,能见证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是我们的幸运,希望未来我们能揭开更多神秘天体的“面纱”。

猜你喜欢
视界天体分辨率
我国科学家发明计算超分辨图像重建算法拓展荧光显微镜分辨率极限
测量遥远天体的秘籍
太阳系边缘悬浮着神秘天体
机视界
视界
视界
“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测试题
ARM发布显示控制器新品重点强化对分辨率的支持
视界
从600dpi到9600d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