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华 高爱华
中国的手工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从古至今陶、髹漆、青铜器、琢玉、烧瓷、金银器具、文房用品、红木艺术和家具等各种富有情趣的艺术品与人们的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的一生从哺育中成长,成长中接受教育。笔者为了传承手工技术,尝试用各种方式培训手工艺人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一根朽木(这里的人们认为这材料不可雕琢)可雕琢成文房用品,顿时一阵惊喜。因工艺需要自然材料,否则会达不到用手工表现自然的效果。材料形状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趣味与特点的工艺之美。因这种在特殊环境下生长的材料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地理环境或某种另类的东西所阻滞,使其形成空洞的形状,并且表层呈乳白色、皮内至心外呈红黑色,形态良好,味道酸香,其中也有着天然的护佑。所以说人力所为与自然的造化相比的,的确是微不足道的。
当你对自然材料视而不见时,也就失去了创作手工艺之美的机会。以人为的精心设计去处理材料,虽然有时能体现自然之美,但这只是人类智慧自信依赖的结果,真正的美是对自然信赖的象征,唯有顺从自然,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然美。手工正是因为自然的作用,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手工是与生俱来的,通过手可以创造出令人惊叹不已的器具,与自然的手相比再精致的机械还是显得粗糙,是因为过程与结果都过于简单,机械定形的物品和手工制作的器物相比,其间的美之差别是明摆着的。无论怎样复杂的机械,都无法与手工的造化之妙相匹配。
优秀的工艺才是自然的,只有恪守传统,才能把握工艺的发展方向,才能见到传统中美的积累,将所见所闻用手工艺来表现,才能给大众带来令人惊喜的作品。众所周知,人人都有自由,然而对于我们来讲,取得自由就意味着打破传统所允许的自由。只是在没有拘束的场合,比之个性,传统更能体现自由的奇迹,因为无拘束,才能展现出自己在自然材料上设计的一面。例如,作品《哺育》是把根朝上,上大下圆,因有朽口,所以在下部,利用这块树的白皮设计成广玉兰的树皮和玉兰花,而最下面是一朵盛开的玉兰。右侧中间长出几个花朵;利用鸟巢旁边一块很厚的白皮雕刻成立体玉兰花,在中上部由中间向外生长,右上方一只喜鹊站在高处低头看着自己的小宝贝们,左侧一只喜鹊叼着一条虫子正准备给宝宝喂食。右侧树枝下长出几个枝头,在右上方自然生长的枝桠稍作修饰后做成可挂笔的笔挂,作品中间自然形成的凹形笔筒可以置放各种笔;中间凹进去的地方做成鸟巢,两只鸟刚孵化出来,正张着嘴等着母亲喂食,同样这里也可作筆筒。另外把底座设计成石山形,配置一只手工雕刻的笔洗;在一对有白皮的材料上雕刻两块《片光零羽》镇纸,底座右上方安放着一件手工雕刻的玉兰花形笔洗;笔洗前山崖上可放笔,在这套作品前中间用一块料雕刻成一只鹅正回首准备喂食小鹅(利用白皮)的鹅生鹅腕枕。
作品《哺育》的情景如同我们在手工艺方面培育下一代一样,旨在引导他们快乐成长,蕴含着存在的法则,必须代代传承,也体现了手工艺的特色。手工艺是美的工艺、正宗的工艺、健康的工艺、全面顺其自然生成的工艺。有个性、有品质,形态造型实为可观,实用又可传承。《哺育》完全是以手工艺为中心来展示,若把自然置之在外,工艺的性质就会逐渐丧失。这里显现在器物上的是诚实的手工,自然形态,简朴之美,观之舒心,用之放心。在这套作品中,没有伤感、没有梦幻,是现实中当面哺育的工作,没有颓废之暇,没有贪图安逸,只有勤劳。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只有抱团合作才能够强大,只有在共同的目标下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才能把手艺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
徐宗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大师吴学忠的首位弟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细木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金荣的学生,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实训教授,南通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如东宾城非遗文化传习会顾问,中国江苏工美红木文化艺术研究所高级工艺师,南通比翼红木艺术品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华誉红木家具厂厂长。
高爱华,农工党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中国农工党南通市前进画院艺委会副秘书长。曾受聘于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兼职讲师,江苏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指导委员会委员,如东宾城非遗文化传习会常务副会长, 如东华誉红木家具技术总监,南通比翼红木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编辑:温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