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耀州窑的制瓷成型工艺之手工拉坯

2019-08-08 22:38宋皓东
天工 2019年5期
关键词:匠人手工传承

[摘 要] 陶瓷器的形状、大小、功能各有不同,因而有多种成型方法。《德应侯碑》记载,耀州窑成型是“转轮就制”,即手工拉坯。在耀州窑传统的手工拉坯制瓷工艺中,手工拉坯的师傅称之为手拉坯艺人,即匠人。制作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的影响,手法运用得精、拙程度直接关系到陶瓷拉坯品质的高低。千百年来,手工拉坯技艺代代相传,至今已深深扎根于制瓷匠人的心中,它更是一种情感符号,记录着岁月。

[关键词] 拉坯;匠人;传承;手工

耀州窑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著名的古瓷窑之一,窑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铜川市,《同官县志》(铜川旧称同官)记载:“南北沿河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是也。”耀州窑窑场规模宏大,造型多样丰富。陶瓷器的形状、大小、功能各有不同,因而有多种成型方法。千百年来,在历史的变迁、更替中,勤劳智慧的陶瓷匠人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创造和总结了精湛的制瓷工艺,最具特色的为手工拉坯成型。手工拉坯技艺代代相传,至今已深深扎根于制瓷匠人的心中。所以,耀州窑的手工拉坯技艺在陶瓷成型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手工拉坯理论依据的提出

耀州窑器物的成型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意识的表现,它的用途是什么,想表达什么,是一种互动,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交流,是人们内心主观意识的表达。其客观的文字记录主要根据《德应侯碑》中“始合土为坯,转轮就制,方圆大小皆中规矩”来描述一件器物成型的过程。耀瓷器物成型制作有精有拙,精则可以最终供为御用,据《宋史·地理志》陕西记载:“崇宁户十一万二千六百二十七……贡瓷器,前后约有数十年上贡历史。”入过贡,可体现出当时陶瓷工匠工艺水平。具有熟练技巧的陶瓷匠人们,不用任何模具和道具,通过双手的配合和感知,在轮盘的转动中手工拉坯创造出各式各样的造型。根据田野考古调查和大面积科学发掘资料证实,耀州窑早在唐代已能大量制作生活用具,即祭祀的、赏玩的,无所不能,拉坯造型由浑圆、厚重向挺拔、秀丽过渡,如碗、盘、罐、盒、钵、柱子、瓶等器型。

二、手工拉坯的成型工艺

(一)手工拉坯成型的主要工具

手工拉坯需要借助转轮,此外,辅助工具有等子(量尺)、托盘、海绵、割线、作水盆等。现具体介绍如下。

1.转轮

在手工拉坯制作过程中,转轮可以说是机械设备的雏形。在唐代,转轮主要由木质转盘、立轴组成;到了宋代,转盘演化为砂石,因为砂石转盘比较重,在无电力的情况下可利用惯性手工拉坯制作成型。

2.等子

等子为度量器,一般竹竿制成。在制作过程中度量外部大小可用铁丝制成的交叉物,现在广泛运用钢卡尺。

3.托盘

托盘是陶质圆盘状或石膏圆盘,使用时将泥放到托盘中心进行拉坯,拉好成型后将坯与托盘一并搬走,这样可以减少坯体变形。

4.海绵

在手工拉坯过程中,吸收坯体内部多余水分,有效避免干燥过程中底部干裂。

5.割线

割线是约1毫米的棉线,用于切割拉好的坯体脱离底泥。

6.作水盆

作水盆即小瓷盆,用来盛水,以温水为佳,拉坯时双手保持湿润,在拉坯过程中沾上水起到润滑作用,利于拉坯,切记沾水过多。

(二)手工拉坯的主要技法

揉泥、拉坯、取坯三者通力协作是制作好器型的最重要一步。

1.揉泥

将泥块摔练,经过堆、切、摔、踩,待泥块水分均匀,软硬合适,方为熟制好的泥。揉泥的过程主要是把不同干湿度的粘土揉匀,令粘土干湿适度,如果粘土太硬,在揉压时要加水,反之则要脱水。揉泥的意义就好像做面点之前要揉面一样。将熟泥进行揉练,一方面是驱除熟泥中的气泡,另一方面是将熟制好的泥块通过“菊花揉泥法”,即一手按泥,另一手顺时针方向压揉,泥块表面形成菊花瓣形纹理,最后形成有规则的圆型泥团。

2.拉坯

拉坯是陶瓷成型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拉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上釉烧成的重要因素。拉坯即将熟制好的泥团揉制好放到转轮中心,在转盘外力转动情况下,匠人自执轮棍对准轮盘边上的轮窝,双手逆时针方向把轮盘转动,进行器型制作。根据所制器型大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法,常用的有“顶泥子”“抹泥子”。拉坯时,双手浸湿,首先要正泥(这是做器物的基本功),在离心的外力作用下,双手夹挤泥团,挤成塔状,然后左手按住泥团,右手扶稳配合左手发力,在双手三泥(压泥、抱泥、提泥)作用下完成所规定的器型。

3.取坯

坯体器物制作好时,调慢转盘速度,左手夹稳坯底,右手捏住割线一端,在转盘的惯性下,迅速取下,剩余的底泥可以继续拉坯。

三、手工拉坯的传承方式

(一)家庭作坊的传承

通常以家庭为单位,手拉坯一般以男性为主,大多数都以“父与子”的模式沿袭。在家庭中,子女从小就耳濡目染,很早就接触陶瓷制作的成型环节,便不自觉地模仿起来,长辈们也会用简单、有趣的表达方式引导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循序渐进地成长,最为直接地学到、体验到制作陶瓷成型的方法和技巧,这样的传承模式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心领神会,理解父辈们的精髓和思想,这也是形成各家手拉坯技法的根本区别。

(二)拜师学艺的传承

随着作坊的不断扩大,器物的种类也渐渐增多,所以需要更多匠人来完成,这样就出现了师带徒的局面。师傅除了收自己的亲戚为徒,更多的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徒弟。师傅设置严格的教学步骤和要求,从最基本的揉泥开始,到器物的成型,经过3年的学习,徒弟们通过自身努力,逐渐可以独立完成器型的拉制,然后就可以通过师傅的检验出师。

四、手工拉坯的發展及意义

手拉坯是一门手艺。起初,拉坯是一种谋生手段,为了生存,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能。对本领的掌握,也是时间慢跑的历程,学习是一个不断反复练习的过程,枯燥乏味、磨练心性,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心性的不断成长和锻炼,对拉坯也有了新的认识,手拉坯也可以说是泥线的空间表达,两根线互相对称,把内心所想的造型呈现出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一团实实在在的泥巴在匠人手里,一会儿就是一件漂亮的造型,动作是那样的潇洒自如、轻盈优美。此刻内心对匠人的崇敬之心油然而生。怎么会这么厉害呀,好像匠人的手是施了魔法一样,轻轻松松一件漂亮的造型就呈现出来了。拉坯就是造型,是一种物质记忆,潜移默化地成为一种使命,成为一种精神支柱,做好,做强,不辜负青春,就这样坚守着。随着时代的变迁,陶瓷拉坯匠人逐渐细化,依据匠人制作的器物不同,衍生出三行匠人,一曰“黑窑匠人”,主要拉坯墩子、灯具、瓶、盒以及罐子等;二曰“翁窑匠人”,主要拉坯缸、盆、坛、凉盘等品种;三曰“碗窑匠人”,主要拉坯碗、盘、盏等品种。越来越细化的分工,让手工拉坯匠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引领着陶瓷造型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泥的可塑性是它的本身属性,在匠人手中不断变化演变,“拉坯成型”就是情感的一种再现,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符号,是引起内心共鸣的方式,它更是一种内心情感的寄托。器物的呈现是手工拉坯的最好证明,一件件器物就像是一个个故事——泥、水、人。匠人——手工拉坯技艺最好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祖祖辈辈这样延续着,它更像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希望,慢慢的,两只手不停地在运动,泥团变成造型,把冷冰冰的泥转化为一种精神动力,赋予更多的意义。就像是心的释怀,是活着的生命,更多的是一种包容,是一种态度,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记录着我们创作的灵感。这件器物的使命是什么,想表达什么,它更多的是一种交流,是无数匠人的无私奉献成就了耀州窑陶瓷的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时精神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对于手工拉坯制品的认可和渴求慢慢地成为社会生活品质的主流。手工拉坯匠人的复苏与成长正在蓬勃发展,匠人地位提升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年轻的行业人员,从而使更多的年轻人愿意从事手工拉坯这门职业,这样又是一个轮回的开始,匠人匠心……

参考文献:

[1]张隆.宋耀州太守阎公奏封德应侯之碑[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6.

[2]商剑青.耀窑摭遗[J].文物考古资料,1955(4).

[3]王家广.耀州瓷、窑分析研究[J].考古,1962(6).

[作者简介]

宋皓东,1987年3月出生,陕西铜川人。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铜川工匠,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委员,铜川市第五届青年联合会委员会委员。2016年创办宋皓东耀州瓷陶艺基地。现任铜川市耀州窑李家瓷坊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编辑:刘莉琴)

猜你喜欢
匠人手工传承
一间微型机械工业展示厅,一种匠人精致生活
青年匠人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手工剪纸
“神级”匠人
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匠人?
手工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