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家 亮
(1.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8; 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特色小镇从2015年浙江省提出后,到国家在全国全面推进建设至今已有4年,业已成为国家和地方促进区域创新发展、产业升级甚至新产业形成的重要抓手。关于特色小镇研究方面。主要从特色小镇编制方法、政策创新、规划设计思路和类型划分的研究[1-5],工业、旅游型特色小镇是研究热点,对于农业型特色产业特色小镇涉及较少,本文案例是漳平市永福花香特色小镇,是台商农业投资最密集地区的跨界产业特色小镇。
永福特色小镇创建是新常态下福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于激发两岸创新创业活力,推动高端要素集聚、形成两岸跨界产业协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实践,提炼特色小镇创建规划核心内容,提出农业型特色小镇创建方法和路径。
永福镇地处漳平市西南,镇区至漳平市区41 km,2008年2月经农业部、国台办批准列入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其中落户永福镇共有台资企业50家,台商投资总额3.3亿元,是台商农业投资最密集地区。永福镇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福建省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和政策支持。2016年9月,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正式名称确立为“花香”特色小镇。
永福花卉种植面积达3.5万亩,花卉种植方面形成了以杜鹃为主,绿化苗木为辅,涉及1 100多个品种,年产花苗450多万株,产值达10亿元,花卉种植以永福镇本地居民为主,从宋代以来形成的历史根植性产业。高山茶种植面积达5.5万亩,年产2 000 t,产值4.2亿元,茶叶种植面积达台湾高海拔茶园总量的近4/5,是大陆地区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生产基地,以台商农民投资为主。由于农业对农用地使用占有的排他性,两大农业产业发展并未形成协同动力。
借力台创园政策根基,依托智创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整合区域花茶特色资源,通过“强心、嫁接、搭台、提质”,发展花茶生产性服务、流通服务、创意设计等高端核心环节,注重花茶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打造中国花茶产业高地与特色花香浪漫主题旅游小镇。规划定位中国花卉技术研发中心,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窗口,福建花卉主题旅游目的地,闽西南高山休闲颐养圣地。总体上通过两大农业产业特色协同发展并形成良好的自然环境,发展旅游服务与新兴休闲颐养产业,并借力台商政策建设基础设施,形成协同发展动力。
立足花茶产业历史悠久、根植性牢固优势,契合旅游发展的时代发展要求,根据产业旅游发展理论,通过“补四链、融旅游、促联动”的发展路径,铸造两大核心产业,形成以“花、茶”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以及以“花、茶”为依托的旅游休闲业,实现产城一体、城景联动发展格局。“补四链”首先是延伸产业链,从花卉、茶产业的研发环节、种植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着手,延伸产业链条;其次是铸造创新链,产业由原来的低端种植向科技研发、种苗繁育、良种选育、应用推广过渡,铸造创新链条;再次是完善销售链:打造新的创意包装、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终端消费模式,完善销售链条;最后是提升价值链,开展创新产品、个性订制、打造高附加值产品。“融旅游”是指融入泛旅游产业的理念,最终实现从研发到种植至流通的全环节产业体验。“促联动”指联动商务旅游、科普教育、乡村旅游、乡村休闲、生产体验、工业旅游及创意体验、创意旅游等,实现不同产业间的联动发展。
空间营造方面主要凝聚优势资源,构建产业核心区作为对外展示的窗口;依托现有村庄,充分利用花田、茶山、长溪、碧湖等环境要素,组织特色功能片区;尊重现有山水林田的自然格局,塑造“花香茶韵,田舍相依”的花香浪漫小镇。整体空间布局呈现“山环水贯,绿脉楔织;花田相间,组团集聚;依溪为脉,长轴串珠”的形态,如图1所示。
通过组建小镇管委会,建立市、镇两级政府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科层体制之外的柔性化机构和尺度上移,形成不同层级治理对话的平台;同时成立海峡两岸农业创业联合会,通过多层级政府及两岸跨界主体协同参与小镇建设,形成多元治理主体,协调政府、市场和公众利益。资金方面借力台商资源,健全金融支撑,引导社会投资资金,保障小镇建设,设立花香小镇产业扶持发展基金,专项用于扶持小镇产业发展,加强财税资金支持,返还用于小镇建设。
永福花香特色小镇作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驱动器,是国家在推动区域创新发展过程中又一政策新载体,在陆续的政策叠加下,通过尺度跃迁,借助金融、财税、土地等政策工具的投入,实现再次的飞跃。本文针对跨界农业型特色小镇的创建思路和规划的解析,尝试寻找海峡两岸农业特色型小镇协同发展路径,对于丰富特色小镇规划创建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