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本土创造,社会创新:对可持续未来的设计路径探析

2019-08-07 02:03康婧韩艺浓
设计 2019年14期
关键词:生活方式可持续设计

康婧 韩艺浓

摘要: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潮的背景和在其影响下的当代设计思想,将“设计”看作一种方法或力量,思考其如何对社会、对未来产生影响,并从社会性和文化性的角度探索“设计”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设计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提出设计介入和推动可持续未来社会发展的路径。文章的主要结论是:影响生活方式、立足本土创造、社会协同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设计路径,设计师应当意识到可以从多角度来考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设计 可持续 生活方式 本土创造 社会创新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7-0131-03

引言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中国颁发的第一个“设计之都”,深圳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在设计领域具有发言权的先锋城市。深圳设计周的主题一直备受设计行业内外的关注,这些主题不仅反映了城市对于设计现状的总结、要求与期待,也因其强烈的时代感、高价值和丰富的内容而受到业内外的广泛赞誉。2019年,深圳设计周以“设计可持续”为主题,强调设计对社会的影响力,旨在探索设计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如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进行各项活动时所必须要考虑的基本原则。此时不妨反问,我们想持续的内容是什么?

一、我们想要维持什么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将“可持续”的概念定义为“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危及和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香港理工大学梁町教授将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为四个宏观基准,即环境性和经济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最开始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问题为出发点,其内涵不断地拓展到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文章并不探讨“可持续设计”或“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而是将设计思维看作一种方法或力量,思考其如何对未来世界产生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社会性和文化性的角度出发,通过探讨“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思考什么样的设计能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提供强大的驱动力,并尝试提出设计介入和推动可持续未来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一)可持续发展思潮的興起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供需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之前需求方为主导的消费模式,转变为供给方为主导的消费模式。原因便在于大资本的集中催生了“大量生产”的经济模式,而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则产生了大量的市民阶级,使其成为消化“大量生产”的理想群体。这一经济模式引发了西方乃至世界的消费革命,即“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模式。在此种模式下,主流的消费行为是产品倾销而形成的,“设计”的概念在“商品”的概念之后,“设计”只为(或很大程度上为)“商品”服务,此种设计,只诉诸于产品或项目本身,对社会责任、社会道德和生态环境的关注较少。这种消费和设计方式引发了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的—系列问题,并在二十世纪下半叶显得尤为突出。因此,世界需要—种在“商品”之上的设计理念,即超越商品本身,关注生态环境和人类共同的命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已经逐渐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联合国在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全面发展,走向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由此可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主流思潮。“可持续性”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亟待自救的人类在观念上的觉醒。

(二)当代设计思想响应可持续发展思潮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条件下,人们总是不断将设计划分出不同的种类并给予其不同的含义,设计的“重心”似乎总是不断地被修正。从“绿色设计”到“生态设计”再到“可持续设计”,一个接一个的术语开始出现,它们之间的区别微乎其微,这也说明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日益成熟。分辨这些术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设计与可持续之间的关系。

“绿色设计”强调单一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一术语源于20世纪90年代,它专注于单一问题或生态影响的某个方面,例如材料或能源消耗。“绿色设计”常常表现为用可回收材料代替原材料,在不改变产品性能与外观的前提下,解决人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生态设计”强调对产品生命周期的考虑,即在产品开发的所有阶段都必须要考虑环境的因素。这可以确保设计人员将环境问题与设计结果联系起来,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对环境的整体负面影响。

“可持续设计”强调突破性创新。它探讨的是如何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于设计中。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完成了从产品服务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到探索新的生活方式,再到设计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过渡,从而引导人们(不仅仅是消费者)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理想的可持续发展社会里,在生态足迹可以承受的条件下,人人都享有美好生活的机会。

(三)“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从“设计”的属性和特征方面来看,“可持续”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强调设计中的“可持续性”;从“设计”的目标和理想方面来看,“设计”也是“可持续”的一部分,强调“设计”的动力,为未来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应该认识到“可持续”与社会进步的要求并不矛盾,也不与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幸福的追求相矛盾。它是一个多样化的理念,其内涵不仅局限于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在不同的主张下其侧重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019年深圳设计周以“设计可持续”为主题成功举办,是全球设计人才贡献各自智慧,将设计参与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有力行动。这一主题与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密切相关,并强调设计对社会和未来的影响。它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关怀。

二、设计如何推动可持续未来的发展

(一)影响生活方式

如图1、2、3、4,“再造衣银行(Reclothing Bank)”是一个由独立设计师张娜于2011年创立的品牌。顾名思义,“再造衣”,即改造旧的衣物;“银行”是旧服装材料储存、流通和交换的验收方式。从“再设计”的角度出发,张娜利用现有的旧衣服材料,利用设计的力量进行改造,为旧材料赋予新的生命。按照充分利用材料的原则,“再造衣银行”改变了一件件旧衣服。在提供私人定制服务的同时,“再造衣银行”品牌的成衣系列也使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民主化,并成为公众可以负担得起的日常时尚。反之,为了环保而环保的时尚,可能会造成另一种浪费。除了增加时尚和实用性外,旧衣服的批量生产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为此,张娜找到了一家专门生产零废弃再生织物的工厂并与之合作。这些工厂有自己非常完整的系统。这些新制造的再生织物与其他织物看起来相同,完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且成本低得多。有了这些面料,“再造衣银行”就可以大规模生产。翻新旧衣服的过程就像经历化学反应,不同原料的结合产生奇妙的效果。张娜希望顾客因为独特的设计而来,而不是以公益行为的方式来购买,这是时尚的可持续方式。

“敬畏自然,与众同乐”是“再造衣银行”的品牌愿景。“再造衣银行”没有因其旧物回收利用的模式而贴上“绿色设计”的标签,因为它并非反对消费,而是反对浪费的生活方式。“再造衣银行”品牌通过设计唤醒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让人们对再造衣的行为有所改观,倡导懂得感恩和珍惜的生活态度,甚至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往往基于对商品的消费观,消费选择在实现人们愿望和需求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并且可能对环境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西方国家频频发生的经济危机也让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能够在减少消费的前提下使生活变得更美好,进而重新定义对幸福的理解。

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设计,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当今的文明社会,设计始终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影随形。可以说,设计是生活方式的反映,生活方式的变革也引导着设计的发展方向。通过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来实现设计可持续,实则是对可持续行为的设计,其关键在于让可持续行为变得简单并且适应现有的行为模式,这样可持续行为才会渗入人们的生活。由此可见,设计须摆脱消费主义的影响,紧随时代发展,随着人的需求改变而不断变化,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和生活方式,使其变得更加合理更加适宜,才能够综合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立足本土创造

全球化的强大渗透力导致世界文化出现“趋同”现象,这—方面导致了本土文化的断裂,另—方面又促使了更强烈的本土意识觉醒。“本土”不仅仅是一个地域概念,它也是一个精神标签。从材料的创造到意识形态,每个国家、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本土”。本土文化作为本土资源中最具差异性的体现,可以说是本土创造的基石,也是攻占全球市场的重要策略。因此,地方社会需要从自身优势出发,充分发掘本土资源,才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立足本土的创造活动可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设计路径之一,这种可持续体现在维持地方和全球两者之间发展的平衡,所以也可分为两种不同的设计策略:

一是“全球本土化”的设计策略。即外来设计进入一个新地域时,为了打开当地市场而开发的符合当地文化特征的设计,这已成为许多国际化公司的营销策略。例如,可口可乐可以说是全球化浪潮中最典型的文化消费符号,它没有一味地传播美国文化,而是汲取全球不同地域的文化精髓和消费符号,与消费者之间进行本土文化交流,从而将产品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当中。以可口可乐的包装设计为例,在英国,可口可乐推出庆祝圣诞节的“拉花瓶”,拉动瓶身标签便将其变成一朵漂亮的花,还可以将带有拉花的可乐当成礼物送出。在中东地区,可口可乐公司曾在伊斯兰教传统“斋月”期间推出了“无标瓶”,通过移除产品包装上的logo,用一句“Labels are for cans,not for people(标签的只是拉罐,而不是人类)”代替了熟悉的Caca-Cola字样,向民族问题复杂的中东地区传达了消除偏见和自由平等的态度。在中国,可口可乐在2018年推出“摩登都市瓶”,分别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12个城市为主题,用一个字概括了一座城市的特色文化,例如北京范、上海潮、广州味、成都闲等,同时以当地特色人物形象作为瓶身设计图案,不仅体现了年轻人的精神活力,还唤起不同城市的人对自己家乡的归属感。此外,可口可乐还融合中国不同城市的美食文化推出了“城市美食瓶”,如图5-7。

二是“本土全球化”的设计策略。它要求设计师扎根于当地文化特色并对其进行差异化定位,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精神和地方特色又符合国际市场需要的本土设计。所谓“传承与创新”,就是本土文化的再生与延续。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意识到在设计中延续和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市面上也涌现出许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但其对文化内涵的表达却不容乐观。很多所谓的中国本土设计仅仅停留在元素的堆砌和拼凑,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真正对人产生影响的精神力量。

杭间教授曾指出,强调“本土”,并非保守,而是开放的系统。地域性文化的价值不再是基于怀旧之情而保存,只有构建出具有現代思潮及精神层面的积极意义,才能在全球化语境中得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进而产生新的生命力。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中寻求个性化的同时维护好文化的共同原则,从本土文化价值出发,将设计放在一个整体中去观照它的生命,促进中国设计的多元发展,成为每一个中国现代设计师在本土化的设计道路上需要探索的问题。

(三)社会协同创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社会结构呈现出多种新的形式,与此同时,在新兴经济体制下,人们不得不脱离传统的社会经济模式去适应新的环境,以期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背景下,依然有成千上万的人因战争、贫穷和自然灾害而被迫迁移流动,以求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其中所面临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对社会各个层面的挑战,甚至是一个庞大的全球性问题,它们不再能够完全通过传统的社会经济模式得到解决,此时,非政府组织、个人和社会群体必须发挥积极作用以协作的方式参与其中,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体系中,社会创新起到了强有力的变革作用。

越来越多的国际决策者、非曹利组织以及进步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设计在我们追求可持续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致力于设计指导社会创新,尤其是所谓的创新产业。秉持着“社会创新需要的不仅仅是设计思维和更实际的行动”的理念,2013年“5% Design Action社会设计平台”正式在台湾推出,以“设计行动”项目的形式招聘跨学科设计师和专业人士,并将5%的业余时间投入到一起。运用最初应用于企业创新的专业知识和设计能力,为社会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做出贡献。5%Design Action平台关注的议题涉及到教育、健康、环境、经济四大类,它串连起世界上各个角落的设计行动家,主张更有效率、方法及资源地进行社会创新与价值共创,致力于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创新影响力。社会创新为社会难题提供了有力答案,如老龄化、慢性疾病治疗以及城市周边非正式聚居区的转型等问题。由此可见,社会创新应当被支持,它可以被视为设计可持续的具体路径之一,如图8。

猜你喜欢
生活方式可持续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对散打运动发展影响研究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