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环境下传统春晚的功能审视

2019-08-07 00:56黄妙杰黄宏
声屏世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价值

黄妙杰 黄宏

摘要: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晚会节目呈现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态势。传统春晚作為一种具有仪式感的内容形态,在当下仍发挥着凝聚国家认同、践行文化担当、展现媒体形象等重要功能。然而因应媒介环境变化,传统春晚也亟待转型。

关键词:传统春晚 价值 “最美岭南春”

互联网普及带来了新的媒介形态,也加剧了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媒介、越来越多的内容,试图瓜分受众(用户)有限的注意力和媒介消费时间,即便是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具有仪式意义的内容形态也受到了冲击。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传统春晚或应重新审视自身功能,并积极转型。

新媒介环境下的传统晚会与新兴晚会

电视晚会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节目形态和艺术形式,真正兴起并产生重要影响始于1983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①这一年的春晚首次实现现场直播,以及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春晚的基本节目样式也自此形成,这对日后不断涌现的各类电视晚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艺术形式多样、节庆氛围浓厚、全受众覆盖、国家意识形态的承载等,成为以春晚为代表的传统“文艺晚会”或“综艺晚会”的共同特点。每逢“五一”“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及重要活动,央视和省级卫视都会举办各种主题的晚会,将之作为一种社会动员工具、履行媒体宣传职责,也借由节庆热度提高收视率,扩大影响力,实现产业价值。

进入新世纪后,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省级卫视开启了一轮“晚会创新”。2005年,湖南卫视率先打破元旦档综合性晚会惯例,推出“跨年演唱会”这一新晚会品类,其后,各大卫视先后跟进。“元旦档”逐渐被“跨年档”取代,文艺晚会也逐渐被演唱会取代。到了2016年,跨年晚会再次出现品类分化——深圳卫视与“知识IP”罗振宇合作,直播《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若干商界精英的演讲便撑起了一台“晚会”,其收视效果良好,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收视效果。这一个案也再次推动了跨年档格局变化——一些省级卫视纷纷效仿,跳出演唱会红海,打造新型晚会。例如,浙江卫视邀请马东、高晓松、吴晓波、张召忠做主讲嘉宾推出“思想跨年”,广东卫视基于《财经郎眼》节目专家群打造“财经脱口秀跨年”,东南卫视推出时长近4小时的“高端访谈跨年”。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晚会这一节目形态呈现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态势。环境之变,既体现在电视行业内部的竞争加剧所引发的市场再细分,还体现在新兴媒体崛起所带来的传播主体多元化。各大网络平台作为内容生产主体,纷纷推出具有互联网特质的晚会节目,诸如“微博之夜”“双十一”晚会以及各类“网络春晚”“草根春晚”等。笔者将各类新兴出现、形式多样的跨年晚会、网络晚会等归为“新兴晚会”,把以传统春晚为代表的综合性文艺晚会归为“传统晚会”,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后者。在晚会形态多元化的背景下,传统晚会特别是传统春晚的功能实现必然受到冲击,电视从业者需在坚守与突破之间做好权衡取舍。

传统春晚的功能诉求

传统春晚因较高的关注度、参与性和连续性,以及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意义,成为一种具有仪式意义的年俗活动,这决定了春晚在意识形态宣传方面的功能诉求。以下结合广东卫视2019年春晚“最美岭南春”的运作实践,谈谈传统春晚在当下的功能实现。

一、凝聚国家认同。通过国家话语的引导,整合社会群体共识,形成国家认同,进而凝聚力量推动国家发展与兴盛,是传统春晚的重要主题主线。传统春晚这种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是其“神圣性”和仪式感的重要来源。②以广东卫视2019年春晚“最美岭南春”为例,在改革开放4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这次春晚融通了传统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力求艺术化、多元化呈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发展变化。晚会将“美好生活”这一关键词体现在节目的方方面面,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乡村振兴等元素也巧妙地融入其中,呈现了广东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描绘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在中国当下社会转型和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凝聚社会共识和发展力量,对于国家稳定和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春晚正成为自觉践行和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的重要展示窗口。

二、践行文化担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电视媒体的责任担当。无论是央视,还是各省级卫视,都把春晚作为展示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平台。在广东卫视春晚“最美岭南春”中,广东本土剧种纷纷登台,争奇斗艳,多位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得主联袂汪明荃等实力名角,为观众献上了粤剧《决战天策府》、潮剧《穆桂英招亲》、雷剧《岭南圣母》、汉剧《贵妃醉酒》等名剧名段,让观众尽览广东繁盛的梨园春色。曾摘得中国舞蹈艺术最高奖“荷花奖”的舞剧《醒·狮》也惊艳登场,展现了“南狮”在新时代觉醒自强、勇立潮头的精神风貌。广东粤语吟诵唯一传人的吕君恺老先生联袂广东卫视《国乐大典》的名家及乐团,呈现了音诗画形式的《国风·雅颂》,为观众带来充满岭南韵味的诗词演绎方式。另外,广彩、榄雕、剪纸、彩灯、泥塑、葵艺、瑶绣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也来到春晚现场,展示绝活,让更多人领略广东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展现媒体形象。过年看春晚,已成为一种年俗。春晚作为一个“文化IP”,能够引发极高的关注度,因而成为打造媒体品牌的极佳平台。区域受众对于本土春晚更有着天然的亲近性。省级卫视春晚既是一次服务本土受众的“汇报演出”,也是一次向全国观众展示本土文化风貌、发展成就和自身媒体形象的重要盛会。广东卫视2019年春晚在策划之初,便纳入了“自我营销”的功能和任务,借由一场春晚硬仗,打响改革振兴广东卫视的开年“第一炮”,昭示广东广电人奋力崛起的使命和姿态。这次晚会力图将广东台主要频道近年推出的优秀节目进行二次包装和创作,以全新形式在春晚舞台上展演,诸如广东卫视的《国乐大典》《老广的味道》《流淌的歌声》《木偶总动员》等品牌节目都在春晚中有所体现,在展现广东广电精品节目创新创优成果的同时,也为节目下一季运作造势宣传。

反思与展望

传统春晚的当下价值不容否认,然而作为一种传统晚会形态,如果继续沿着惯性思维和既有路径滑行,必然遭遇发展瓶颈。如同过去传统的元旦晚会向跨年歌会和多种形式的新型晚会转型,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传统春晚亟待创新突破。

一、突破仪式陈规。形式上的程式化与重复性是春晚作为仪式的重要特点,这也成为其创新和突破的掣肘。主持人朗诵式、播音式的言说方式,歌舞百搭串烧,生硬的现场采访,缺少新意的抽奖环节与奖品设置等。这些数十年不变的节目“套路”在当下仍在沿用,让观众觉得传统春晚越来越不接地气。事实上,打破形式上的陈规并不影响宣传效果。如今,少有观众还像过去一样聚精会神地看春晚,在很大程度上,春晚已成为一种伴随性的存在,一种人们在从事其他活动过程中的“背景音”。电视从业者要认清这一现实,要把观众的目光拉回“大屏”,突破一些不合时宜的陈旧形态迫在眉睫。

二、提升春晚的“网感”。随着受众媒介消费习惯变化,互联网逐渐成为主流媒介,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在此背景下,电视受众和网络用户、电视节目和网络节目不再泾渭分明。人们在“春晚时间”齐聚客厅,放下手机,回归大屏,许许多多平时不看电视的“网民”成為春晚观众。如何获得年青一代“网络原住民”的青睐,成为春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特别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可见,影响年轻人,塑造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育新人”的应有之义,影响年轻人比影响其他人群更具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宣传思想工作不能脱离人的需求,尤其不能脱离年轻人的需求。探索有“网感”的嫁接方式,挖掘具有“网感”共鸣的创新文艺形态,极大满足习惯于“线上生存”的年轻受众的收视需求,是提升春晚宣传效果的重要路径。

三、为春晚“减负”。每一台省级卫视春晚都试图尽可能多地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平常不易见到的艺术形式,往往在春晚上都能看到。另外,每一台春晚都承载着意识形态宣传重任,在主持人话语和大量节目中,都存在国家意识形态的渲染和灌输。一半文化、一半宣传,成为春晚的“标配”,但留给“过年”、留给“联欢”、留给“娱乐”的空间变少了。例如在广东卫视2019年春晚中,语言类节目只有一个,并且笑点不多,以讲故事和煽情为主,依然承载宣教功能。强灌输、单向性的宣传模式只会令受众产生审美疲劳,远离电视。反之,为春晚“减负”,多一点娱乐,少一点宣传,多一点创新,少一点套路,或许反而能够真正留住观众的注意力,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而不是沦为嘈杂环境中的背景音。降低“宣传味”,增加“人情味”,兼顾宣传需要和受众需求,成为春晚创新突破的重要方向。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创新,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工作者需要达到的最佳境界。呼唤“新兴春晚”,我们仍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

栏目责编:邵满春

注释:①李 玉:《论中国当代文化格局下的电视晚会》,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②李 超:《作为媒介仪式的春节联欢晚会》,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猜你喜欢
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分钟能创造多少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七月》价值新解读
“给”的价值
俆卫:用梦创造价值
价值
“活着就要体现自身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