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虞功亮等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研发了“水体要素多参数遥测设备”,在水质监测、黑臭水体巡检、污染口排查、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助力智慧水务建设和河湖长制智慧增效。
自2010年以来,研发团队在掌握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开放式多模型融合算法”,实现了水体叶绿素a、藻蓝素、悬浮物、总氮、总磷、透明度、COD、氨氮、溶解有机物、植被覆盖度、污染口、黑臭水体等水质水生态多参数的同步提取和高精度测量。
2018年开始,在相关基金支持下,研发团队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体要素多参数遥测核心设备”,通过多平台融合搭建,形成“水生态水质遥测无人机系统”、“黑臭水体巡查专业无人机系统”、“手持式/岸基定点式水质监测系统”等系列专用产品。
该产品采用先进的光栅分光系统和轻量化设计,嵌入多模型的计算电路和可视化界面,具有测量面广、参数多、多参数同步测量、数据影像合一、非接触式遥测、数据结果可视化等优点。可与无人机、无人船等平台无缝融合。尤其是无人机系统在河流的污染巡查和水质检测方面,可在水质数据和影像采集的同时,完成对排污口检查,包括隐藏在水下和草丛中的排污口,采用可视化深度揭示污染物和黑臭水体空间分布与污染程度等信息,为环保执法等提供直接的证据。
目前,项目组已完成4套不同样机,并已先后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澜沧江、珠江、闽江等流域中的一些湖泊河流以及城市水体中得到广泛测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