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阳 周雁花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干一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8)
慢性心力衰竭(CHF)主要是由各种心脏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心功能不全,心脏会进入失代偿期,最终演变成心力衰竭。常规疗法效果不理想,其进展过程与各种炎性因子作用、心室重构、神经内分泌的刺激及异常心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各医疗机构在不断研究新的改善方法〔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是射血分数(EF)下降的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基石,在未使用ACEI治疗的患者中,缬沙坦较安慰剂可以明显降低EF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率〔2〕。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其不仅可改善血脂水平,还可抗炎、改善心肌重构等功效,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而中药心脉隆注射液治疗CHF的临床疗效也显著,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等功效〔3〕,但两者联合用药治疗CHF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缬沙坦联合心脉隆注射液治疗CHF患者的临床疗效。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4例CHF患者,以上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CHF诊断标准〔4〕与《规范应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专家共识》〔5〕。纳入标准:①符合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4〕;②患者均实行心电图和X线胸片检查,病情得到确诊;③所有患者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在Ⅰ~Ⅳ级〔6〕;④理解表达能力正常,意识清楚者;⑤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晓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脑、肾肝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②伴严重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凝血功能障碍等心脏疾病者;③伴神经系统、呼吸功能、高血压等疾病者;④严重感染的患者;⑤治疗前一个月内使用包括静脉使用新活素、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缬沙坦在内影响治疗结果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50~75岁,平均(57.43±6.45)岁,NYHA心功能分级〔6〕:Ⅰ~Ⅱ级16例,Ⅲ级18例,Ⅳ级8例;对照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50~75岁,平均(56.55±5.94)岁,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17例,Ⅲ级20例,Ⅳ级5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合理休息及低钠饮食,并服用血管扩张药物、正性肌力药物(洋地黄类)等有效药物治疗(部分患者给予小剂量β受体拮抗剂),在此基础上给予缬沙坦(代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规格80 mg,国药准字H20040217),80 mg/次,2次/d的治疗方法(最大剂量240 mg/d),1次/d,连续治疗5 d。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心脉隆注射液〔云南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 ml(含心脉隆浸膏100 mg);国药准字Z20060443〕5~10 mg/kg,混于0.9%氯化钠溶液250 ml,滴速20~30 滴/min,连续静滴5 d。
1.3 指标分析与疗效评估 以上患者均进行体检、临床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脉搏)、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并分析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按照NYHA分级)、心动图参数及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指标。(1)心功能指标测量:采用飞凡Envisor型彩超超声心动图,频率2.0~4.0 MHz,由2名经验丰富医师分析并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左心室舒张末期与收缩末期血容量(EDV,ES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2)采集患者早晨空腹血3 ml,2 500 r/min离心10 min提取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美国雷杜RT-6000酶标仪)测定NT-proBNP、hs-CRP、PCT水平;相关试剂盒(购自上海恒远)且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3)采集两组患者早晨空腹的静脉血3 ml,肝素抗凝,3 000 r/min离心10 min,采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瑞士ROCHE公司,2010型)测定NT-proBNP水平,采用ELISA检测hs-CRP、PCT水平。(4)心功能疗效NYHA分级标准〔6〕:显效:改善2级;有效:改善1级;无效:未改善。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数×100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t、秩和及χ2检验。
2.1 两组心功能疗效比较 观察组心功能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率、血压、脉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生命体征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心功能疗效比较〔n(%),n=4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下表同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参数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脏超声ESV、EDV、CO、EF及SV各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超声参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各参数变化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hs-CRP、NT-proBNP、PCT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NT-proBNP、PC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及NT-proBNP水平变化比较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新近治疗CHF着重针对其发病机制——心肌重构,防止和延缓其发展,从而降低CHF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等远期预后〔7〕。CHF的药物治疗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干预也由抑制转向调整。近年来血管扩张药物、β-受体拮抗剂、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等常规药物治疗CHF方面取得较大突破,目前,以上药物体系主要通过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显著抑制心室重构及心肌纤维化,进而改善CHF患者的预后〔7,8〕。但西药药物预后的毒副作用仍较严重,同时西药治疗存在局限性及治疗费用较高等隐私,而中药、中成药的疗效价值也较高,且费用较低且毒副作用小〔9〕。
缬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抗高血压类药物,发挥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抑制RAAS作用〔10,11〕。缬沙坦可以降低心血管死亡和CHF住院的风险,同时也可与其他CHF治疗药物合用,在维持机体血压稳定、水盐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12〕。杜海霞〔13〕研究结果表明,缬沙坦较依那普利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疗效明显。在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的长期安全性、耐受性及有效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缬沙坦治疗后,患者的平均静坐收缩压和平均静坐舒张压与基线血压相比均有显著下降〔14〕。
杨清华〔15〕综述了中医药治疗CHF的研究进展,认为西医有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个体差异、治疗条件等因素限制,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中医在治疗时具有简、便、效、廉的优势,并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心脉隆注射液为复方多肽类制剂,主要成分为核苷酸、活性氨基酸和利尿肽等,具有益气固表,活血通络;现代药理学显示,黄芪有效成分黄芪皂苷可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较强的正性肌力,进而改善心肌缺血症状〔16〕;益气活血祛瘀,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内皮功能,抗心肌缺氧缺血的作用〔16,17〕。经多项药理、药效学研究表明,心脉隆注射液可扩张冠脉血管并增加其血流量而实现改善血流变学状态,同时可抗炎、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等多重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肌细胞膜,最终改善左心室功能,防治心肌缺血氧,达到保护心肌的功效〔18,19〕。俞瑞卿等〔20〕采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CHF患者可以降低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PCT水平,临床疗效较好。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在西药基础上辅助心脉隆注射液的药物作用疗效明显。
NT-proBNP作为诊断、预后标准,已纳入CHF的诊断指南。NT-proBNP可反映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及瓣膜功能等,分布于心室内,是诊断HF的灵敏性较高标志物,超过450 ng/ml时,判定患者CHF的准确度达96%〔21〕。近年来研究表明NT-proBNP水平与HF的严重程度、EDV、ESV、NYHA分级呈正相关,与SV、CO、EF呈负相关,故早期异常便可指导患者治疗〔21,22〕。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中药心脉隆注射液作用突出,进一步改善心肌ATP供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扩张冠脉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流变学状态,减轻了心肌的毒性作用,改善左心室功能,保护心脏。hs-CRP水平高低可以反馈机体全身炎性状态的严重程度,其水平上升可以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与微循环而损伤心肌组织〔17,19〕。PCT水平反映患者感染程度,并可以诱导内毒素加重细胞缺氧,损害心肌的功能〔20〕。本研究结果表明,缬沙坦联合心脉隆注射液治疗CHF患者下降幅度远大于西药缬沙坦,直接表明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受损减轻。本研究研究过程中没有详细地分析CHF患者NYHA分级对应着hs-CRP、NT-proBNP、PCT水平及心脏超声参数改善情况,有待后期继续深入学习研究,以补充详实的数据资料。
综上所述,心脉隆注射液治疗CHF患者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与临床生命体征,降低NT-proBNP、hs-CRP及PCT水平,预后良好。本研究补充学习了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指标,发现以上指标与患者病情息息相关,也可作为补充性验证患者CHF的严重程度做一前瞻性预估病情,为后续诊断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