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关停搬迁企业场地环境调查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2019-08-06 16:45倪玮玮
环境与发展 2019年6期

摘要:以某搬迁或撤离的金属加工厂为例,对其遗留的地块进行场地环境调查及其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结合调查评估的土壤及地下水检测数据,最终确定重金属镉和锑为本场地关注污染物。根据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结果发现锑和镉的非致癌风险超出人体正常风险水平。通过计算,关注污染物锑的风险控制值为5.7mg/kg,镉的风险控制值为11.9mg/kg,进而得出本场地目标修复值,为后续场地环境修复做出理论基础。

关键词:搬迁撤离;锑;镉;场地环境调查;健康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X5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6-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6.137

Abstract:Site environmental survey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has been carried out a former relocation site of metal processing.According to soil and groundwater testing data,cadmium and antimony were considered as the concerning contaminant.According to health risk assessment model,it was found that the non-carcinogenic risk of cadmium and antimony were higher than the normal acceptable level of human body.Basing on model calculation formula,the value risk control of antimony was 5.7mg/kg,the value risk control of cadmium was 11.9mg/kg.Besides,target repair value was determined so that it was to lay the groundwork for the environmental repair theory.

Keywords:Former relocation;Cadmium;Antimony;Site environmental survey;Health risk assessment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经济发达或快速发展地区的工业企业搬迁呈現普遍的趋势[1]。与此同时,搬迁企业的关停与撤离导致大量污染土地遗留下来,涉及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原有企业危险废物及一般废物丢弃引起的污染等,这些突出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城市工业变革的产物[2-3]。

在污染场地再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安全防护或前期准备工作的不足,遗留的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引起人体及环境的不良反应,高传染性和高风险性成为了此类地块的一个显著特点[4]。这些高污染特性使周边居民长期生活及暴露在危险环境中,严重危害居民身心健康。因此,对已搬迁或关停企业的土壤污染防控及风险管理刻不容缓。

1 初步调查阶段分析

1.1 研究区域概况

选取上海市某金属制品厂作为研究区域对象。该金属制品厂坐落于上海市金山区,总计占地约4500m2。厂区成立于2001年,于2013年停产。在开展项目研究前,厂区只剩下西北角的原材料仓库未拆除,一直作为仓库使用,现仍为仓库,等待拆迁;其余区域厂房均已被拆除,仓库东侧有少量建筑垃圾遗留。厂区周边少量分布着宅基地,其余基本为农田。研究区域概况详见图1。

1.2 生产工艺及其污染情况分析

该金属制品厂建成后主要从事专业制作缝纫机冲制零件、汽配件、小家电冲制零件、钢结构支架等。生产过程中主要涉及到钻孔、焊接、气割、铲磨除锈、装配等生产工艺。由于原辅材料主要为钢材制品,故原料仓库地面会有重金属残留(主要为铅、镉、镍、锑、铜、砷等);焊接、气割、除锈生产车间主要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类污染物,如苯类、烷烃类等。虽除西北角原材料仓库外,其余均拆除完毕,但在前期生产过程中,某些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可能已经渗透进该区域,对该区域环境安全造成一定负担。

1.3 点位布设及监测因子分析

根据国家及上海市相关标准[5-6],并结合场地生产布局、污染物迁移行为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性等[7],按照专业判断法布设土壤监测点6个,地下水监测点4个(包括对照点)(图1);共计采集监测样品20个。

土壤监测参照《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表1必测项目及表2部分指标。地下水监测同土壤。

土壤监测因子按照《GB36600-2018》中风险筛选值-第一类用地进行评价;地下水监测因子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进行评估,对于未规定的其他监测因子,则参考《美国爱荷华州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标准》《荷兰建设部关于土地使用和环境干预值标准》进行评价。

1.4 调查评估结果

土样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检出较多,其中锑、镉部分点位检出浓度超过风险筛选值标准,锑超标点位及深度分别为S2#的0-0.5m、S3#的0-0.5m及0.5-1.0m,超标倍数分别为1.41、1.28、1.06倍;镉超标点位及深度分别为S3#的0-0.5m,超标倍数为1.62倍。部分点位检出VOC、SVOC、TPH,但检测结果低于相应评价标准。地下水样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少部分检出地下水重金属及有机物,检出结果均未超出相应标准限值,污染较轻。

2 详细调查阶段分析

2.1 点位布设

根据前期初步调查结果,对土壤超标点位S2#和S3#点位进行加密布点,其中S2#点位加密设置7个监测点位,共计21个土壤样品;S3#点位加密设置9个监测点位,共计27个土壤样品。

2.2 调查结果评估

将检测结果与风险管制值-第一类用地标准限值比对,结果发现:S2#区域关注污染物为锑,共超标2个点位,超标倍数分别为0.2、0.11倍。S3#区域关注污染物为锑和镉,其中锑超标5个点位,超标倍数分别为0.14、0.03、1.12、0.06、0.16倍;镉超标1个点位,超标倍数为0.11倍。因此,该区域锑和镉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需对该区域进行下一步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确定该区域最终污染范围及对人群的危害影响程度。

3 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3.1 危害识别

危害识别是指根据前期现场勘查获得的相关企业资料及周边土壤、地下水环境信息,并通过了解该区域未来规划,从而判断该区域主要关注污染物及其敏感暴露受体。结果表明,项目关注污染物为重金属锑和镉,规划用途为居住用地,暴露敏感受体为建筑工人(开发建设期)、居民(建成后使用期)。

3.2 暴露评估

在确定及核实主要关注污染物及其敏感暴露受体的工作基础上,分析暴露情景,确定暴露途径及其暴露模型,计算相应的暴露量。

根据前期调查结果,污染分布在1m左右的表层土壤,下层污染土壤暴露途径不予考虑。同时因为重金属锑和镉不具备挥发性特性,因此吸入气态污染物的途径也不考虑。场地建设的开发期,建筑工人感染暴露的风险最为强烈,暴露的途径主要为3种暴露方式(经口摄入表层土壤、皮肤接触表层土壤、吸入表层土壤颗粒物)。建成后场地的利用时期,居民(儿童和成人)感染暴露的风险最为强烈,暴露方式同建筑工人。

3.3 毒性评估

3.3.1 毒性效应判定

在危害识别的工作基础上,分析关注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根据其毒理学性质,判断其毒性效应。参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8]的研究成果进行判定,表明镉有明显致癌效应,未对锑致癌效应进行分类。

3.3.2 毒性参数设置

锑和镉主要毒性参数参照《上海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中附录B推荐参数;对于附录B中缺失的数据,则根据该污染物不同的吸收暴露方式的不同毒性因子进行换算,通过吸收暴露方式外推的方法计算。因缺少致癌毒性相关参数信息,本次仅涉及非致癌毒性。

3.4 风险表征

3.4.1 非致癌风险计算

拟采用《上海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中推荐的敏感用地暴露评估模型进行计算。当单一污染物非致癌危害商值超过1时,表明风险不可接受,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土壤修复[9]。结果表明:部分点位危害商值结果超过1,说明此污染区域环境风险高(表1)。

3.4.2 风险控制值计算

根据前期识别出的危害商值超过1的污染区域,计算其风险控制值。综合考虑后续修复可行性等问题,结合GB36600风险管制值,得到锑为5.7mg/kg,镉为11.9mg/kg。

4 讨论

镉与锑是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其中镉污染主要来源于油漆着色剂及电池生产、矿山开采及金属冶炼。对宝鸡市东岭冶炼厂周边居住区土壤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其表层土壤中镉含量达到陕西省土壤镉含量的1.28倍及中国土壤背景值镉含量的1.24倍[10]。车飞[11]研究发现来自抚顺市铝厂等加工企业排出的废水进行灌溉的土壤中镉污染较为严重。石油化工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矿山开采与矿石加工等原因是造成环境锑污染的罪魁祸首,因此,必须重视镉和锑污染,防止污染再次扩大化。

参考文献

[1]张华,蒋鹏,许石豪,陈莉娜,齐凯,宋瑜.有机污染场地环境初步调查与风险评估[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19(06):64-68.

[2]骆永明.中国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23(03):1-6.

[3]骆永明.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预防、控制和修复策略[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31(12):27-31.

[4]张亦弛.工业搬迁遗留场地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5]HJ/T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S].

[6]HJ/T164-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S].

[7]张大定,曹云者,汪群慧,谢云峰,柳晓娟,李发生.土壤理化性质对污染场地环境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12,25(05):526-532.

[8]陳洪阳,黄海峰,孙瑞瑞,张卫国.上海市某重金属污染地块健康风险评估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8,44(03):121-126.

[9]许石豪,陈晶.典型有机污染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设计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11):13-17+22.

[10]范拴喜.宝鸡市长青镇冶炼厂周边居住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估[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5,37(09):46-54.

[11]车飞.辽宁省沈抚污灌区多介质重金属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D].北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9.

收稿日期:2018-12-18

作者简介:倪玮玮(1989-),女,汉族,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