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杆理论的产学研评价与运行研究

2019-08-06 04:32任志涛姜兆胜
现代经济信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内在逻辑产学研

任志涛 姜兆胜

摘要:本文针对产学研与高校学生就业的问题,基于标杆理论,分析人才培养体系,塑造产学研人才培养四种能力的对接,提出影响产学研合作的内在动因,重点讨论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产学研之间的内在逻辑,分为外、中间与核心三个层次,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产学研有效运行。

关键词:产学研;标杆理论;有效运行;内在逻辑

中图分类号:G3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8-0458-01

一、前言

产学研结合的提出是以斯坦福大学工业园的建立为标志。而直到上个世纪末,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才提出、运用并一直持续到现在。产学研结合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的地位与作用。产学研结合,可以创新和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通过综合学习和持续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增强学生的掌握能力,培养具有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复合型人才。促进学生知识的不断创新,从量变到质变,实现学生素质的飞跃和升华,也体现了现代教育方法和学科发展的规律。

二、产学研与高校学生就业关系问题

1.产学研模式简单,学生就业缺乏主动性。现在我国学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为单调,无法将企业、学校、学生较为合理的结合起来,从而学校自身的发展模式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与高校的目标和模式具有较大的差距。

2.高校产学研缺乏目标性,难以定位就业方向。目前,高校缺乏明确的目标,其产学研计划无法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学生校内外实习活动的实际应用和实践不足,实习与就业难以衔接,从而导致就业目标不准确、定位难的局面。

3.高校产学研落实不够,对学生就业无法提供有效支持。目前,虽然许多高校在培训计划中已经提出了“产学研”的教育模式,但它只是反映在字面上,尚未真正落实。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我国部分高校和企业未能实现有效的整合,其产学研模式也名不副实。

三、标杆理论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将标杆理论的相关方法方法应用于组织绩效管理,主要是将组织的战略目标作为关键点,同时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与标杆理论的结合,将研究对象的绩效行为或结果作为标杆,从而进一步提出关键业绩考核的相应策略。将标杆理论相关方法应用于组织绩效管理,确认相关基准标准、期望标准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研究自身发展障碍。通过调查研究,主要分析组织的关键流程和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环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组织关键绩效和关键因素,根据相关因素从而确定标杆领域及其内容。

2.确定标杆对象。根据标杆领域和内容,逐步找出具有关键作用的组织,分析其绩效行为、绩效结果和管理,确定标杆对象,分析不同情况下的绩效行为,依据不同结果确认原因,寻找组织的差距及其问题,从而对未来发展进行合理规划。

3.构建绩效考核体系和绩效改进方案。结合相关组织的绩效实践活动,分析对比标杆对象,寻找绩效能力和绩效管理方法等内容的差异。以标杆对象为基准,提出关键绩效的指标体系、管理方法和持续改进方案,从而为组织提供相应战略服务。

4.实施绩效管理方案。基于研究自身发展障碍,确认标杆对象,构建考核体系等环节,制定实施基于标杆的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高校利用标杆理论这个工具,可以实施对标杆进行管理,合理的认识自身能力,衡量与其他优秀高校的差距,从而科学地制定高校战略计划。

四、产学研与培养四种能力的对接

产学研合作是现代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来说,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部分,产学研必须与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相匹配,高校必须要遵循市场规律,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战略,与大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相匹配。

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同时,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结合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这“四种能力”。与此同时,产学研合作体系应结合高校的培养目标,建立适合学生和企业的培养体系。树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这对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综合类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五、产学研合作的动因与内在逻辑

1.影响产学研合作运行的动因

基于企业方面的动因。从产业经济的层面,产学研合作可以将其研究的外部性效应内容进行内部化,从而保护创新。发展技术创新需要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企业的研究创新等行为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降低风险是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一个主要动因。

基于高校及科研机构方面的动因。基于高校及科研机构方面的动因主要包括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实现价值和社会报答等方面的意愿,还有提高学校科研能力水平的需要。通过产学研合作,不仅对企业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对学校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反哺作用,推动了高校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2.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内在逻辑

产学研合作的关键方面是如何将高校、企业、科学研究所等主体的互补性资源进行高效的整理结合运用,可以从合作选择、合作创新、主体耦合、教师选择以及监督考核等方面构建产学研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可以将产学研人才培养机制分为外层、中间与核心三个层次,其中外层层次包括合作创新和监督考核方面,中间层包括教师选择和主体耦合机制,而最后的部分是合作选择机制。

六、产学研合作的有效运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校教育也应当逐渐接近市场化。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应逐渐向比如科技创新人才、高级技能型人才和新兴行业人才等社会紧缺型人才,要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高素质的全面人才。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学研究。专业教师应增加与企业的沟通,面向企业,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通过交流联系、技术咨询等方式转化成科研成果。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学生在产学研基地学习技术,提高自我创新能力,紧贴地方经济,有力地促进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内在逻辑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高职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中国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
浅析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