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萨默斯
还记得1979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那时的中国和现在完全不同。我去了上海,那时你可以走在上海的马路中间,很少有车辆经过。人们大多步行,还有很多人骑着自行车。那是一个比现在简单得多的国家,人们没有电话,在任何市场你都看不到西方的产品。那是一个和现在迥然不同的国家,由此可见,中国人民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这40年里取得的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认为这要归功于中国文化的力量、中国的教育制度以及中国人民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如果有经济激励,如果能让人们自己承担责任,让他们所劳即所得,多劳即多得,如果人的能量可以得到释放,那么任何伟大的事情都可能会发生。
在中国,过去对人的能量有着很多压迫和抑制,后来当人们有了动力可以在农场里种植更多作物,开更好的商店,创新新技术,和外国企业合作时,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且不断地进步。因为当中国变得越来越富有时,就有更多的人能够出国留学。当更多的人出国留学时,中国也就能够了解得更多以及更加富有。因为有了更多的财富,也就有了更多的投资。而投资越多,财富也就越多。因此,在很多方面,这些良性循环使中国得以迅速发展。
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改革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成就。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开放、更加美好。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已经不再是贫穷,而是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中国要想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推进改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许多不同的新问题产生,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中美关系。
我这63年研究或多或少有些收获,所以我可能要问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是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而且我可能会告诉他们,我是一个美国人,了解到在过去10年里,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在7%,而美国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这很可能就是为什么现在并不是我们向他们讲授经济政策的时候。所以,我的态度与其说是尝试去说教,不如说是在努力学习。我想我会把这一信息传递给双方,但更多的是给美国,告诉我的美国朋友们,美国想要压制中国是不太可能的,更可能的是美国应振作起来。
我认为,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中,互相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互相尊重集中在双方的共同利益上,而不仅仅是观点的差异上。现在的中国在国际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1979年的中国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中国能够通过合作来定义它的伟大,那么在未来的一个世纪里,它将对人类产生卓越的积极影响。
接下来的10年,我们将面临一个剧变的世界。中美两国应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分歧。中美合作不是选择,而是命运。大国关系的伟大在于,我们在尊重对方尊严、传统体制的同时,必须就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合作,通过建立一种法治程序来管理商业纠纷。如此,中美两国就能够为全世界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我坚信这完全可以做到。但如果打贸易战,以牙还牙,则不可能实现共赢。
我曾经听到一个中国朋友对我说,如果美国希望中国减少钢铁出口、增加汽车进口、允许美国企业在中国进行更多投资,那么中美两国可以坐下来谈判,寻求解决方案;但如果美国想要制定规则、维持全球领导地位、让中国融入或适应美国主导的体系,这是无法谈判的。但中国越来越担心美国的诉求是后者,美国将中国视为威胁而非机会。
我也听到另一个长期生活在美国的中国朋友问,美国为什么不继续做好自己,而只是想要遏制中国?他认为美国不具备这样的力量来遏制中国。我觉得这些问题值得美国人深思。
作为一个美国人,我想竞争是永远存在的,美中两国应该寻求共同发展的可能。在当今的世界舞台,美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日本、印度、德国等很多国家的影响,美国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继续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而不是扮演像冷战之后那样“一枝独秀”的角色。
同时,我也告诉我的中国朋友,我完全理解你们的担心。
在我看来,新时代中国愿意本着长期战略性的眼光来思考问题,而美国更多以交易性的短期视角来看待世界。里根曾说过:“核战没有赢家,因此不能打核战”,同樣的话对贸易战也适用。贸易战最大的后果是心理上的威慑,对供求关系及GDP的实际影响很小。
如果构想未来30年美中关系的情景,我想两国都取得成功或者两国都无法取得成功都是有可能的。但美国成功、中国失败,或者中国成功、美国失败的情景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现。双方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今后,美中不能完全从商业角度看待两国关系,而应把谈判框架放宽,用更加宽泛的思维及多边的方式处理关系。与其只让贸易领域的官员来谈,不如让拥有更加丰富背景的官员以更加宽泛的框架来处理贸易问题;与其仅局限于贸易问题,不如更多地去探讨长期的两国关系。未来10年,在潜在的核扩散、恐怖主义、可能的大规模疾病、彻底摆脱贫困等领域,中美两国的合作具有更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