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欣孝
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限制企业发展的因素众多,首当其冲的是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问题更为突出。近年来,山东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举措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如设立中小企业专项融资基金,但还是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顽疾,中小企业的艰难发展依然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桎梏。本文主要从山东省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现实出发,剖析问题背后深藏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5-0334-01
一、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内部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经营范围有限,盈利能力不足,投资者对中小企业的偏爱力度不及大型企业。一般而言,投资者都希望自己的投资项目低风险、高收益、收益快,然而小型工业企业以其自身生产周期长的特点,恰恰不能达到投资者的要求,投资者往往选择一些科技水平高,盈利能力好的企业进行投资,导致小型工业企业的发展十分艰难。
(2)企业留存收益数额有限,解决融资难问题杯水车薪。小型工业企业自身经营范围有限,资金短缺且盈利能力不足,企业的留存收益数额,不足以解决企业的融资困境,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杯水车薪。企业内部融资方式可行性效果不明显,而企业的融资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靠内部融资方式,这就形成恶性循环,内部融资方式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2.外部原因
(1)在直接融资方式下,中小企业取得资金的可能性低。一是中小企业利用股权融资操作性低。股权融资作为一种融资工具,适用于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对中小企业来讲是一个不可跨越的门槛;二是发行债券融资要求高,层层审核,耗费时间长。证券市场门槛较高,山东省中小型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下,取得的资金占比为2.4%,在间接融资方式下,取得的资金占比为97.6%,从中得知企业的融资来源绝大部分是依靠间接融资方式下的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三是借助商业信用融资。企业有良好的商业信用是用信用融资的前提,企业利用现金折扣条件提前还款,会给企业带来一定回报,但如果企业资金不足,没能在规定时间内还款,间接承担的资本成本较高。
(2)在间接融资方式下,第一种是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商业贷款,而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比例基本上都低于15%,这说明中小企业利用负债融资效率低,没能更好的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第二种是民间借贷作为一种操作流程快捷的融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但民间借贷自身不规范性和较大危害性会带来弊端,并不是企业融资的长久之策。
二、对策建议
1.完善中小企业内部融资体系
(1)完善企业财务环境,善于发现利用人才。科学设置企业财务岗位,利用岗位的性质,加强内部制约与监督。必要时可以设置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定期对企业财务进行审查,在制度层面上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坚持“优胜劣汰”的选人理念,完善人才奖惩制度,留住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坚持“人尽其才”的用人理念,充分利用人才,发掘人才,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与提拔,让每一个有才能的员工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2)加强风险管控,增强企业应对风险能力。创新驱动对小型工业企业尤为重要,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优势,企业就要立足于创新,改进传统工艺,走创新发展模式。重视市场的导向作用。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是企业利润源源不断的保证,按市场结构变化制定市场策略,调整产品生产,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企业管理方式缺少现代企业经营特点,工业企业应该加快转型升级,吸引外来资本,明确产权制度才能更有效地激励企业的发展。
2.完善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环境
(1)政府强化政策扶持,银行创新服务模式。国家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提高政策宣传力度,引导民间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创新,充分带动民间投资积极参与。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减少对正规合法的金融市场干预,严惩违法的金融机构对市场的扰乱行为。政府金融监管部门要学习新的理念,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加大对信贷市场的监管,让借贷双方能够更好地了解金融服务,创造健康有序的金融市场。
提高银行服务水平,实现银行与企业的对口服务。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机构作为资金来源的对象;另一方面,中小型银行或金融机构应对金融业务进行经验总结,适当扩展金融业务,提升相关业务的专业性,避免大型商业性银行一统全局的现象,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融资机构,共享社会资源。
(2)借助科技拓宽新型融资渠道,加强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借助P2P平台融资。P2P(网络贷款peer topeer)即“个人对个人”的信贷。网络贷款不同于传统银行的贷款模式,双方的交易均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其最大的优点是让借款人利用互联网感受到贷款的高效与便捷。目前,比较活跃的大约有350家,网络贷款进入快速发展期。
组织企业信用宣传活动,树立企业信用意识。开展有效的信用宣传教育活动,实施科学化的监管制度,对中小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信用约束。利用信用中介的信息管理和咨询评级服务,提高社会信用,从而形成了一種合理的、大范围的失信约束机制,并与适当的失信惩罚制度相结合,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