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2019-08-06 09:03明均仁操慧子
图书馆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范畴服务质量编码

明均仁,操慧子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利用移动设备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美国97%图书馆至少有一个移动网站或移动APP[1];我国51.6%省级公共图书馆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超过80%高校图书馆在推广与应用移动图书馆[2]。然而,移动图书馆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利用的问题,甚至面临移动APP 使用率下降、用户流失等困境[3],这些都与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密切相关。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涉及用户需求、用户体验、用户满意度等方面,是影响移动图书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4]。学者对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进行了研究,多基于LibQUAL+TM、SERVQUAL 等电子资源服务质量评价模型,通过构建模型来进行理论探索,但后续实证研究有待深入。随着移动图书馆功能不断完善,服务的侧重点从图书借阅等传统功能转移到个性化推荐、有声阅读、虚拟体验等新模块上。泛在环境下,用户使用体验变化,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相应也发生了变化。如何获取用户的真实感受与评价,优化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1 文献回顾

当前有关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2 个方面:(1)借鉴 LibQUAL+TM、SERVQUAL、E-metrics 等已有的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测度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比如,施国洪等基于LibQUAL+TM模型构建包含5 个评价要素及22个评价指标的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5];廖璠等在LibQUAL+TM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了包含信息获取、服务效果、移动网络环境3 个范畴的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6]。(2)探讨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机制,设计其信息服务质量的控制流程和结构框架。例如,许强等基于ANP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包含4 个准则维度及13 个子维度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对各级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权重估计[7];施国洪等采用Kano 模型与IPA 矩阵方法识别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要素,从资源建设、服务推介与技术支撑3 个路径提升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8]。可见,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研究多采用建模方法,进行抽象的理论探索与模型构建,后续实证研究有待深入。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涉及多个层面及指标要素,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中,用户的感知评价是重要的考量要素。如何通过实地交流、观察和体验反馈来进一步获取移动图书馆用户认知与评价,对于指导移动图书馆建设、提升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设计

首先,利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本文选取移动图书馆用户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及焦点小组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数据。访谈过程中,采用文字、录音等方式记录访谈内容,获取影响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的相关因素。其次,通过开放式、主轴式及选择式3种编码方式,构建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并对移动图书馆APP 服务质量评价模型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然后,根据移动图书馆APP服务质量评价模型,作出相关假设,并参考国内外相关量表的设计,面向武汉市高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获取样本数据,进一步实证分析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及影响因素。

2.1 样本选取

扎根理论方法需要根据原始资料分析其中隐藏的规律并加以理论化,因此,数据收集对象应具有一定代表性。此次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及实证研究,均将高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主要基于4 个方面的考量:(1)当前30 岁以下移动阅读用户超8 成,学生、白领、自由职业者用户超6 成[9],可见高校用户是移动图书馆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2)在有限资源条件下,面向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有利于获得有效样本数据,节省研究时间与成本;(3)19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将高校学生作为样本数据研究用户行为,有关用户感知行为的研究成果约50%以学生作为抽样对象和样本来源,具有一定普适性[10];(4)高校学生使用移动图书馆较为频繁,对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有一定的认知,因此其使用经验及体验反馈,能对优化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为保证访谈质量,在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汉口学院、武汉工程大学等5 所高校设置访谈地点,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图书馆、教学楼、食堂等地方选取愿意接受访谈的师生。最终选出30 名使用过移动图书馆的高校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受访者基本信息(部分)

2.2 研究过程

本次访谈时间为2018年10月20日-11月10日。在正式访谈前,参考相关文献形成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设置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相关的引导性问题,以更全面地获取受访者的感受,如表2所示。在访谈过程中,首先确定访谈对象是否使用过移动图书馆,并了解他们对移动图书馆的操作及板块设置是否较为熟悉,然后围绕半结构式提纲进行访谈,适时鼓励受访者畅所欲言,但严格避免诱导受访者。访谈方式有个人深度访谈及焦点小组访谈两种,本研究进行了16 次个人访谈,40-60 分钟/每人;2 次焦点小组访谈,每组4 人,60-90 分钟/每组。征得受访者同意后,采取录音、录像、速记等形式进行记录,并在后期全部整理为文字材料。最后,选取6 人进行个人深度访谈,以验证理论饱和度。

表2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2.3 范畴提取与结构模型构建

采用扎根理论进行研究要从访谈数据集入手,将规范化处理后的Word 文档导入NVivo 11 软件中,严格遵循扎根理论的路径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即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3 种常用的数据编码方式进行提炼,从访谈数据集中提取影响用户评价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副范畴、主范畴、核心范畴,并分析范畴间的关系结构。

2.3.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指将原始数据集中的句子或片段进行切割划分,赋予标签,并按照不同类别重新组合的过程。编码过程中为减少偏见、保证客观性,采用原始语句为标签,进而提炼初始概念。通过对访谈逐句分析,剔除没有回答出实质性问题的内容,并根据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1逐行进行编码,初步得到263 个自由节点。根据语句出现频率及小组讨论意见对这些节点进行归纳与合并,最终得到10 个节点,如表3所示。

2.3.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在发掘范畴的基础上,厘清各个范畴,并将独立的范畴连接起来形成潜在逻辑关系。通过反复梳理与提炼,发现10 个副范畴间的确存在内在联结。参考电子资源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并通过NVivo 群组功能进行反复的归类,形成4 个主范畴:环境质量、信息质量、检索质量、交互质量,并标记为一级节点。各主范畴及对应的开放式编码范畴,如表4所示。

2.3.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指在形成主范畴、副范畴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主、副范畴间的关系,对整体现象进行描绘。通过提炼主、副范畴发现,4 个主范畴均围绕用户感知服务质量展开,因此用户感知服务质量为核心范畴。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及其内涵,如表5所示。

表3 开放式编码范畴化

表4 主范畴与副范畴的关系

表5 选择性编码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

2.3.4 理论构建与饱和度检验

移动图书馆旨在为用户提供服务,了解哪些因素影响用户感知服务质量至关重要。通过三级编码形成的“故事线”指出,决定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的有环境质量、交互质量、信息质量、检索质量4 个主范畴。为此,构建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模型

饱和度检验用来决定何时终止采样分析编码,当采样数据不产生新理论以及不再揭示核心范畴新属性时,就可以认为达到“饱和”。对余下6 份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分析,依然符合上述脉络关系,没有产生新范畴及新概念,因此理论通过饱和度检验。

3 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

3.1 模型阐述及假设

为验证扎根理论三级编码过程构建的关系结构模型,进一步采取量化研究方法,通过提出基本命题与假设、设计问卷、获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理论可靠性。根据扎根理论构建的原理及对理论模型的阐释,得到以下基本命题与假设。

(1)基本命题一:环境质量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指标包含3 个子指标:网络环境、界面设计、社会影响。武瑞原等指出,服务环境包括网络环境与界面设计[14]。移动图书馆网络稳定性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网络环境稳定且响应速度快,用户感知到的服务质量就高;界面特征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界面特征设计越好,用户在使用时越感到满意,感知到的服务质量越高。用户在使用移动图书馆过程中,不仅受到系统自身特征制约,也会被外部环境所影响。图书馆的宣传推广、老师朋友的推荐会提高移动图书馆的知晓度并扩大用户群体,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感知[17]。因此,有如下假设:

H1:环境质量与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正向显著相关

H1a:网络环境与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正向显著相关

H1b:界面设计与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正向显著相关

H1c:社会影响与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正向显著相关

(2)基本命题二:交互质量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服务质量。交互质量指标包含3 个子指标:交互渠道、服务态度、专业能力。已有文献研究表明,服务交互性评价维度包括服务态度、专长、交互渠道3 个子维度[18],与扎根结果一致。移动图书馆交互渠道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渠道的多样性和便捷性能提升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移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移动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越好,用户越愿意使用,感知服务质量越高;专业能力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移动图书馆工作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提升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2:交互质量与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正向显著相关

H2a:交互渠道与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正向显著相关

H2b:服务态度与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正向显著相关

H2c:专业能力与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正向显著相关

(3)基本命题三:信息质量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服务质量。信息质量指标包含2 个子指标:时效性、丰富性。移动图书馆信息时效性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移动图书馆服务提供的信息内容能及时满足用户的需求,会正向影响感知服务质量;同样,信息丰富性也会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移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全面度越高,感知到的服务质量就越高。因此,有如下假设:

H3:信息质量与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正向显著相关

H3a:信息时效性与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正向显著相关

H3b:信息丰富性与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正向显著相关

(4)基本命题四:检索质量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检索质量指标包含2 个子指标:个性化、有用性。移动图书馆检索结果的个性化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移动图书馆在提供基本服务的同时如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那么用户满意度会更高,进而影响感知服务质量;有用性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移动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权威、有效的资源内容,对其工作学习起到帮助作用,将提升用户感知服务质量。因此,有假设如下:

H4:检索质量与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正向显著相关

H4a:个性化与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正向显著相关

H4b:有用性与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正向显著相关

3.2 问卷设计及样本获取

当前,我国移动图书馆建设已取得了较大进步。通过访谈与相关调研,超星移动图书馆APP为当前高校师生常用的移动图书馆之一,且已在多数高校中推广与普及[19-20]。根据上述假设,以超星移动图书馆APP 用户为调查对象,编制调查问卷。问卷主要由引导语、用户基本信息(年龄、专业、学历等)、变量测量3 部分组成。变量测量部分采用李克特5 级量表,相关变量测量指标选项设计,如表6所示。通过问卷星向高校学生发放问卷,发放时间为2018年12月1日至12月20日。对样本数据进行筛选后,共得到221 份有效问卷。对样本特征进行统计发现,男性占47.96%,女性占52.04%;18 岁以下占4.07%,18~22 岁占 89.14%,23~27 岁 5.89%,28~32 岁占0.45%,32 岁以上0.45%;本科占87.78%,硕士占10.42%,博士占1.8%;理、工、农、医类占39.37%,文、史、法、政类占43.44%,其他占17.19%。

表6 变量测量指标设计

3.3 实证研究

通过SPSS 22.0 对样本数据进行检验,本研究量表中各变量的Cronbach Alpha 值均大于0.7,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KMO 值均大于0.6,量表效度较好,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回归分析。继续采用SPSS 22.0 进行多层回归分析,变量依次进入回归模型。

本次分层回归分析涉及4 个模型。模型1 中的自变量为网络环境、界面设计、社会影响,模型2 在模型1 的基础上加入交互渠道、服务态度、专业能力,模型3 在模型2 的基础上加入时效性、丰富性,模型4 在模型3 的基础上加入个性化、有用性;模型的因变量为用户感知服务质量。多层回归分析输出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多层回归分析结果

由以上输出结果可知,除服务态度与时效性外,各影响因素对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输出结果与扎根理论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服务态度方面,由于当前超星移动图书馆APP 易用性较强,大多数用户都对操作非常熟悉,且此类软件提供多种在线沟通渠道,如微博、电话等,让用户使用起来没有感觉到困难,因而服务态度对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未产生影响。此外,超星移动图书馆服务商注重资源内容的定期更新,内容服务响应较为及时,且多数用户更注重检索结果的有用性,因而时效性对用户感知服务质量不产生显著影响。修正后的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修正后的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模型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扎根理论方法,从用户感知视角出发,构建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然后设计调查问卷,获取样本数据,并通过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显示,移动图书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分为环境质量(包括网络环境、界面设计、社会影响)、交互质量(包括交互渠道、专业能力)、信息质量(包括丰富性)、检索质量(包括个性化、有用性)等4 个方面。今后,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建设可进行以下实践优化:(1)优化用户终端界面设计,提升服务系统功能;(2)深化用户服务咨询,提升交互服务质量;(3)实现用户个性化精准服务,增强服务效果;(4)丰富服务资源内容,提高服务资源质量。

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涉及多个层面及指标要素,需从多维度、多层次、多属性等角度来展开研究。下一步的研究可关注以下3 个方面:(1)受时间、精力等因素的限制,本次调查对象仅限于武汉市部分高校学生,样本代表性较弱;后续研究应扩大样本采集数据,面向不同地区的移动图书馆用户发放问卷,以提升模型的普适性;(2)扎根理论形成的指标体系还需结合LibQUAL+TM、SERVQUAL 等电子资源服务质量评价模型,以取得专家的认同,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衡量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3)用户感知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今后的研究可以采取多次取样的方式,获取用户在不同使用阶段中的服务质量评价,从而真正掌握用户的评价与需求,以期指导图书馆建设。

猜你喜欢
范畴服务质量编码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门诊服务质量管理的实践研究
生活中的编码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质量的提高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回路范畴的扩张及其应用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Genome and health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