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征 严 静
(1.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2.长沙市望城区发改局,湖南 长沙 410200)
为深入贯彻落实湖南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和长沙市“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所赋予望城的新使命,全面贯彻区委、区政府建设“名望之城”的战略目标[1],加快中心城区开发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城区品质品位,增强城区综合承载功能,提高竞争力,受望城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经多次实地调查和深入研究,对新时期中心城区的发展思路和行动方略开展研究,将中心城区范围界定为北起沩水、南至旺旺路、西抵黄桥大道、东临湘江,总面积约27 km2[2]。
聚集效应不强,板块间融合互动不够。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区的经济首位度不高、人口集聚能力不强,中心城区所在地高塘岭街道(原城区部分)的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区比重,低于长、浏、宁等兄弟县市的县城所在街道占比。2017年年末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仅11万人,只占全区常住城镇人口总量的27.8%,大部分城镇人口分布在开发区和周边小城镇。中心城区与经开区、大众垸、铜官、滨水新城等板块之间关联度不高、互动性不强,在空间发展边界、产业发展方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缺乏协调统一的整合。
基础设施有待加强,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待提高。城区停车位和停车场严重不足,部分路段通行能力有限,经常形成拥堵;部分下水管道年代久远,设计能力不足,每逢强降雨城区部分路段路面便积水严重,严重影响市民的正常出行;城区部分地区未铺设污水管网,生活污水无法收集处理,就近排放至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高表现在:
1)出现多处低效用地,如部分工厂已经关停但用地未能及时置换;
2)容积率不高,郭亮路两厢、莲湖安置小区、高塘岭安置小区等地的建筑楼层均为3层~4层。
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现代服务业提供的服务还不能满足中心城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整体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中心城区以传统商业业态为主,规模较小、层次较低、特色不明显,缺乏大型高档商业设施;先进业态的集聚度不高,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布局欠合理,亟待整合提升。
城市品质内部分化严重,部分区域人居环境欠佳。虽然政府一直注重新城区开发建设与老城区提质改造的平衡与互促,但新旧城区的城市品质分化现象仍然存在。安置小区的居住环境令人堪忧,部分安置小区由于建设之初未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设计,存在功能不齐、设施不配套等问题。
总体战略:紧紧抓住湖南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战略机遇和长沙市建设“湘江新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有利契机,围绕长沙市三大职能中心定位,积极谋划省会城市功能承接,明确发展定位与产业发展导向,落实“多规合一”,优化空间布局,提高集约用地水平,将中心城区建设为集科创、商贸服务、健康休闲、高端居住、行政办公于一体的省会中心城市副中心,打造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现代气息的创新创意宜居智慧城(见图1)。
发展理念:
1)有机更新理念。按城市双修要求,以相互认同、人心相通为根本,以弹性、动态治理为手段,加快背街小巷、棚户区、安置小区、城市道路和地下管网改造升级,恢复老城区功能和活力。
2)创新发展理念:优化社会创新环境,吸引创新资源集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提高社会创新能力;完善创新平台、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效率。
3)产城融合理念。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不断提升产城融合互促发展水平。提升老城区商务商贸的发展能级,打造若干产城融合特色街。新城区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和功能定位,抓好布局延伸和规划实施。
4)绿色发展理念。改善交通、供排水、污水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促进土地功能适度混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设和维护更多面向公众、功能性强、环境良好的高质量公共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品质。
推进城市修补工作必须将修补城市空间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将营造公共场所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双增”方面:增加中心城区的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创造丰富多样的户外休闲体验场所,提升生活品质;增加中心城区的创新空间,聚集各类创新要素,并与地方传统特色及城市记忆抢救性保护工作结合起来,增强城市魅力。“三减”方面:减少中心城区商业中心的居住用地比重,减少工业用地比重,减少闲置公共设施用地比重。推进城市修补工作要增强新老城区间的关联度,全面实施老城区提质改造,加大对老机关办公楼、学校、厂房等闲置资产的清理力度,盘活老城区用地存量,提升其存量空间价值。通过用地置换、政府回购等途径,将旺旺路沿线多家企业迁入望城产业园区,由此腾出的用地可与市民广场串起来打造为中心城区入口处标志性景观。
构建“一张图+一个信息平台+一个运行实施方案”的工作机制,重点要实现“三规合一”[3]。完善一张图,以建设“名望之城”战略为引领,制定“三规合一”技术标准,通过控制线规划图划定四线,明确规划管控和动态维护规则。打造一个信息平台,包括一个“三规合一”数据中心公共平台和发改、国土、规划三个业务子系统,建设成国土、发改、规划等多部门信息共享及联动的信息服务平台。制定一个运行实施方案,形成区政府统筹、多部门参与、部门间协作的管理机制。要规范规划的修改过程和成果的动态更新维护,促进规划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常态化。
构建“一轴、两片、三中心、多组团”有机生长的空间结构。一轴:以雷锋大道为城市综合发展轴。两片:雷锋大道以西,望城区公共服务与商贸文化片区;以东,望城区高端居住、时尚休闲、创新创意等为一体的健康乐活与创新创意片区。三中心:以斑马湖公园群作为生态景观、商务办公中心;以望城区行政中心建筑群为公共服务中心;以雷锋路、郭亮路传统商圈为商贸文化中心。多组团:滨水新城高端居住及时尚休闲组团、高塘岭大道现代商务办公组团、城西片高教组团以及若干个生活居住组团。
实现与经开区的产城融合。中心城区应组织创新空间体系,实现与望城经开区的产城融合,打造长沙市重要的创新服务中心。中心城区发展健康、体育休闲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与经开区紧随“工业4.0”浪潮发展的智能制造业形成互补。将中心城区与经开区划定为一个产城融合单元,并控制该单元内各类用地的比例。
促进与大众垸的城乡互动。中心城区定位为旅游发展集散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与大众垸“古镇群—文化客厅—旅游客厅”的功能定位相互对接。通过构建湘江西岸现代服务业走廊实现两者间城乡互动,致力实现中心城区的文化创意、健康休闲产业与大众垸的文化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的深度融合。
强化对河东古镇群的辐射带动。强化中心城区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大力发展跨江交通,实现对河东古镇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黄桥大道、望京大道,融合一江两岸的城市服务与古镇旅游功能。充分发挥河东古镇群的山水特色,打造各具特色的主题形象:“风情湖湘,梦里港埠”的靖港古镇,“漫游山镇,古陶新韵”的铜官陶城,“山江石镇,赏玩奇趣”的丁字古镇,及“奢享山田,隐逸村居”的书堂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