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金旺 王英妮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开化县位于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地处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是连接浙西、皖南和赣东北的要冲。县域面积2 236 km2,县城常驻人口二十几万,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城市。作为钱江源头,开化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县城嵌在山水之间,有着独特的城市特质。
开化县税务大楼的基地位于开化县岙滩新区,东临205国道(规划为城市主干道),南沿凤凰南路,这两条道路都是城市主要的干道。基地是205国道进入县城后的首个重要交通节点,基地近可观山,远可望水,引领整个新区的建筑,承接城市内外的风景。建筑落成后将是整个开化县城的门户建筑及重要公共建筑。
地块原规划为一座多层的办公用房,但考虑到整个县城山多地少,各级领导、规划部门及设计单位均认为,此处应该建设一座集中的、高效的、整合的办公用房更能适应整个城市的发展。重新规划设计后的建筑建成后将作为开化县国税机构、地税机构及保险公司的合用办公用地。
开化县城以山地为主,整个县城的建筑都以多层为主,而新建税务大楼最高有15层,为整个县城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之一。因此从基地位置、使用功能和建筑体量上来看,开化县税务大楼都是这个小城市的重要建筑(见图1)。
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门户建筑,直接展示城市形象,是名副其实的“新城之窗”。设计之初就摒弃单纯的形式主义,积极的赋予建筑一个独创的完美的意象即——立意。
建筑立意使我们由单纯的空间与美学的讨论扩展到建筑精神的创造。建筑立意即创造建筑的抽象意义,但却不能空洞和牵强。每个建筑的立意都应该从城市、文脉、功能等分析获得。建筑创作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立意是起点,也是思维的概括。
建筑立在开化新城的入口,以城市之门的形象展示在城市中。设计以“山水之门”作为出发点,建筑形象以街角为对称轴,两侧相等长度处立面处理方式一致。建筑形象的对称处理后,将街角的立面设计手法加以改变,由单窗体系改为全玻璃幕墙,并在体量上进行处理,形成一个鲜明的大门形象。
新建筑的主要功能为开化税务部门的办公用房,作为“税务之窗”,是政府部门为民众服务的窗口。设计思维中提取了“窗口”的抽象意义,物化到建筑设计中。建筑错落的基座部分立面采用加强的窗口设计手法,以“窗口”作为重复的元素,每个窗口都在边界等处进行特别的处理,强调了设计的立意(见图2)。
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建筑,首先必须考虑建筑与这个城市之间的呼应关系。建筑永远是处在城市中,而不是孤立的个体。
县城内层峦叠嶂,山岭连绵,芹江水穿城而过,沿江两岸分布着老城区和新城区。设计之初的策略之一是解决如何使庞大的建筑个体融入山水开化,与优美的环境和谐共生的问题。所谓呼应,既是要呼应城市的各种关系,又是要呼应城市的环境和生态文脉。
首先,为了呼应基地特质,整个建筑沿着两条主干道长向铺展两翼,平面布局顺应街角的走势。设计通过整合三个单位的使用要求,将三个单位归置于一座建筑内,形成“三户人家、一个院落”的整体格局,形成统一的外部展示形象,更好的呼应功能的重要性。
最重要的呼应是指建筑如何与生态环境形成共鸣。设计首先从建筑形象入手,统一三大功能区后,将延展的两翼协调设计,筑以建筑山峦起伏之形式。从展示形象上形成山之势,以呼应不远处的山脉以及更远处的层峦叠嶂之景。
其次在建筑布局上引水入院,呼应水系。建筑内院汲取城之水的元素,引水筑景,作为内院造景的重要元素;与基地不远处的芹江水遥相呼应,同时丰富了内院的空间环境。
建筑有意创造多样的内部空间,例如共享内院、屋顶绿色平台、上空休息处等空间,丰富使用者的使用体验,让使用者可以在这些建筑空间中通过观山望水感受到愉悦的环境因素,增加使用者与城市和环境的互动。
吴良镛先生曾经提出“建筑学的研究宜回归基本原理,作本质上的概括”。所谓回归,应是回归建筑创作思维的三要素:功能、技术与美。
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功能合理的建筑有其自身的魅力。在确定了建筑如何呼应城市、环境和树立了建筑的抽象立意之后,整个设计就需要回归到建筑本质上,从建筑功能、建构手法等方面着手深化建筑。
在确定了“三户人家,一个院落”的基本原则之后,如何将各家的功能合理的糅合进一个整体,是设计深化的关键点。国税部门和地税部门既有相关性又有独立性,建筑在对称的两翼一层分别布置国税和地税的门厅,而与街角相对的部分的一层布置两家税务单位共用的办税大厅,使两家单位既互通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在沿凤凰南路的展开的另一端的一层,布置人寿保险单位的入口门厅,采用架空方式与税务单位在底层部分功能分离分布,保证保险单位的功能独立性。
在建构手法上,建筑还采用了两种不同材质进行体量的对比。上部采用深色及灰色涂料相间的形式,建筑外表平面上一个柱跨分为四等分,以此来强调竖向线条,并通过上部的竖向线条反衬底部的单窗体系的敦厚气质和错落的走势。
整个建筑风格现代简洁,避免了常规的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等手法,也符合小城市经济节省的建设目标。整个建筑使用的元素纯粹中体现出一定的多样化,体块交错,交接清晰,形象新颖有创意,符合新区新建筑的发展方向。
作为县城的重要门户建筑和公共建筑,设计从基地的环境和文脉出发,以“山水之门,新城之窗”为立意,建筑布局呼应城市特质,并最终回归于理性的功能组织和形式建构。通过这样的策略赋予建筑自身的特质同时融于周边城市环境和城市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