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要切中“难”点“累”点“痛”点

2019-08-04 05:54杨涛
杂文月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台账

杨涛

“一年不多发几个文件、不多开几次会议、不多整点检查考评项目,总觉得在基层没存在感。再说,这些年也没干啥事,上级检查考核我们时还得靠基层搞的那些台账资料撑场子呢。”中央出台《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后,某企业负责^这样说。

这里面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方面担心为基层减负影响自己在基层的存在感,把权力看得太重,怕利益受损,不想放手让基层干;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工作心中无数,没有成绩拿得出手,能力不够靠检查考评来凑。

这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顽疾在作祟。说明为基层服务的理念偏离了,政绩观念错位了,平时不在服务基层改革发展上下功夫,反而搞些不必要的检查考评束缚、困扰基层。

减负,首先要解决思想和观念上的问题,把什么该减、究竟怎么减,减了后续如何跟进、如何形成常态化的减负机制想清楚,搞明白。不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为基层减负就是一句空话,不仅现存的基层重负消除不了,“减负”本身很可能成为新的形式主义。

实质上,为基层减负,减的不是优质服务,减的不是高效管理,减的是过频、过多、过滥的检查考评活动,以及束缚基层的条条框框。形式主义多了,看似上级有存在感了,基层也規规矩矩地应付了,有的甚至还搞出了迎合上级的新花样,但事实上分散了基层的精力,基层不堪重负。一家国企党委负责人就深有体会地说:“花里胡哨的形式主义多了,基层真地吃不消。”

某企业曾推行精细化管理竞赛考评,下属某单位为了承办好现场推进会,几乎全体动员,在半个多月的时间内,花费了数十万元,连夜搞出了几百册装订精美、整洁工整的台账资料,由于竞赛水土不服,最后不了了之,这些辛辛苦苦搞出来的台账资料再无人问津,成为库房角落里人见人烦的一堆废纸,见者无不牢骚满腹。

所以,为基层减负,各级领导机关先从自身查起,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摸排困扰基层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减少疲于奔命的文山会海,不搞层层发文、层层开会;减少应接不暇的检查考评活动,让基层集中精力抓发展;减少强推硬压的另类创新,不逼着基层劳民伤财。减就真减,不能雷声大雨点小,不能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

落实到行动上,加强计划管理和监督实施,对检查考评实行年度计划和审批报备,上级既不随意拍脑袋定决策,也不把工作层层转包加码,不再检查考评过多过频、过度留痕。不要动辄就签责任状、“一票否决”,变相向基层推卸责任。对那些创建评选评比竞赛表彰项目,该撤就撤,该合就合。必要的巡视巡察、调查研究、监督检查、阶段考评等,牵头部门也要多方倾听基层意见,改进和优化方式,轻车简从、务求实效,不干扰基层,让基层放开手脚,一门心思担当作为。

减负之后,还要防止反弹,防止增负、加负。不得随意以微信工作群、APP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来代替对实际工作评价。如今很多单位采取信息化办公,往往上级在办公系统的一个简单通知或在工作微信群、QQ群的几句话要求,基层就得加班加点填表报数,有时还要上传本单位开会发文、台账记录、工作笔记、工作照片、视频资料等,忙得鸡飞狗跳。

说到底,检验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关键看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发展好不好,群众评价怎么样,有什么实在的业绩。基层欢迎有实效的监管,有意义的考评,有实惠的帮扶,反感的是带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东西,还担心把减负搞成一阵风,减来减去,该减的没有减,减了的又死灰复燃,甚至越减越多,越减越重,越减越繁,加重了基层的负担。

基层,有最坚实的力量、最强大的血脉、最活跃的源泉。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要围绕基层“难”点、“累”点和“痛”点,通过“整合”“瘦身”和“提质”,减到“点”上,久久为功,让基层轻装上阵,让基层干部职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谋改革、抓落实、促发展、解民忧上来,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猜你喜欢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台账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毛泽东:“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遮羞布”
工作落实,一本台账起什么作用?
靖边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