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柏权
摘 要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将情境教学充分附着在主线上。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通过理论层面的创新实现知识重构,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壁垒,使相应知识体系、能力和素质结构组成的教学目标在层次递进的不同工作过程中展现。通过工作任务导向的学习领域构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职业意识,从而达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
关键词 工作过程;应用技术大学;课程体系;软件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2-0079-03
1 引言
在我国社会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应用技术大学应运而生。目前,应用技术高校正在经历由早期的校企合作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过渡时期。在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引下,构建社会行业产业链相应环节的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以往高校引入国外CBE(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和DACUM(教学计划开发)课程开发方法,使教师转变了观念,形成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体系,并明确了课程定位和课程内容的设置[1]。但是在近年来国家提出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存在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合理、缺乏工作系统化的问题,往往使得本应建设任务导向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又回归为传统学科化,并没有构建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这样的课程体系体现为大多课程以专业性为基础,课程过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铺垫过长,课程的实践活动以模仿式为主,并且多为流于形式的验证性实践,不同年级学生机械地被动完成相同的任务。这就禁锢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缺少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应有的活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在解决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重构思路和方法基础上,增强学科化课程结构中的岗位适应性,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能力培养更加符合行业岗位标准。
2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工作过程就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个工作任务而获得相应工作成果的完整工作程序,是时刻处于运动状态的、结构相对固定的综合系统,涵盖了行业资格、工作任务、职业活动等[2]。不同的行业领域包括具有各自任务特点的工作过程,通过广泛收集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情况预期,分析具体工作流程,了解生成以及服务的关键过程,提炼出工作行动领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学习领域。总体上体现为对学科体系的解构而针对工作任务体系重构,实现知识体系与实践训练有机统一,形成与企业有紧密联系的系统化的工作过程体系,如图1所示。
行业调研 宏观上准确掌握整个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岗位需求和应用技术教育状态,作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目标。
工作能力分析 依据调研结果,分析与岗位(群)对应的工作过程的能力要求,作为专业培养规格与要求。
工作任务分析 在工作过程及流程明确后,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行业工作过程的基本框架,同时作为构建应用技术大学课程体系的主体结构。
归纳行动、学习领域 对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分析、整合,可归纳构成行动领域[3]。行动领域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平台与基础,根据认知规律的难易程度,经序化,可重构对应工作任务的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设计 以学习领域为核心,结合工作岗位(群)任务和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将提升个人素养、扩展知识结构、锻炼实践技能、培养创新意识所需的课程进行融合,构建课程体系。
3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软件设计课程体系过程
以岗位能力作为课程体系目标定位 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定位除了要符合高等教育自身规律和要求外,最为重要的是要以社会服务为宗旨,将知识体系充分与岗位需求和任务导向相结合,构建培养良好工作能力的课程体系[3]。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知识体系体现课程的教学功能,工作能力还原教学的目标。课程体系能否突破常规,描述出工作任务实际需要的岗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体系开发是否具有创造性和前瞻性。把学生工作岗位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目标,以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特定任务环节内容为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在较早适应岗位工作环境,对就业质量的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任务环节的课程内容 以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为主线进行的工作过程课程内容开发,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结构的壁垒。传统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内容组织是基本“并行”的,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以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逐级递增为参照,根据工作过程体现为“串行”的;另外,以工作过程的程序化为依据,把陈述性知识融入相应工作过程若干的工作任务中,既能完成对过程任务的充分理论解读与概念消化,又能将教学过程与工作任务高度融合。
通过对工作过程中的不同任务环节进行整合,以任务模块形式构建任务导向型课程,针对各任务模块对应的职业能力,整合出对应工作过程的行动领域,便于知识体系的重构。以软件项目需求分析阶段工作任务为例,首先要明确软件开发过程的规范性,在控制软件的质量和需求调研过程中,对项目的资源储备、软件生命周期等均要有明确规划,在此过程中需要非常清晰地认识到软件团队各个角色的工作任务。
在软件项目开发的策划阶段,软件工程师所在团队根据项目要求和需求分析,配合項目管理者编写配置管理计划、项目管理计划和综合项目计划,其中软件工程师岗位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重构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学习领域 对于课程教学的内容,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而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多个不同的工作任务重新构建,形成在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支撑下的学习领域,从而打破传统学科专业结构下的课程体系,各学习领域与工作任务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整个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下的课程体系,由不同工作任务阶段的多学习领域构成,类似汉堡式的不同学习领域对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给予了形象直观的描述。不难得出,以工作任务作为学习领域导向中心,依次构建为其服务的实践创新和基本理论,从而获得对应的职业能力,三者关系如图3所示。
根据不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设施环境、教学信息化手段等实际因素,针对学习领域重新构建若干学习情境。在确保任意学习情境都在整个工作过程系统范畴内的条件下,确保学习领域和行动过程的同步。
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由教师设计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4],是工作过程中特定任务的学习领域进行课堂教学的展示形式。
设计学习情境过程中受较多因素制约,比如学生对工作过程的认知、实践教学条件、教师教学水平及课堂组织等。规模较大、融合教学资源丰富、组织复杂的综合性的学习情境,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反之则适用于精炼的知识能力学习过程。因此,设计学习情境的原则应充分考虑特定工作任务阶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相吻合。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可以实际开发案例为载体。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以学科知识和工作任务相结合,在学习环境下确立教学目标,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来构建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一体化,如表2所示。
4 结语
从软件设计课程体系的重构可以得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结合了模块课程的灵活性和项目教学一体化的优势,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同时以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作为模型,对多个工作过程内容进行合理归纳、整合、序化,在教学体系中还原了真实岗位工作任务,可较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社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肖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二次转型”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48-52.
[2]李宣.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与实现[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2.
[3]郝晓秀,孙诚,魏娜.工学结合,构建“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课程体系[J].包装学报,2009(1):85-88.
[4]王立群,梁媛,等.基于工作過程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33):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