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泰国特约记者 黄晓娜
8月2日,第52届东盟外长会及东亚合作系列会议进入最后一天,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当天出席了第20届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第9届东亚峰会(10+8)外长会,并对各方关注的地区热点问题进行回应。
在“10+3”外长会上,王毅表示,10+3成立20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打造了独具东亚特色的产业链、价值链、文化圈,开启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国家合作共赢的典范,使东亚成为全球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王毅说,我们要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使10+3成为引领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旗帜。
日本、韩国及东盟国家外长均积极评价10+3合作取得的积极成果,各方一致同意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坚持开放包容理念,争取年内结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第52届东盟外长会议在7月31日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再次强调了今年内完成RCEP谈判的决心。泰国玛希隆大学中国与全球化亚洲研究系常务副主任元德8月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亚洲各国由于历史、地缘位置等因素所造成的发展不平衡局面,可以在RCEP框架之下得到改善。首先,地区内的上下游产业链可以进一步根据各国生产力和原材料供应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工,避免重复建设和提升市场透明度。其次,在RCEP框架下的本地区低关税乃至最终的免关税政策,将极大地促进和繁荣本地区市场。元德表示,期待日本和韩国能够结束目前的关税之争,早日加入到RCEP的构建工作中来。
在“10+8”外长会上,王毅表示,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地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求和平、谋发展的意愿更加强烈。与此同时,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蔓延,各国发展面临不少风险挑战。王毅提出三点建议: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共同应对跨国性挑战、坚持对话协商解决热点问题,他号召各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本地区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王毅还就推进朝鲜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发表看法。他说,当前政治解决半岛问题仍在轨道上,机会也仍在各方手中。希望各方沿着“双轨并进”思路,按照“分阶段、同步走”思路,加强对话协商,相向而行,积极寻找实现半岛完全无核化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的有效途径,妥善解决彼此的合理关切。中方将继续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日本经济新闻》8月1日发表评论文章称,美国、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这些东盟的对话伙伴国让东盟外长会变得更加重要,其受关注程度已经超过东盟自身,因为东盟地区的和平稳定与这些重要国家息息相关,尤其是中美。“中美两个世界大国的竞争加剧了南海的紧张局势,日韩近期的贸易争端也引发了人们对地区稳定的担忧。”
另据《曼谷邮报》报道,美国国务卿蓬佩奥8月1日与缅甸、柬埔寨、泰国、老挝、越南等湄公河流域五国举行“湄公河下游倡议”部长级会议,蓬佩奥声称中国在湄公河上游修建大坝会影响到下游水位。澜沧江-湄公河是中国同东盟国家共同赖以生存的一条重要河流。今年以来,泰国、老挝、越南等湄公河流域国家遭遇旱情。王毅8月2日表示,中方注意到今年湄公河下游出现一些旱情,事实上,不仅是下游地区,澜沧江上游也出现了旱情。考虑到下游国家的需要,中方克服自身困难,主动加大对下游放水力度,放水量已超过平年水平。希望中方这一善意措施能够有助于缓解下游旱情。据了解,澜沧江径流量仅占湄公河全流域水量的13.5%,湄公河流域水量主要受到下游支流汇入和降雨量分布的影响。王毅表示,一些域外国家罔顾实际情况,就此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相信不会得到下游国家的认同。
柬埔寨内阁办公厅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项目与计划部主任谢莫尼勒8月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一直都是顾全大局的世界大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加强当地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是主要内容,这其中就包括水利工程。在澜沧江-湄公河沿线各国中,中国是面对自然灾害采取最多措施的国家,应该受到赞赏,各国要做的不是无端指责,而是促进信息互通、齐心协力解决问题。自然灾害不应该与所谓政治因素挂钩,某些国家经常以此为借口指责中国,“我非常不赞同这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