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沙沙
(南京大学 社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近十年来,我国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人员归国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归国留学人数从2006年的42000人到2015年的409100人,归国人数比例由2006年的31.34%上升至2015年的78.12%。[注]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2018年10月3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目标。由于归国留学人员在文化水平、职业素质上的优势,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属于中坚和骨干力量,是新社会阶层人士的重要来源。[注]杨卫敏、许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分众统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第38-49页。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留学人员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注]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015年5月20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0/c_1115351358.htm,2018年10月3日。这也要求统战部门要充分激发这一阶层的社会活力,引导和支持归国留学人员发挥专业优势,投身创新创业。
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存在着一些归国留学人员就业创业的阻碍因素,如信息不对称、社会适应难、配套资源缺等。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归国留学人员统一战线工作的短板,如工作部门不统一、沟通渠道不畅通、留学人员组织体系不完善等。[注]海群:《对归国留学人员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探讨》,《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第6期,第18-23页。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归国留学人员的国情认知与国家认同,不利于引导归国留学人员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而且影响政府职能转变与精准定位,不能更好地为归国留学人员提供适宜服务,不利于其发挥聪明才智、开展创新创业。因此,了解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的爱国热情与社会态度,从而为做好归国留学人员的统一战线工作与服务工作,成为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
本研究的资料来源于2017年8-9月在南京市鼓楼区开展的“鼓楼区归国留学人员国情认知研究”。该项目由中共鼓楼区委统战部发起,旨在了解鼓楼区归国留学人员的基本特征、国情认知、社会态度以及需求,从而为统战部门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统战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本次调查的范围为南京市鼓楼区的归国留学人员,包括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以及自主创业人士。本次调查采取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访谈了18位归国留学人员;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有效回收率为92.0%。
在276位被访对象中,男性占58.7%,女性占41.3%。大部分被访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占82.6%。他们的政治面貌以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为主,分别占到总体的35.9%和21.0%。
总体而言,归国留学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就业行业匹配度较高。而且,他们具有较强的创业意愿,目前有72人在自主创业,占到总体的26.1%。在就业的人群中,还有19人打算在3年内自主创业。归国留学人员就业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主,占到31.5%。归国留学人员群体的工作具有高流动性的特征,年均流动次数为0.75次。如果排除在“高校或科研院所”等较为稳定的单位工作的归国留学人员之后,流动率则上升至1.03次。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工资福利待遇不理想”、“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打算自己创业”,分别占到51.2%、30.7%和20.5%。
归国留学人员的基本特征是思想开放、知识广博。相较于其他社会群体,他们对于国际社会有更多的接触、体验与认知,这对其国情认知也产生重要影响。归国留学人员的国情认知状况是该群体社会态度与爱国情感的基础,是统一战线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全面详细地了解这一现状不仅是统战工作的基本任务,更是后续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重要前提。这一部分主要从国情认知和社会态度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总体来看,国外基本国情评价显著高于国内基本国情评价。数据表明,归国留学人员群体对我国国情总体评价比较满意及以上的占44.2%,持一般态度的占37.0%,不满意及以下的只占18.8%的比例(见图1)。而76%的归国留学人员对留学所在国的基本国情表示满意,仅有1.5%的人表示不太满意国外的情况(见图2)。
对国内国情认知而言,社会安全度、经济环境与人际交往环境三项评价最高,而食品安全、教育环境与政治参与环境评价偏低。调查发现,国内社会安全度的认知均值得分为4.15分,评价最高。这主要源于我国稳定的社会治安和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而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也成为归国留学人员较为满意的指标之一。三是人际交往环境也属于归国留学人员评价积极的内容之一。相反,该群体最担心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与我国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多发密不可分。而食品加工技术欠缺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是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根据访谈可知,教育环境评价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的教育评价机制问题。政治参与环境得分较低,部分留学人员认为主要源于我国国民的“公共意识”不够,导致“参与意愿”整体偏低。
表1 国内外国情认知比较分析表
注:*表示p< 0.5 ,**表示p< 0.01
对国外国情而言,自然环境质量、食品质量、教育环境质量评价最高,而人际交往环境、安全度、政治参与环境三方面满意度偏低。自然环境和食品质量是国外基本国情中最令留学群体满意的两项(见表2)。可见,除了优越的教育资源外,国外相对生态环境较好、食品安全度较高的生活环境对于归国留学人员来说至关重要。根据访谈可知,教育环境质量评价较高的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公平合理的教育竞争机制,能够有效地鼓励科学与技术知识的生产,二是注重个性化思维的培养模式,倡导差异化的教育理念更加有利于宽松教育氛围的营造。
人际交往环境成为国外基本国情中最令归国留学人员不满意的一方面。这直接反映出我国与国外截然不同的社会交往模式与人际互动策略,更彰显出人际交往对于归国留学人员的重要性。安全度评价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外较为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政治参与环境在留学生看来不太令人满意。这主要是因为留学生群体并不属于该国公民,鲜少有机会参与其中。还有一部分留学生群体认为外国人的“生活热情”高于“政治热情”,他们往往更关注自身生活质量的高低而不是政治活动。
最后,归国留学人员群体出现了“越出国越爱国”的现象。根据调查,62.7%的归国留学人员表示出国留学之后比之前更爱国了,29.3%的留学人员回国后,并没有感觉到爱国热情的明显变化,还有8%的该群体人员觉得自己留学回国后爱国热情有所减少。由此可见,存在留学生群体经历海外学习后比之前更加爱国的现象。结合访谈材料,可将这一原因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祖国的繁荣强大,自豪感产生。这些感知来自国外朋友的言语称赞,自身实际体验差异(如高铁、电子支付、共享单车等)。二是国外的民族、种族歧视导致自身的不公平感,激发了文化维护意识。三是深层的民族自尊感使然。
值得注意的是,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的爱国热情有别于老一辈归国留学人员那种纯粹的“不求私利、爱国情深”的情感。[注]魏星:《三代海外归国留学人员的特点与贡献:以广州医学院为例》,《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第40-42页。尽管有深层的民族自尊感的成分,但更加体现为一种理性选择的结果。他们在对比国内外个人生活现实、发展预期之后,从而做出了更加符合个人发展与享受的选择,体现出个人主义。这一观点也体现于其选择回国工作的原因。调查显示,之所以选择回国工作,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生活环境更熟悉、舒适”(47.5%),其次为“就近照顾家人”( 46.0%)。同样,生活舒适度高、经济发展好、良好的产业基础也是其选择在南京工作的主要原因。如果将纯粹的“爱国情深”而选择归国称之为“积极爱国”的话,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的爱国热情则可称之为相对的“消极爱国”。针对这一现实,必须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相关统战策略和方工方法,使之更符合现实需求,从而激发留学人员内在的、纯粹的爱国之情。
社会态度是个体对其所生活的社会系统所持有的稳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社会成员本身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它包括认知、情感与行为意向三部分。认知包括当前阶层与自我社会地位认知、社会问题认知与政治意识形态认知。社会情感包括社会信任感、公平感与幸福感。而行为意向主要结合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及其留学背景,重点关注该群体的新媒体行为意向与公益行为意向。通过调查发现,归国留学人员在社会态度上呈现如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归国留学人员对于自身地位认同度一般。研究采取十分制自评的方式对该群体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进行测量,其得分分别为4.97分、5.43分、5.88分。这表明,归国留学人员整体自我评价一般,处在社会阶层的中间位置。详细来看,其社会地位自我评价相对最高,其次是经济地位,最后是政治地位。这一评价直接与其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体验相关,包括其收入状况,政治参与感受等。而该群体认为当前社会地位较高,社会获利最为丰富的群体为大企业家和党政高级干部。在问及“改革开放以来,哪一类群体获利最多”这一问题时,大部分归国留学人员认为大企业经营管理者和高级领导干部,分别占到64.9%和60.5%,其次是外商投资者(45.7%)。再者是中小企业经营者、高级专业人员、外资企业经营者、普通公务员、个体工商户与知识分子。最后才是工人、农民与白领这几个职业。由此可见,在归国留学群体认知中,分享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成果最多的是大企业经营管理者、高级领导干部、外商投资者这三类群体,工人、农民分享最少(见图3)。
二是归国留学人员普遍关注政法建设、经济发展以及个人创业就业问题这三类社会发展议题。研究发现,法制建设、政治腐败、经济发展这三类社会问题最受归国留学人员群体关注,创业环境、政府效率、就业问题、社会环境也比较受他们的注意,而社会安全和环境问题则关注度最少(见图1)。可见,留学群体关注的问题大都与国家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相关,个人事业问题其次,安全和环境问题关注较少。结合访谈材料可知,这一现象的形成受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该群体普遍认为宏观制度与环境建设作为个人发展的大背景极其重要。每个个体的工作、学习、生活都要与这些宏观制度与环境打交道。只有良好的政治与经济秩序,个体才能长远发展。这一点从他们留学的国家也可窥见一斑。二是国内关于“依法治国”“大力反腐”的宣传力度与实施力度空前强劲,几乎每天的新闻都可以看到类似内容,在此气氛中便会关注多一点。
三是政治意识形态认同程度较高,但个人主义突显。本次调查以“中国梦”相关的三个说法来探究归国留学人员的政治认同。调查显示,26.4%的归国留学人员非常同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实现“中国梦”,41.5%的人比较同意此观点。68%的人相信“中国梦”的实现,并且也有62%的人认为“中国梦”与自身息息相关,应当参与其中。可见,“中国梦”这一民族理想在归国留学群体中认同度较高。但就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的先后关系来看,大部分归国留学人员认为个人理想应该先于民族复兴(68.1%)。这似乎与他们的留学经历有关,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鲜明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情结使得长时间浸染在这种文化中的留学人员在处理国家与个人关系时,更加偏重个人。这在我们的统战工作中必须切实加以注意。
四是社会幸福感高,社会公平与信任感相对较低。调查表明,在5分制量表中,归国留学人员对中国的幸福感评价较高,平均分达到3.62分;而对于国内的公平感和信任感评价较低,分别仅为2.98和2.99分。根据访谈得知,国内熟悉的人际网络、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稳定的社会治安是增添幸福感的主要原因。而其他方面,如环境治理、社会福利、国民心态、贫富差距等方面,使得其社会信任与社会公平感体验相对于国外较差。
五是使用新媒体进行政治参与度较低,主因是新媒体对政府决策影响不大。调查发现,归国留学群体利用新媒体参与时事讨论的行为意向不强,仅有7.2%的该群体人员经常利用新媒体讨论时事,沟通想法。大部分归国留学人员只是偶尔使用,将近40%的被访者从来没有过利用新媒体参与时事讨论的行为。进一步看,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归国留学人员认为新媒体对于政府行为决策有影响,近40%的被访者认为影响一般,还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员认为没有影响或是说不清。另一方面,从认同和参与公益慈善行为方面来看,约二分之一的归国留学人员公益慈善行为的认同和参与度处于中等水平,该群体22.5%的成员拥有较高的认同和参与度,但还有27.5%的成员认同和参与度处于较低层次。该群体的公益慈善行为认同和参与度得分均值为2.89分(六分制),可见总体水平不高。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一大法宝。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统一战线的主题有不同的内容。[注]蔡宇宏、李俊:《论统一战线主题内容的发展演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5期,第7-11页。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合作共赢是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注]振建、张成明:《论合作共赢是统一战线的本质》,《理论月刊》2017年第2期,第61-68页。因此,本研究通过对鼓楼区归国留学人员政治参与层面的调查,了解鼓楼区关于归国留学人员的统一战线工作的现状,并试图指出未来统一战线工作有待改进的方向。基于此,鼓楼区归国留学人员的政治参与和统战认知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加入中国共产党抱有积极态度,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最有效的政治参与途径。在“入党意愿”的问题上,42.4%的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其次26.8%的人不想参加任何党派,17.4%的人没有想好,13.4%的人则想参加民主党派。而43.5%的归国留学人员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最有效的政治参与途径。这表明,在归国留学人员中,大多数人对中国共产党持有积极态度,也说明关于归国留学人员的统战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有利的基础条件。
二是以实现自身价值和为社会做贡献为政治参与的主要目的。在“政治参与的作用”方面,25.5%的人认为通过政治参与可以实现自我价值,22.9%的人认为可以为社会做贡献,18.1%的人认为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16.8%的人认为可以提高社会地位,16.2%的人认为可以扩大个人影响力。这说明,归国留学人员对于政治参与有着较高的价值期待,而非单纯将其作为个人牟利的手段和工具。
三是单位领导、听证会等为其一般意见表达的重要途径。38%的归国留学人员一般愿意通过单位领导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35.5%的人愿意通过参加听证会反映,30.4%的人愿意直接向相关主管部门反映,20.7%的人愿意通过社会组织反映,19.2%的人分别愿意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愿意通过私人渠道给有关领导反映和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表意见建议的人分别只有6.2%和4.7%。从调查结果可知,归国留学人员中,人们一般更愿意通过正式正当、有序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比如通过工作单位、政治参与(听证会)、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等;少数才会通过传统媒体或新媒体、私人途径这些非正式渠道。
四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缺乏渠道成为阻碍其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在“政治参与的妨碍因素”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占23.4%,缺乏参与渠道占21.9%,认为参与的作用不大占19.9%,不知道如何参与占18.3%,没有参与兴趣占12.5%,单位不支持占3.6%。这表明,妨碍政治参与的因素主要是客观渠道、不知道如何参与等,另外也存在部分主观因素,如认为参与作用不大、没有参与兴趣等。
五是对统战政策的了解不足,评价一般。在被问到对相关统战政策的了解程度时,8.4%的人员表示很不了解,35.3%的归国留学人员表示不太了解,34.5%的人员表示一般,15.3%的人员表示了解,只有6.5%的人员表示非常了解。由此可以看出,尽管出台了一些有关归国留学人员的统战政策、优惠政策,很多人员却不了解,这说明在统战政策的宣传落实方面,还有待深入而系统的工作。另外,在访谈中,不少归国留学人员不仅明显不理解统战工作的任务和性质,而且经常表现出一种政治警觉性和敏感性。这说明需要在他们中间大力开展统战工作,并将统战工作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
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注]习近平:《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2015年6月9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6/09/c_127897131.htm,2018年10月3日。步入新时代后,如何和谐而又有效地组织统战工作一直是我党亟待解答的一道必答题,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之后。以此,无论从党的统战工作基本理念还是具体策略都应该实现新转变。笔者结合鼓楼区归国留学人员的各方现状,从统战工作理念和具体实践两方面着手,试图探寻一套“理念+实操”的系统性统战对策。
“统战与工作”相结合的“精准化统战”这一理念,强调了两个重点,一是“统战与工作”相结合,强调了统战方向;二是“精准化统战”,强调了统战方法。
1. 紧密依托留学生就业创业,牢固把握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方向
在目前个体化的社会中,每个个体都需要独立去面对和承担来自市场的风险,特别是应对最为重要的生计问题。伴随着大规模出国留学潮而来的是大规模的回国潮,这就致使留学经历的相对价值或含金量在不断降低,大规模的海归同辈群体的竞争,两者共同影响了归国留学人员的生存处境,这也是归国留学人员自我地位评价偏低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归国留学人员更关注的是自身的就业(或创业)相关的问题,而对于其他问题则关心不足。如果光讲口号、宣传大政方针,而没有贯彻落实到与其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不仅难以引起归国留学人员的重视,甚至还可能产生相反效果。因此,统战部门需要根据情况实时调整统战重心,从归国留学人员的现实出发,将统战工作与解决其实际困难、满足其需求结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动员和统筹相关资源与力量,尽量解决其就业、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满足其需求。在此过程中,能够让归国留学人员真正感受到统战部门的存在和作用发挥,从而促使统战目标得以实现。因此,把统战与解决统战对象实际困难、需求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能够在工作中推动统战工作的更好实现,还能促进归国留学人员更好地发展和发光发热。
2. 灵活定位留学生背景与阶段历程,着力落实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有效方法
“精准化统战”强调了统战目标、方法的精细化以及阶段化的动态区分。具体而言,一是不同的归国留学人员因为其家庭背景、个人资源、留学所在地以及留学时间长短等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国情认知以及社会态度。二是不同性质单位工作的归国留学人员的所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不同,处于创业不同阶段的归国留学人员的问题和需求也不同。三是归国留学人员群体流动性较大,单位组织更换频繁,工作方式灵活且行业跨度也较为巨大,原先“千人一面”、“十年一变”的统战政策已然失去效力,当下应该重新定向留学生统战思路,转变工作路径,贯彻精细划分与动态追踪兼顾的“精准化”统战理念。因此,在进行统战工作时就不能一刀切,需要针对个体性差异而确定相应的统战目标和方法。通过精细化的统战实践,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每一位归国留学人员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也即达致了统战目标。
1.构建有效个体利益表达平台,促成良性互动网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统战部门可以运用微信公众号、专题网站及其他APP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统战工作。目前,归国留学人员对中国政治参与评价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普通人缺乏参与政治的渠道,没有“参与感”。十九大强调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这也要求必须要创新现有统战工作方式,提升其政治参与的意愿和有效性。调查表明,归国留学人员总体上有较高的参与意愿,而且也认为通过正式制度渠道参与会更加有效。
所以,以新媒体为载体,拓宽归国留学人员的意见表达渠道不失最为直接有效的统战策略。与此同时,新媒体平台构建之后,专业而又及时地有效“官方回应”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平台中的“官方回应”应该具备亲切务实之特点。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回应内容的“去政策化”。当下很多政府机构都已经建立了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但是回应大都是简单的重复政策推送,存在“唯条例论”“见政策化”的现状。如此一来,留学生群体仍然只是简单地知晓政策,毫无解读政策、运用政策的经验与能力。因此,即使做出了“官方回应”,他们仍然停留在利益问题协商与解决的门外,不能形成持久的良性互动链。因此,符合留学生思维的经验性回应,成为“官方回应”的关键。承担这类问题回应的人员群体应该是最了解留学生工作与生活经验的群体,并具有一定的管理阅历,他们可以是统战经验丰富的编内人士,也可以是各类留学生行业协会、团体的负责人等。
2.注重政策宣传的针对性,提升统战工作的可接受性
目前,南京有许多针对归国留学人员的相关政策,但是很多归国留学人员却根本不了解具体的政策以及操作流程。所以,需要有针对性地发布有关归国留学人员的政策信息,推动相应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同时,在具体的宣传方式上,应该紧跟归国留学人员青年化、时代化的特征,宣传方式应该结合其兴趣,符合其口味,提升可接受性,让留学生真正喜爱统战部门的政策宣传平台,乐意使用统战部门的宣传平台。以宣传统战的官方微信来说,一是政策类信息推动的趣味性。呆板僵硬的“背书式”推送已经不符合当下青年群体的关注取向,将政策以动画漫画、热点案例、流行标语等形式推送会更为这类人群喜爱。二是工作与生活类信息的附加推送。这类实用信息的推送可以改变目前统战工作“只讲政治,缺乏生活”的刻板印象,这有利于提升统战部门的知晓度与社会形象,也使得留学生群体能真正喜欢统战部门的宣传平台。
3.筹建行业协会或联谊会,搭建实体交流平台
当下,网络与新媒体迅速崛起,虚拟平台的搭建刻不容缓。但同时,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归国留学人员仍然希望政府多多组织归国留学人员的线下交流会和实体联谊会。因为从不同国家(或地区)留学归来的人员,相互之间缺乏接触与了解。在创业就业过程中,极易出现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的“双盲”现象。所以,以统战部门的公信力为基础,主导发起的行业协会或联谊会将能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能进一步发挥市场和行业信息交流的作用,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资金、人才、信息等多元化资源的最优匹配,实现政府中介作用的最优发挥,切实落实政府职能转变与新型社会治理的题中要义。
4.提供社会适应支持,引导其平稳过渡
大部分归国留学人员缺乏本地社会关系网络,在个体生活、就业创业、社区融入上存在相应的问题。统战部门可以借助固有归国留学人员信息与组织平台,为归国留学人员打造多层次、分领域的联谊、社交组织,满足其工作与情感需求。以此,一方面,统战部门所筹建的行业协会团体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笼统的地区划分,还应该支持行业细分性团体的打造。例如金融类、科技类、媒体艺术类等不同类型的留学生行业协会的建立。另一方面,鼓励非正式组织类的社交协会与团体的建立,以填补和满足归国留学人员在人际交往与文化情感方面的需求,例如文艺体育休闲类留学生联谊会、兴趣组等的建立。很多省市也有建立自己的回国留学生足球队、篮球队等,这对强化留学生回国人员非正式社交纽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对回国不久的留学生群体的社会适应大有裨益。
5.针对归国留学人员的高流动性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归国留学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大都行业分布广,并且该群体工作单位与组织更换频繁。加之,当下高度发展的经济特点与瞬息万变的工作生活环境,这要求我们统战工作必须实行动态管理机制,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动态管理机制的建立涉及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归国留学人员的阶段性追踪管理。当前的统战工作大都关注横向分类政策的研究与制定,但是归国留学人员的高流动性要求统战部门必须强化以组织/单位变更为线索的纵向政策建设。它指的是对于归国留学人员行业转换、工作单位变化、创业阶段进展等信息的收集,建立信息档案中心,从而及时掌握并运用这些信息,更好地展开不同阶段的统战服务。二是及时地调整政策和更新信息。要基于动态追踪获得的留学群体资料,结合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与国家大政方针,适合时宜地调整留学统战政策与创业就业服务信息,避免政策与信息严重脱离该群体实际的情况。三是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的流动。积极倡导建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信息共享与整合,结合组织部、宣传部、人力资源部等职能部门信息,实现统战工作与服务的快速运转,杜绝由于信息封闭而造成的行政效率低下的情况,进而更加有效地管理归国留学人员。四是紧急特殊事件的预警与处理。此类制度主要为了应对在动态管理中突发归国留学人员事件,处理整个动态管理机制运行之中统战部门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合作时发生的紧急事件,并且根据已有信息和资料对于下阶段留学人员统战形式进行预估,减少统战工作失误的风险。